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细分的《财务管理》课程差别化教学实践探索

2018-03-27閤晓林

商情 2018年1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

閤晓林

[摘要]《财务管理》课程不仅是财会专业核心课,也在其他近三十多个专业中广泛开设。财务管理在不同专业执业中有不同的应用内容,因而课程教学应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计划;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经济学等学习基础,且已形成不同的专业学习特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考虑这些差异,基于专业细分进行差别化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 专业细分 差别化教学

《财务管理》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管类专业十大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因此,各大院校不仅把《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来开设,也作为经管类其它非财会专业的必修课来设置。甚至一些非经管类专业比如法学类、工程类,由于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和就业执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一方面,各种不同专业类别对于财务管理素质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应该各有侧重,不能一刀切;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属于高年级课程,一般在大三年级开设,不同专业的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既形成了不同的管理、财会、经济、数学、法律知识基础,也造就了不同的专业思维模式和专业学习特点,因此,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认真思考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达到《财务管理》课程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一、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一)需求不同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所列学科门类,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查汇总,得出如下汇总表(表1)所示,所有12个学科门类中有4个学科,14个专业大类,总计41个专业开设《财务管理》课程。

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这41个专业所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绝大部分称为《财务管理》,另有《公司理财》、《公司金融》、《工程财务管理》、《酒店财务管理》、《物业管理财务基础》、《房地产金融及投资》等十多种小众名称。纵观这些不同名称的课程及相应的教材,内容不外乎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投融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财务管理基本知识。但《财务管理》课程以相似或不同的名称呈现在各专业课程群中,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体现了各专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财务维度方面的差异化需求。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应视不同专业需求各有侧重。

(二)基础不同

《财务管理》是一门高级应用性综合课程,内容涉及经济、管理、数学、法律、金融、统计等多学科知识。其前修课程为经济学和会计学,一般在大三及以后年级开设。不同专业学生经过前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氛围的熏陶,已经有了不同的学习基础,并形成了不同的专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特点,在后续的《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中,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财务管理》教学需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教学班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否则就会出现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吃力厌学的情况,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现状

不同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任务一般来说都是由财会教研室教师来完成。财会专业本是应用性实务性很强的专业,财会教师有丰富的财务实务经验将更有利于教学。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财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由理论到理论,不曾有真正的财务从业经验。现行的科研导向职称评定体系,无法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实务水平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甚至无法激励教师投入精力去研究教学方法。仅从完成教学任务角度出发,财会教师只需要以自己不变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来应对万变的教学班级,而教学效果本是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且难以衡量,学生自身努力程度、生源质量、学风好坏、专业重视程度等都可成为教学效果良莠的解释因素。

(四)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包括“翻转课堂”、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这些教学研究表明,教师们一致认为,与财会专业相比,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差、课程认同度不高、学习兴趣低,因而提出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点,能较大程度上缓解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但纵观这些教学改革方法,虽然考虑了非财会专业与财会专业的差异,但也还是笼统地将非财会专业当作一个整体,一视同仁地教学,鲜有学者对非财会专业进行细分,考虑各专业的差异,对个性化教学更深入地研究。

二、基于专业细分的差别化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专业细分的差别化教学方案总体思路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即一方面根据不同专业工作执业对财务管理知识能力的需要,列出差别化教学目标清单,另一方面基于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及学习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將专业细分、个性化定制实践到教学过程中去。具体设计思路如下图(图1)所示:

(1)第一步是有的放矢,对教学目标进行专业细分。不同专业在就业执业过程中所需用到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不尽相同。除了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及风险原理需要作为通识教育知识,在各专业普遍传授之外,许多财务管理知识在各职业中应用要求各不一样。以筹资内容为例,财会专业要求精深掌握各种筹资预算、筹资方式、筹资成本等知识点,不仅工作中要用到实务技能,各类职称考试应技巧也必须掌握;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万金油专业,需要全面但不精通地学习了解各种筹资方式及成本计算方法;法学专业则需要重点掌握各种筹资方式的法律条件及区别。就算同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对《财务管理》课程要求学习的目标和程度也截然不同。鉴于不同专业对《财务管理》内容要求的知识面和深度各不相同,如果不做区分,只是按不变的教案一刀切地进行教学,或者只是简单区分财会与非财会专业,把教案做简单地章节删减,将会出现“教不适应学,学不适应用”的局面。

要将不同专业教学目标进行专业细分,需要在专业执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调研对象以本校往届毕业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发展空间,调研口径需要扩大到行业的中、高级执业人员,为此调研对象可以辅以部分业务主管、高管。调研方法可以采取问卷、访谈,结合专家论证、文献综述等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为往届毕业生的调研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的就业单位信息对学生进行取样,利用电话、微信、QQ群、飞信群等多种联系方式与学生沟通。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经教研室一线教师反复斟酌研讨,列出各专业教学目标清单,细化到各章节具体知识点应该要求的掌握程度、课时分配、考核方法等,再反馈给调研对象征求意见,如此反复修订,直到做出切实符合各专业执业需求的教学目标清单及计划。

(2)第二步是因材施教,对教学方法进行专业细分。《财务管理》课程属于高年级课程,经过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不同专业已拥有不同的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基础。这些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于理解和接受财务管理原理影颇为响显著。《财务管理》课程涉及大量的计算和公式,数学基础好的工科类如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学生在学习时间价值、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等重磅计算章节知识点时相对比较轻松,法学类专业同学则相反,公式的推演计算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强人所难。经济学与财务管理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学基础对于掌握财务管理原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边际资本成本递增规律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财务领域的延伸和应用,对于学过经济学的班级,只需稍加点拨,便可举一反三地理解和接受边际资本成本的知识点,而对于没有经济学基础的班级则要多费一些心思去引导和讲解。《财务管理》也是一门管理学,而管理的要素、方法是相通的。存货的经济批量采购模型在管理类多门课程里用到,有管理学基础的同学在学习《财务管理》存货管理知识点的时候有着天然的优势。诸如此类的先天优势或不足在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影响不一而足。虽然《财务管理》课程整本教材不再出现一个会计分录,也不要求任何账务处理,但会计学基础的好坏对《财务管理》学习的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专业基础的差异使《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案差异化设计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差异也为教学方案差异化设计提供了依据。走进不同的专业教室扑面而来的是不同的学习氛围,一线教师一般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专业差异深有体会。从大学入学开始,学生就接受關于所学专业的始业教育,接下来的专业基础课,又不断接受专业课教师的职业愿景熏陶,到大三阶段,已经形成非常明显的专业差异。财会专业的同学处事谨小慎微,学习起来也非常认真,吃苦耐劳,能踏实完成繁多的课后作业,然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也是一大特点。针对这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教学方法适宜多题库训练、少课堂讨论分组发言。营销类专业同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活动能力强,案例分析、项目策划、调研活动等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古板地理论讲解及课后练习则应适可而止。法学专业同学则非常擅长记忆型知识点,对于数学公式推导则接受程度稍差,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多引入案例讨论,少公式讲解。工科类专业如工程管理有比较深厚的数学功底,计算类知识点不需要安排太多课时,从专业需求出发将一些工程项目案例引入课堂很有必要。各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从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需要任课教师经验积累和总结。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各班级的课堂气氛、课堂互动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对外界经济动态的关注程度、学生普遍擅长掌握的知识点类型(如记性性、逻辑推理性或计算类等)、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程度等各方面将影响到《财务管理》教学及学习的因素。向往届任课教师(包括其它课程任课教师)调查取经将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方法。依据学生专业学习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检验、修改、完善,直到找到与专业学习特征匹配度最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专业细分就是要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确定差别化教学内容计划;以学生专业基础和学习特点为导向,确定差别化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与学的个性化定制方案,在《财务管理》课程的责任田上精耕细作,才有望结出丰硕的教学成果。

三、基于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的教学实践

笔者在教学一线从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近十年,经过反复摸索与总结,发现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差别化教学改革能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所在学校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全院共有9个专业18个班级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包括财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程管理、法学,这9个专业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系,基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将《财务管理》课程分为两个大的教学层次,再细分为9个不同教学方案。出于篇幅限制,仅列出六个专业的教学方案设计,如下表(表2)所示。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课程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