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8-03-27吴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尼莫地平不良反应

吴爽

【摘要】 目的 对比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生理盐水治疗, 比较两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BI评分为(45.1±2.8)分,

NHISS评分为(18.5±2.5)分;观察组患者BI评分、NHISS评分分别为(62.4±3.0)分和(10.9±2.7)分, 两组患者的BI评分、NHI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10、14.605, P=0.000、0.000<0.05)。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效果明显, 有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尼莫地平;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59

脑出血(ICH)是破坏性最强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它发作突然且进展快, 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患者发生脑出血后, 可出现大面积脑血流量下降, 并由此引起缺血性脑损伤, 最终导致脑梗死。因此, 临床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以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发生。本院分别给予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方案, 对比二者临床效果,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62.3±4.3)岁。观察组中男22例, 女28例, 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62.9±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 给予患者浓度为20%的甘露醇(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3747), 200 ml/次, 静脉滴注, 3次/d, 以抗感染、降低颅内压和其他对应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10 mg尼莫地平(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6423)和500 mg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BI评分、NHISS评分。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最新脑血管疾病判定标准[1], 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 将临床效果分为: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显效:症状基本消失, 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恢复良好;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无明显变化, 或出现加重趋势。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BI评分为(45.1±2.8)分, NHISS评分为(18.5±2.5)分;观察组患者BI评分、NHISS评分分别为(62.4±3.0)分和(10.9±

2.7)分, 两组患者的BI评分、NHI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10、14.605, P=0.000、0.000<0.05)。

3 讨论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是对非外伤性脑血管破裂所致出血症状的统称, 一般被分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自发性脑实质和脑室出血两大类。通常情况下,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性质不同, 治疗方案也有所差别。但实际上无论是由缺血性卒中所致出血性脑损伤还是由脑出血所致缺血性脑损伤, 均为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症状类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属于继发性二次损伤, 若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 也会导致治疗难度的增加, 从而使得患者治疗周期延长, 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甚至导致患者痴呆和死亡。

早期积极抗压、脑出血后颅内压明显上升、既往有微血管疾病者更容易出现脑出血后缺血性损伤, 且以出血区域及其周边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 如偏盲、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另外值得临床注意的是, 一些在传统观念上看来恢复良好的患者, 可能在数月后出现认知能力下降、性格异于往常、行为举止反常等表现。

传统主要采用降低颅内压、抗感染等措施治疗脑出血症状, 但效果一般。尼莫地平是一种新型二氢吡啶类药物, 可阻滞钙离子通道, 脂溶性良好, 可通过血脑屏障对脑组织发挥作用。临床研究发现[2], 尼莫地平可有效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且能够预防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它可通过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释放血栓素来降低脑部缺血性变化频率。现阶段, 临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3-6]:①扩张血管。尼莫地平对于血液中活血物质的抑制作用可在减少缺血性变化发生时, 提高脑组织循环能力。避免脑血管尤其是小血管痉挛, 加快血肿吸收速度。②抗脑水肿。③增加局部脑血流(rCBF), 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发生频率。④保护脑组织。尼莫地平与脑组织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功能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 可通过调整钙离子通道, 减少细胞内钙离子量, 促进内部钙离子向外排放和外钙内流, 避免钙超载, 保护线粒体, 改善脑损伤。

除此之外, 尼莫地平有助于脑出血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但目前临床尚未确定在保护脑组织时, 尼莫地平对受损神经细胞也存在修复并促进其再生的作用, 因此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BI评分、NHI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明尼莫地平不仅能够恢复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 还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 既可提高脑出血后缺血性腦损伤临床效果, 还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存在明显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晓猛. 56例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4):92-93.

[2] 陈小飞, 康蓉.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11):49-50.

[3] 赵喜鹏.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5例临床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5):31-32.

[4] 薛伟伟, 伊恕嵘.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6b):1157-1158.

[5] 李旺. 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对比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17):134-136.

[6] 陆锦源. 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对比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3):669-670.

[收稿日期:2017-11-29]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尼莫地平不良反应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