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3-27宋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奥拉西坦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

宋丽

【摘要】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 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节苷脂钠盐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高于对照组的80.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0, P<0.05)。治疗后, 治疗组体位转移能力、个人卫生自理能力、行走及乘坐交通工具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治疗中, 应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 对提高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奥拉西坦;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74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好发于老年人, 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目前,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 增加了血管性痴呆发病率。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在临床治疗中, 多采用药物治疗。临床实践表明[2],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 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 分析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6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0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2.5±10.0)岁;病程0.5~1.5年, 平均病程(1.0±0.5)年。治疗组男27例, 女19例;年龄49~86岁, 平均年龄(63.1±11.1)岁;病程0.6~1.7年, 平均病程(1.1±0.6)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并全程跟进。纳入标准:缺血指数评分>7分,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2~24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谵妄、精神病、失语和严重妨碍神经心理测试的感觉运动损害者;伴记忆和认知缺损的系统性疾病或其他脑病者;恶性肿瘤者;心、肺、肾功能异常者;药物禁忌证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3]。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完善相关检查, 确诊病情后, 均给予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积, 给予阿托伐他汀实施降脂治疗, 从而稳定斑块, 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者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应用神经节苷脂钠盐治疗, 将40 mg神经节苷脂钠盐加入到25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中, 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治疗, 将4.0 g奥拉西坦加入到25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中,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效果采用MMSE量表进行评价[4], 总分为30分, 将其分为4个阶段, 即27~30分为正常;21~26分为认知出现轻度障碍;10~20分为认知出现中度障碍, 0~9分

为认知出现重度障碍。总评分较治疗前增加≥2分为显效, 增加1分为有效, 增加<1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价[5], 包括体位转移能力、个人卫生自理能力、行走及乘坐交通工具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等5个方面, 每方面20分, 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证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显效3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治疗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0.4%(37/4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0,P<0.05)。

2. 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体位转移能力、个人卫生自理能力、行走及乘坐交通工具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伤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 好发于老年人, 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阶梯式恶化、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6]。此病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在临床治疗中尚无特效药。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临床实践发现, 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应用奥拉西坦治疗, 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对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极极作用[7, 8]。

奥拉西坦属于新型的促智药, 其可有效提高痴呆患者定向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 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大脑的认知行为活动与高级神经精神活动, 通过多种途径来促使患者脑部功能快速恢复;此外, 奥拉西坦还可逆转东莨菪碱引起的脑组织乙酰胆碱含量, 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同时降低海马胆碱功能, 提高脑皮质蛋白激酶C的含量,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9, 10]。本次研究发现,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高于对照组的80.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0, P<0.05)。治疗后, 治疗组体位转移能力、个人卫生自理能力、行走及乘坐交通工具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通过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癡呆, 有助于疏通患者的经脉, 不影响脑代谢的同时增加脑血流量, 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 临床效果显著, 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兴.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8):946-947.

[2] 梁浩.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6, 8(4):199-200.

[3] 杨小珍. 多奈哌齐片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35-37.

[4] 于凌云, 张庆军. 多奈哌齐片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中国药师, 2016, 19(1):114-116.

[5] 王慧玲. 疏血通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2):516-517.

[6] 李德梅, 李敬会, 李丽娜, 等. 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2, 41(8):818-819.

[7] 赵沄. 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饮食保健, 2015, 2(15):56-57.

[8] 李爱静, 刘海华.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9(4):258-260.

[9] 许侃, 胡光菊. 多奈哌齐片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 2017, 36(27):134-135.

[10] 王媛安. 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22):60-61.

[收稿日期:2017-12-25]

猜你喜欢

奥拉西坦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