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勇与棉花检验的半生情缘

2018-03-28滕启跃

中国纤检 2018年3期
关键词:纤检所纤检杨勇

文/本刊记者 滕启跃

盐城纤检所杨勇,今年42岁,已经和纤检打了23年交道,在盐城所棉花检验科负责棉花检验工作。1995年参加工作的他,今年是他第六年来到新疆参加监管棉入库公检。

记者采访到杨勇的时候,正值他完成室外的测水工作,回屋进行数据处理的间隙。由于2017棉花年度已经接近尾声,一部分同志已经返回内地,像杨勇这样有经验的同志在这里站最后一班岗,常常要身兼数职。

阴差阳错入行纤检

谈到自己当初从事纤检工作的原因,杨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阴差阳错”。

“先是阴差阳错上了中专,那时候家里认为中专能走一些捷径,能解决户口问题,并且尽早工作。我们的以前模式和现在不一样,我们初中三年之后参加中考。中考先是录取中专,后录取高中,那时候中专的分数线远高于高中的分数线,但是后来差距的就大了。”

谈到后来上高中大学的同学,杨勇用了因祸得福这四个字,虽然形容未必准确,但是杨勇的艳羡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是现在杨勇对女儿的学业这么看重的原因,但因为工作,在女儿现在高中的关键阶段,杨勇并不能陪在女儿身边。

1995年7月,杨勇中专毕业,当时他学习的专业是建筑与民用工业,本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番作为的他怎么又转而从事了纤检工作呢?

“父母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人家认为建筑行业比较辛苦,常年在外,风吹日晒。而纤检部门作为棉花检测机构,在父母的印象中比较处于产业前端,相对不会那么累。”杨勇说。当时他的内心挣扎了一段时间,从7月份中专毕业,到12月份进入纤检机构工作,他整整用了5个月的时间说服自己。

其实杨勇心里明白,当时父母给他的建议并非没有道理。1995年,江苏还是内地的产棉大省,尤其是盐城,还有几十万吨的棉花产量,整个产业欣欣向荣。也是因为这个基础,在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伊始,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拥5台HVI的盐城实验室成了内地最大的棉花检验实验室。

“而且虽然我是学建筑专业的,但是对棉花并非完全不了解,其实我是在‘棉花堆’里长大的。”杨勇说。

杨勇的父母都是从事棉花有关的工作,父亲是一位国营轧花厂的员工,母亲在絮棉厂工作。杨勇从小就在轧花厂的家属院长大,从小到大见得最多的就是堆积成山的棉垛,随风飞舞的棉絮。

毕竟从小在棉花相关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杨勇对从事与棉花相关的工作也不是非常排斥。在最初的怄气期过去之后,杨勇听从父母意见进入了纤检机构,同时也成了单位里年龄最小的新兵蛋子,这一待就是23年。

“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是阴差阳错还是冥冥注定,我们这一家子都干了和棉花有关的行业。”杨勇说。

成长为一名合格检验员

杨勇回忆,刚进入盐城纤检所的时候,还没有专门的棉花检验科室,也没有公证检验。单位16个人,分成监督一室和监督二室,检验盐城不同地区的棉花。当时19岁的杨勇,是单位最小的一个。

“当时心里有点打鼓,虽然从小接触棉花,但是从来没有涉及过棉花检验,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杨勇说。

他介绍,那时候的棉花检验和现在差别很大。在国家开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之前,都是沿用老的棉花检验标准,主要以感官检验来判断品级,对经验要求较高,十分考验人员的素质。好在盐城纤检所十分注重对新人的业务培训,进单位报到后,转年的上半年,杨勇和另一位同事被派到南通培训了半年,专门学习棉花检验。

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是当时还是感觉到压力很大。最初的时候,他跟着老同事去轧花厂检验的时候,都是做一些辅助工作,例如写文字资料、登记表格之类。年轻的杨勇并不甘心,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他必经的锻炼过程,也是一个“偷师学艺”的好机会。

“早些年棉花检验以感官判断为主。主要的检测项目是品级和长度。假设这个棉花是三级,那就会有一个相应的文字上的标准介绍,但是实际应用中怎么做这个判断。这就要考眼力和经验了。”杨勇说。为了解决这方面的薄弱,他经常和前辈沟通,私下也下了不少功夫,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

范伟在小品《送水工》中有句著名台词,3000年的木乃伊一眼能看出真假,杨勇知道,真正经验老到的检验人员,只要用手一抓,就会对棉花的品级有个初步判断。

“那时候对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可以说是非常羡慕吧,同时也作为一个自己追赶的目标。我没事的时候,一般都会去实验室拔棉花长度。练这个东西比较枯燥,非常考验人的耐性和决心。”杨勇说。当时的盐城棉花资源丰富,最多的时候,大中小轧花厂超过200家,纤检所在这中间监督检查或提供服务,业务量不小,也给了杨勇多学、多看、多做的机会。

大概一年多以后,杨勇已经成长为一个技术娴熟的检验员。1999年,盐城所根据相关政策,开始对经营棉,也就是纺织厂所进的棉花原料进行公检,杨勇和单位另一名同事做起了驻厂公检。两个人是直接住在了厂里。每天棉花拉来的时候,进行现场检验,然后抽取样品,用自行车拉到所里实验室检验。驻厂工作要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厂子里待着,是个比较辛苦的工作。

这时候的杨勇,已经成为年轻一辈骨干中的一员。

纤检人的脚步在无悔中前行

2004年,国家开始了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我国纤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篇章,时代的大潮对杨勇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

2004年春节以后,盐城纤检所接到中纤局的规划任务,建设一个中国棉花公证检验盐城基地。买地,规划,建房子,等到10月中旬,实验室已经开始投入运转。而杨勇在这个过程中也没闲着,从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都参与其中,还参加了中纤局组织的对HVI 操作的培训、信息系统培训和HVI维修培训。

而后,自从2011年国家开始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以后,杨勇每年都在外地进行储备棉入库公检。盐城纤检所每次来新疆,基本都是承担着主检机构的任务。作为主检机构,自然有着更大的责任。因此,每次派到新疆的都是业务骨干,而这时的杨勇作为正值壮年且经验丰富的同志,自然成了入疆工作的首选。

“从我个人来说,当然是一切听从单位的安排,但是家里有时候不理解,对常年在外出差会有一些怨言。”杨勇回忆,最让他不能忘怀的是2012年临时收储期间,杨勇的母亲因患肿瘤去世。在病危期间,他因为在外工作,未能照顾。在母亲去世前不久,杨勇才回到家。未能在母亲病床前多尽孝道,一直是杨勇的遗憾。

对女儿的愧疚是杨勇的另一块心病,就在记者采访杨勇的当天,他还和孩子通了个电话,叮嘱她期末考试要好好学习。每当女儿问到归期,杨勇经常对小孩说的就是“下个星期”,这个“下个星期”从12月说到了1月底,眼看就要过年了,却依然没有兑现承诺。

“作为一个老纤检人,这么多年来纤检工作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局面,我差不多每一步都参与其中。从事纤检工作,有收获,也有失去,但是从没有后悔。”杨勇说。

记者年前去江苏采访的时候,已经是北方农历小年前后,包括盐城所在内的江苏大多数机构还没有返回江苏。记者想起了离开新疆以前,问杨勇的最后一个问题,今年春节回家准备怎么过?“看看老人,走走亲戚,陪陪老婆孩子。”杨勇说。

猜你喜欢

纤检所纤检杨勇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纤检》
杨勇书法作品
Insights into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ring-shaped magnet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s via mechanical and magnetic conditions∗
Quantum nature of proton transferring across one-dimensional potential fields∗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