APP下载

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2018-03-28官文江

科技视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高中教育衔接

官文江

【摘 要】我国大学与高中教育的严重脱节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障碍。针对我国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中互相沟通交流不足、教师衔接意识不足以及课程设置相互独立的问题,需要建立相互合作、沟通交流机制,促进教师成为教育衔接的自主践行者,开发并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衔接课程。

【关键词】大学教育;高中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098-002

【Abstract】the serious disconnection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 has brought great obstacles to talent cultivation.University and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join in the insufficient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cohesion and curriculum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s questions,need to establish a mutual cooperation,communication mechanism,promote teachers education cohesion become independent practitioners, bridging cours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Key words】University education;High school education;Cohesion

隨着大学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却不容乐观。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严重脱节给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极大障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因此,如何加强大学与高中教育之间的衔接,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transition意为“衔接”、“转衔”或者“过渡”。从生涯发展的角度而言,“衔接”可能发生在角色、任务与生活形态的转换各个阶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转衔是个体生活、角色形态等的一种转型或改变,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就是克服并解决生命过程中每个阶段所遇到的困难而成功转衔至下一个阶段的过程。离开已经适应三年的高中教育,开始全新的大学生活,期间的转衔令人期待,同时意味着挑战和困难,需要无缝衔接。

1.1 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是学生生涯发展的需要

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胜出,不少大学生认为升入大学就大功告成,彻底放松,没有了学习动力和方向,对学习产生索然无味的厌倦感;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管,他们对学习生活感到迷茫困惑;面对新环境和新同学,曾经专心于高考的他们难以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对于进入象牙塔的“天之骄子”而言,高中到大学衔接影响着他们持续应对和适应学校和成人生活的能力。有效的衔接有助于预防或减少大学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适应大学的教育服务,获得最佳的学习机会,促进其生涯发展。

1.2 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密切关联、先后有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1]。上个世纪80 年代,我国知名教育家余立同志就指出,大学生中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是大学与中学这两个节点衔接不够、互相埋怨的结果,并提出衔接教育研究[]。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中教育的佼佼者如何进一步成长为栋梁之才,需要加强大学与高中教育的衔接,共同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1.3 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大学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阶段,需要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没有良好的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不可能获得良好发展。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当前的教育机制,既要关注高中和大学两种教育的阶段性,也要关注教育的连续性,加强与高中教育的衔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2 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问题

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大学与高中教育之间衔接很少,相关研究不足,存在的问题较多。

2.1 互相沟通交流不足

虽然大学和高中教育性质不同,但均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应该相互合作。然而,长期以来,大学和高中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彼此缺乏沟通和联系。高考是高中和大学教育的唯一连接点。迫于强大的升学压力,高中只是专注于高考升学率的追求,关心的只是大学的招生工作,而对大学的教育理念、课程与教学、学术专业等漠不关心。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大学尚处僧多粥少的卖方,不愁生源,很少主动与高中进行交流。而且,“一考定终身”导致高校对高考分数之外的学生道德素养、学习专长、学习能力等无从所知。这样一来,大学与高中互不了解。

2.2 教师的衔接意识不足

教师是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者,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者。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引导学生为后续的发展做好准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然而,现实情况下,高中教师一切以本学科的高考为中心,应试压力大,大学教师侧重科研,教师的衔接意识不强。即使教师意识到或发现了相关衔接问题,有时也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没有完全将其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3]。

2.3 课程设置相互独立

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的设置相互独立,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贯通,存在课程内容重复,知识衔接过渡不合理等明显的不衔接问题,造成不少时间与人力资源的浪费[4]。高中和大学的课程与教学为学生继续成长发展提供的准备很少,缺乏从高中到大学的专门衔接课程。

3 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对策

个体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高中和大学教育各有其独特的结构,具有阶段性特征,但同时个体得到发展也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所以,大学和高中之间应该相互衔接,使高中学生平稳地、富有成效地实现这两个教育阶段的跨越。

3.1 建立相互合作、沟通交流机制

大学和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两者既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又要加强沟通和衔接,建立相互合作、定期交流机制。大学应主动走进高中,一方面宣传学校的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指导高中在教育教学上做好与大学的衔接。另一方面了解高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关注高中教学,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大学的课程与教学。通过“校园开放”等形式,组织高中生参观校园,提前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学习要求,做好大学入学的心理准备。中学也要密切关注大学教学的动向,避免与大学的教学脱节。邀请大学生代表为高中生开展讲座,介绍高考备考以及大学学习经验,帮助高中生做好高中到大学的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为大学学习打好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2 教师成为教育衔接的自主践行者

教师是促进高中和大学教育衔接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要关注本阶段的教学,还要了解前后阶段的教育概况,关注学生的继续發展。因此,首先需要强化教师的衔接教育意识,强调教师在教育衔接中的重要价值,引导教师审视教育衔接问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初,要细心观察,未雨绸缪,及时把握每位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衔接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应,并进行追踪式指导。其次要建立配套的教师培训机制,帮助教师应对教育衔接问题带来的专业挑战,成为教育衔接的自主践行者。

3.3 开发并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衔接课程

衔接课程是各国促进大学与中学教育衔接的重要载体。美国的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英国的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证书课程(Advanced Leve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以及日本的“科目修习生”学习大学课程的做法等都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5]。研究显示[6],美国高中课程与大学整合计划的实施不仅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的普遍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学内容重复问题,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学也效仿美国,进行了大学先修课程的尝试,但效果不尽人意。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需要开发并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衔接课程,实现大学课程与高中课程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协调高中与大学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高中和大学阶段之间的顺利过渡。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与高中教育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应该打破相互独立、不相往来的局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无缝衔接,帮助学生实现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慕向斌.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2.

[2]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

[3]丁娟.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效用发挥———中外比较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4(5):63.

[4]冯莉莉,黄青.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的衔接探析———基于美国先修课程的设置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0.

[5]陆伟锋,袁小梅.国外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模式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4):85-86

[6]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与大学整合和贯通的实现机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03(5):80.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高中教育衔接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