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阐述

2018-03-28罗大鹏贵州民族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公民政治研究

罗大鹏 贵州民族大学

从现实看,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将大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行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这也决定了将互联网与政治参与结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现状

互联网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兴起,与例会、专题研讨会等传统的参政方式相比较,网络参政仍是新兴产物。西方国家无论从理论建设还是实践经验,都要早于我国。要构建良好的网络参政环境,保障公民基本权益,实现政治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仍需向国外借鉴和学习。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诸多学者对网络政治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理论介绍,认为网络对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要从网络和政治两个维度去看待两者间的关系。例如有李斌的《网络政治学导论》、刘毅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刘文富的《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等。

从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20世纪中期以后,在西方掀起了研究网络与政治的热潮。具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末,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所著的《数字化生存》、美国学者怀纳.拉什所著的《网络政治——使政治过程上网》、英国学者布赖恩.洛德所著的《网络社会的治理》等。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在对网络政治的研究中收获了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也不断的启迪后人,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现时代赋予网络与政治新的内涵。

二、互联网时代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相关理论阐述

(一)政治参与的概念

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积极推进,能弘扬民主政治精神,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政治参与在实现政治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治学范畴的重要议题。从历史上看,直接民主制在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实践到黑格尔、洛克等诸多政治学家对公民政治参与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无一不体现政治参与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公民政治参与内涵及作用的阐述,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政治参与,从公民层面来看,要培育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意识与公平意识;从政治层面看,要推动政府决策活动的合理化,对培育新时期良好的政民关系。

通过上述国内外学者对政治参与的阐释,笔者认为,政治参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政治参与指个人为了寻求政治知识、获取政治信息、满足政治期望,主动参与到政治活动中的一种表现;二是,政治参与成为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形式,通过政治参与,培育出拥有健康政治人格的合格公民;三是,政治参与过程的实现,除了需要参与主体外,还需要实现参与方式、参与监督的统一。

(二)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及其特征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公民政治参与的途经、效果与互联网息息相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在互联网环境下,也逐渐突破传统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与效果的局限。网络公民政治参与的新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的不同。现实政治生活中,参与主体往往较为固定,是具有一定政治或利益倾向的人,而网络政治参与,基于虚拟空间中的传播平台,参与主体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的不定性特征,任何主体都能通过传播平台进行点评和发言;二是传播技术与途经的不同。传统的政治参与,表现形式如投票、信访、面对面交流等,具有时效性不足、收效甚微等特点,而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基于互联网技术,论坛、网站、贴吧的出现,实现了点对面、面对面的交流传播。

三、小结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深刻的影响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并非只存在公民一个角色,包括政府、媒体、网站和监管者,都在建构和谐网络政治参与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公民政治研究
论公民美育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政治攀附”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