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角下深化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功能的策略研究

2018-03-28杜媛扬州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共青团校园文化育人

杜媛 扬州大学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血液,一种精神力量,它的存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以及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都明确提出“文化育人”。共青团作为引导青年思想的先行者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又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更当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的方针和任务。

一、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内涵

文化范畴非常广泛,东西方学者在各自语境下对其进行的不断阐释、补充和延伸。其中较为共同的解释:“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其中一个系统,常常被划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包括文化传统、人文氛围、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理想追求、心理氛围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工作场所和校园绿化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象征;制度文化如学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规范和标准;行为文化如教研活动、课外文化活动、后勤服务、日常礼仪,是校园文化最活跃的动态方面。四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形成了校园文化的独特影响。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共青团的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价值引导、行为规范、人格塑造、审美陶冶”的功能。

价值导向是指校园文化有助于指明师生的工作、学习、成长和进步的方向;行为规范是管理者正确运用规章制度等文化约束和规范师生的言行;人格塑造是指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塑造力量,感染和影响广大师生;审美陶冶是指校园文化以其高水平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内涵,陶冶道德情操。

三、深化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功能的实施途径、方法

本文结合近年来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实际需要,从丰富内涵、完善机制、拓宽载体三个方面探讨深化文化育人功能的实施途径、方法。

(一)丰富内涵,增强文化认同

致力构建“专业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位一体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从而实现师生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和深度认同。

通过打造“十佳专业文化”、培育“百个精品社团”、规范“千项班团活动”,挖掘并提升专业文化的内涵核心;利用传统节日等契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海外学习咨询会”、海外文化交流心得分享会等活动促进中外文化融通;借助传统节日或社会实践机会学习“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开展“与信仰对话”、“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完善机制,培养文化自觉

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是一个全员育人的过程。其中,学校团委、学院团委、团支部三者在价值需求和行为模式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成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文化育人系统。

校团委是主导,致力文化育人制度建设,创新文化育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举办挑战杯,创青春等大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通过社会实践、对外文化交流等,培养学生国际视野。院团委为保障,以学校政策为基础,依据学院特色,落实校团委创新文化育人模式和方法,明确资源组合方式。团支部为基础,重在促进团支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通过细化制度建设、举办特色活动,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三)拓宽载体,树立文化自信

通过日常宣传教育常规化、专项主题活动品牌化、榜样示范带动体系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以班团文化、社团文化、专业文化为主线,广泛开展如党课、团课、团日活动、媒体宣传、个别交流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艺术、学业指导、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目标明确、内容清晰的主题活动,打造一活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开展“五四”系列表彰、“校园先锋”评选等,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青春榜样引领体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共青团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