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得见的“Listen有声者”,一个用“声音”打造的“匠心现场”
——论融媒环境下广播人应该坚守的阵地

2018-03-28陈琼陈曦河南广播电视台教育广播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演播圈层匠心

陈琼 陈曦 河南广播电视台教育广播

2018年1月13日,湖南卫视推出《声临其境》首期,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而几乎与此同时,河南广播电视台教育广播独立打造的融媒体诵读平台《郑在读诗》团队,亦于2018年1月推出了中原首个原创魅力声音现场——“Listen有声者”,全年十二个不同的声音领域,打造十二个匠心的“声音现场”,迅速浸透河南文艺市场。同时期,同样以声音的真实性和表演性,迅速掀开广播电视的一股热潮,在当今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确实留给人们不少反思:究竟什么才是广播媒体最应该坚守的阵地?

声音,是广播媒体的魅力之源

[Listen有声者]改变了传统广播线上制播的形式,以小剧场、创意式场景的方式,全年打造十二种不同的声音形式,如演播、朗诵、表演、话剧、吟唱、喷空、配音等不同的形式呈现,让大众走进声音的腹地,感受源自声音的多元魅力。

湖南广电在《声临其境》的研讨会上,有人对总导演徐晴提出质疑:“大家都说,这不是一档广播节目吗,还能做成电视综艺?”可见,在大家传统的观念里,做声音,是广播该做的事情。[Listen有声者]就是广播人守住了自己的阵地。电视,选取的是声音的一种形态,通过丰富的电视手段,将配音这一单独的声音形态立体化打造;而“有声者”则是直接从声音入手,将其划隔为不同的横切面,精心打造属于声音的不同形态,当然在每一种声音形态单调性的解构上,也或多或少采用了视觉的辅助手段。

声音,是广播媒体人的宝藏,有着无限挖掘的可能性。生产好听的声音,去发现、记录、珍存和打造优质声音,是它的魅力之源。而如何才能精确、精准,找到广播电视媒体与受众的需求对接,也是现在广播媒体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精确的受众洞察力,是广播媒体的指引方向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日渐达到满足的状态下,大家对有品质、能提升的文化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强。

[Listen有声者]从一开始,实行的是对内容进行版权保护的售票制,这符合当下为知识付费的大趋势。逻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将2016年定义为“知识付费元年”,他也从数据层面分析市场已经开始从服务大数据的流量转向服务精准VIP圈层。[Listen有声者]的母体《郑在读诗》平台,恰是从成立之初,就定位于喜欢文艺、喜欢诗歌、喜欢声音的小众圈层。所以,能不能准确地找到项目的受众圈层,是品牌升级再造可能性的基石与保障。

除了圈层服务,内容服务更为重要。第一,大众所期待的内容呈现方式。《声临其境》、《演员的诞生》、《幻乐之城》等,逐渐让先前居于幕后的配音演员、导演、剪辑团队以及熟悉的演员不为人知的一面深度揭秘,这背后是大众群体作为受众平等感、尊享感以及参与感的获得。第二,当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呈现者,要甄选权威。[Listen有声者]规划的十二个声音领域,选取的是每个声音领域里的权威代表。比如四月话剧专场,国家一级演员吴广林呈现的河南话剧十年之作。

在准确地洞察受众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才能让大众眼前一亮,有创意地将正确舆论导向的内容呈现输出呢?

创意的匠心呈现,是广播媒体的生命源泉

如今,许多电视节目的样态,都呈现了创意设计的去雷同化,有创新、有匠心,[Listen有声者]每一期的声音现场都是根据主咖的特点量身定做,重新设计,是原汁原味的原创。

声咖所代表声音领域的多维挖掘。全年十二位声咖,各代表一个声音领域,但在各自的领域里,是否能挖掘出传统表现上的新亮点和新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吟唱专场中将吟唱、朗诵、民谣大胆结合的新形势演绎。

节目的创意和巧妙的编排。当每一场想要的东西很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有价值的编排。视觉的,听觉的,角色的,互动的,外力的,环环相扣的节目设计,让现场观众在无意识的观赏中,既全情投入,又积极表达。

新形式的大胆尝试。演播专场,采用黑幕演播。除了一束光、一个剪影,放掉其它视觉表达,还原声音本真的魅力。

符合时代主流发展方向的意义。非遗中的声音专场,以己之力,聚焦非遗,用点滴敬畏之心,触摸千年文明,这正是有声者做非遗专场的初衷。

自带话题的流量IP,中原的文化理想,声咖的代言功能,以及公益带来的品牌社会美誉度,在朋友圈里迅速发酵,口口相传,再加上电视、网络、报纸、等多家媒体的报道,都让一场又一场的有声者成为当月一票难求的文化现象。新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人应该关注和挖掘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声音,做好正能量价值导向的宣传,努力创造更优秀的文化产品。

猜你喜欢

演播圈层匠心
探析小说演播如何更好地“化为人物”
有声小说《白鹿原》演播艺术分析
——以李野墨演播版本为例
新时代有声演播者应该如何掌握情气声的关系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