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3-28王伟冉戚晓思崔春海

科技视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管理对策学生管理民办高校

王伟冉 戚晓思 崔春海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招,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高校学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现有的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民办高校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083-0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the increasing recruit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actively explore and innov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and future development needs of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tudent management,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promote private college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cultivate social needs of talents.

【Key words】Private universities;Student management;Problem;Management measures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招,民办高校必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但是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要得到更快的发展,就要做到“学生喜欢,教师热爱,社会认可”,要抓住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并需求学校发展的品牌建设和特色发展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招,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高校学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现有的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民办高校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1 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思想上,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但是普遍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集体主义意识不强,以自我为中心情况比较严重,关心个人,不关心集体。

学习上,虽然不乏有综合素质较高者,但是学生学习自主学习意识不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学习态度不明确,缺乏学习目标,课堂互动性差。

生活中,学生爱好广泛,特长比较明显,个性化比较鲜明,处理不好宿舍矛盾,在人际关系、思想情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家庭经济情况分化严重,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消费观念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极易引起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与对立,因为个人和生活习惯的问题产生的矛盾造成群体障碍,形成宿舍矛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2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难点分析

我国的民办高校有着自己的特点,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公办高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民办高校发展历史比较短,处于不断探索和摸索阶段,难以借鉴公办高校的经验,民办高校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完善工作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民办高校管理层大多是公办高校退休人员,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且管理者都是来自不同的高校,管理观念和理念差异较大,思想难以统一,在工作中容易产生矛盾。

民办高校辅导员大多比较年轻化,大多都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缺乏工作经验,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也是摸索创新的过程,学生事务繁杂,致使辅导员压力大,岗位流动性大,缺乏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培养模式。由于部门之间的界限不清、凡是都要找辅导员、各个部门都找 辅导员,让辅导员陷入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不精,整天陷入在琐事之中,而且感觉还很累,从而没有时间研究学生工作的理论提升,更没有时间去学习提高。

3 可行性的对策和措施

(1)充分重视学生工作

民办高校要将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放在同一个高度重视,二者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两条腿,两条腿都要重视才行,在民办高校学生安全稳定是第一位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好专业课,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了,才能使民办高校走上长足稳定发展的道路。

(2)合理分工,分级管理 改变民办高校的现状

改变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各个学院和职能部门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完善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由学工处统一安排,做好学院的服务工作,各个学院作为执行单位,为开展学院的和特色工作和品牌工作努力。切实做好学院内部管理和建设,充分培养和调动教师和辅导员的积极性,并开展自身特色的学生活动,来促进学生工作的多样化,以达到以管促学的目的。

(3)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职业化、家化、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

民办的特殊性,以及民办高校学生特殊性制约着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成长,针对民办高校的生源特点和学生工作的復杂性、艰巨性和多样性,民办高校应该找到促进学生管理队伍成长和建设的一条道路,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给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合理配置人员和资源,要不断提高学生工作干部的基本待遇,同时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让更多致力于学生工作管理的人加入进来,充实队伍,提高工作水平。

(4)建设科学化、信息化的学生工作系统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复杂性、重复性决定了学生工作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一些重复性的工作经常出现,致使工作总是处于上传下达的简单范畴之内,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工作管理者的厌烦,所以建设科学化、信息化的学生工作系统志在必行,可以建立智慧校园、爱班级等软件来掌握学生的各类信息,减少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量,使得工作更加智能化。

(5)不断改变管理模式、教育模式

1)育人并非制器

结合国家政策、生源情况、公办高校现状及民办高校自身问题等方面分析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民办高校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做公立高校做不了、做不好、不能做的事,满足公立高校无法满足的社会需求,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是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复兴的重要原因,目前随之高校的扩招,学生生源下降,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面临着育人模式的创新,高校应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真正大学期间让学生有所学,而不是满堂灌,本人建议我们要给学生广博的教育,我觉得我们从来不差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我建议可以建立书院制,大学生越来越拒绝读书,或者只读专业之书,只读职业导向之书,所以书院制不是创新,实际上是回归,是为了找回大学的灵魂所在。育人并非制器,民办高校要改革传统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组织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SC教学模式,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实行差异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办特色专业、特色学校。

2)做有温度的辅导员、有温暖的大学

学生进入学校,渴望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渴望被尊重,其实被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尊重会让学生有种归属感,做辅导员将近10年,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的一句鼓励和安慰对于学生来讲是多么的可贵,有时候特别细微的一件小事都值得让学生记得一辈子,所以教育的本身更多是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如何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3)如何适应学生的需求,如何办有特色专业、特色学校

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好,因此学习不好、习惯不好是因,成绩不好是果,改变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是教育我校学生的关键,不是一味地一刀切强迫学生去听讲座、去早操、去早读,应该唤起学生内心,让学生真正爱上课堂,改变传统的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组织模式,改变以管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SC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真正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

(6)不断加强际交流和研究

民办高校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形成定期的交流和互访,可以针对学生管理工作遇到的难题和管理难点定期组织研讨会,统一思想,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交流管理经验,共同促进,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

民办高校应该积极与其他职能部门做好对接,制定部门对接表,各个职能部门应该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办高校内部应该积极开展学生管理部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交流和对接,统一认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涉及学生相关工作的具體事务的份工作、衔接和配合,沟通渠道畅通才能保证工作开展的顺利。

(7)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导师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大学扩招,生源下降的同时,创新育人模式,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从单纯管理学生的教育模式升级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关注学生真实需求、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并让学生得到全方位成长的育人体系。

全体导师为全职化管理,分为工作室导师、学业导师和思想导师(辅导员),全部导师每学期必须任至少一门传媒类专业课,必须全部参与学生管理。除院长、副院长与书记外,按照专业划分办公室,联合办公。

学业导师按照1:40的师生比配备(或者按照班级配备),思想导师按照1:300的师生比配备,专业负责人必须担任工作室导师。学业导师聘任时党员优先,思想导师聘任时传媒专业优先。每个年级按照比例在学业导师中选择兼职思想导师(兼职辅导员),与专职思想导师配合工作,对接学校其他行政部门。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全体导师轮流承担。根据学生具体管理环节分配导师工作。其中,团组织活动、早操、早自习、安全教育、医保缴费、配合学工处等活动由专兼职辅导员合作完成,军训、贫困学生认定、班会、查宿舍、干部选举、奖学金评选、晚自习由学业导师、工作室导师、思想导师合作完成。

鼓励不同类型导师之间轮岗,每学期初制定工作分配计划。

学业导师在一个学期内必须与自己负责的学生每人谈话一次,且有学生签字和谈话记录。通过导师制让在校的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让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总之,学生工作是高校稳定的重要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学生工作的重点工作是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课堂,积极引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做好学生工作是学生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孔颖.努力向个性化学生管理迈进——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调查、分析和建议[J].2005(06).

[2]张安杰.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如何克服职业疲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

[3]殷向辉,朱云波.大学生应有的两种学习兴趣[J].中国青年研究,2002,(5)37.

[4]耿丽萍.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J].当代教育论坛,2005,(5):75.

猜你喜欢

管理对策学生管理民办高校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