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氏泥塑,指尖上的艺术人生

2018-03-28蔡国平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泥塑艺术创作

摘要:泥塑文化以其质朴、淳厚的个性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显示出深厚的民间基础和非凡的生命力。这用泥土捏出了人生的千般滋味,塑尽了人间的万种风情。用一辈子做一门手艺,这是对泥塑不变的承诺与坚守。

关键词:泥塑;艺术创作;非遗传承

一双巧手捏捏画画,

一堆泥巴变成艺术品,

我視黄土如黄金,视泥巴如玉石,

泥塑因我们的传承而精彩。

泥塑,俗称“彩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的历史非常悠久,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就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时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

泥塑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塑造一个完整形状后,经过晾干,就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彩绘着色。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于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作为浙江嵊州的泥塑非遗传承人,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曾多次荣获省、全国大奖。近年来,我立足于越乡文化,创作了系列越剧题材的雕塑作品,以雕塑艺术的形式,传递与表现了越剧文化。迄今已完成的泥塑作品将近1000件,作品小到尺许,大可至方丈高的寺庙佛像。专业从事泥塑工艺长达30多年,足迹遍及国内许多地方,在嵊州也算是小有名气。(见图1)

作为泥塑传承人,我从小就对泥巴情有独钟,用独特的艺术视觉和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用泥塑艺术点泥成金,创作出了形态各异,有情有景,个性十足,赋予了生命般的泥塑艺术作品。

我自己的泥塑作品出自于浙江民间,来自于嵊州水乡,我以家乡的风情为素材,以嵊州水乡文化为背景,有意识的撷取了乡村生活中最生动、最感人的一瞬,把水乡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生活风貌表览无遗!我创作的泥人注重神韵,通过夸张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其作品极强的视觉冲击,表达出其作品独有的精气神。在我作品中的各色人等,不论是男是女,不论年龄大小,都充满对生活的热爱,都有自己的天真与快乐。张大嘴巴、开怀大笑是我许多作品的共同特征,也代表我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追求。这种欢乐的基调集中体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思想和追求。我给大家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活泼有趣、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人物,还有一个质朴、纯净、快乐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见图2)

本人创作的泥塑作品让大家穿越时空看到了久违的自然、和美、亲情、友爱的纯真岁月,让大家记起了那激情的年华,回到那种没有功利,自然天成,相得意趣、纯情美好的精神世界,我的每一件作品,既有我的乡土记忆,也有我的乡土情感。一个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人物,所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生活场景,都能勾起人们儿时的记忆,家乡的记忆,梦中的记忆。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期,人们更需要心灵的回归、回到那朴实无华,真诚相待的恬谈时代。在现今城市化的大潮中,不少人虽然远离了农村,但人们依然怀念青山、绿水、村落、亲人。这种“乡愁”可能随着时间的久远越来越浓,像一坛老酒,在人们的心底发酵、挥发、弥漫。我所创作的泥塑作品的价值就在于让大家记住了“乡愁”,给大家保留一份珍贵的乡村记忆,给大家留下美丽的乡土之梦。

近年来,我主要以自己的泥塑技法为基础,汲取陶瓷的传统制法工艺,把陶瓷制做工艺和泥塑完美结合,烧制出“陶瓷泥塑”。创作的陶瓷泥塑既保留了泥塑有趣的造型,又吸收了陶瓷色彩丰富的优点,大大增强了传统泥塑的艺术表现力。陶瓷的颜色使泥人的层次更加丰富生动,不但保留了泥塑神形兼备的朴质性,更具有了陶瓷艺术美妙的高贵感和典雅品位。

真正的创作只能是一场相遇。无论,这“创作”是一首诗、一篇美文、一曲调子、一幅字画、一尊泥塑、一条手钏、一个纸飞机、一枚草戒指,乃至一个新生命!都是一场无缘由的,中华名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之久,那些被抛弃的,被遗忘的,一种物质遗产,可拍卖到单位用亿来形容,国家的高度保护!可是大家都有没有想过一种非物质文化,如京剧,如耍猴,如糖人等,有一种非物质文化,甚至好多人已经遗忘--它就是中国泥塑,在泥塑人的灵魂中,倾注一种精神---视黄土如黄金,视泥巴如玉石!一个个活生生的泥塑,展现在人们眼前,你们还会说,只是泥巴吗?

泥塑语言是多样的,对于一个热衷于泥塑艺术并且为之奉己一生的人来说,我希望人们携手并进,为了推进人类艺术和文明的发展,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艺术、陶瓷艺术、还是雕刻艺术等等,总而言之,艺术已经融入我们当下的生活之中,融入了我们的思维之中,融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传承泥塑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缔造民族品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孙元国.中国泥塑艺术起源与发展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85-86.

[2]本报记者:钱卓 通讯员:孙京信.高杰:泥塑艺术坚守者[N].青岛日报,2010-11-08(003).

[3]尹芳利.民间“泥塑”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4.

作者简介:蔡国平(1960.3)男,浙江嵊州人。现为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嵊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嵊州市耕农雕塑工作室总设计师。多次完成大型雕塑作品及雕塑工程,深受各界人士好评,曾在省市新闻媒体中多次受到专题采访报道。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泥塑艺术创作
泥塑玩具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