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2018-03-27王蕊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顺铂非小细胞肺癌

王蕊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顺铂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随机分为顺铂组和联合组, 各30例。顺铂组给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 联合组在顺铂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治疗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并检测治疗前后胸水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联合组胸腔积液临床缓解率为8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联合组的HIF-1α和VEGF水平分别为(65.25±8.46)ng/L、(615.42±80.63)pg/L, 顺铂组分别为(64.13±8.08)ng/L、(618.52±78.96)pg/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组的HIF-1α和VEGF水平分别为(42.96±3.63)ng/L、(326.33±65.12)pg/L, 显著低于顺铂组的(49.10±4.58)ng/L、(438.69±70.83)p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67%(8/30)、13.33%(4/30)、10.00%(3/30)、6.67%(2/30), 与顺铂组的20.00%(6/30)、10.00%(3/30)、6.67%(2/30)、3.33%(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给予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效果确切, 用药安全。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恶性胸腔积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53

恶性胸腔积液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严重并发症, 若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会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 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加速患者病情的进展, 因此, 其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约为40%[1]。以往临床多采用穿刺引流、限盐与利尿等方法治疗, 但效果欠佳。临床研究显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机制是肿瘤浸润胸膜后, 会增加局部血管生成和血管渗透性[2]。因此, 本研究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 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 卡氏(KPS)评分≥60分, 预计生存期≥3个月, 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同意, 排除合并精神障碍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和化疗禁忌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顺铂组和联合组, 各30例。顺铂组中, 男18例, 女12例;年龄46~72岁, 平均年龄(60.54±5.65)岁;腺癌19例, 鳞癌11例。

联合组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龄44~75岁, 平均年龄(61.28±6.32)岁;腺癌21例, 鳞癌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在影像学设备辅助下定位行胸腔穿刺术, 并引流, 引流量视情况而定, 500~1000 ml/次。顺铂组给予注射用顺铂(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6422)腹腔灌注治疗, 40 mg/m2, 2次/周, 持续治疗3周。联合组在顺铂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50088)腹腔灌注治疗, 45 mg/次, 2次/周, 持续治疗3周。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的 HIF-1α和VEGF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

1. 4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胸腔积液标准[3]进行判定, 治疗后胸腔积液完全吸收, 且无临床症状, 持续4周为完全缓解(CR);治疗后积液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且持续4周以上为部分缓解(PR);治疗后积液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下为稳定(SD);治疗后积液较治疗前增加为进展(PD)。临床缓解率=(CR+PR)/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胸腔积液临床缓解率为8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水中HIF-1α和VEGF水平比较 治疗前, 联合组的HIF-1α和VEGF水平分别为(65.25±8.46)ng/L、(615.42±80.63)pg/L, 顺铂组分别为(64.13±8.08)ng/L、(618.52±78.96)pg/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组的HIF-1α和VEGF水平分别(42.96±3.63)ng/L、(326.33±65.12)pg/L, 显著低于顺铂组的(49.10±4.58)ng/L、(438.69±70.83)p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67%(8/30)、13.33%(4/30)、10.00%(3/30)、6.67%(2/30), 与顺铂组的20.00%(6/30)、10.00%(3/30)、6.67%(2/30)、3.33%(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工业化污染、雾霾环境等日益恶化,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 且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 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为肺癌主要类型,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首位, 寻求一种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

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和间质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多, 会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导致淋巴管、血管内物质渗透至胸膜腔, 大量积液持续压迫肺部后, 极容易造成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症[4-7],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若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患者往往会在数月内死亡。临床大量研究证实肺癌的增殖、分化、转移、浸润、预后等均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8, 9]。顺铂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药物, 其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 但单独用药治疗效果欠理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临床常见的血管抑制类新生物, 其可以对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发生抑制作用, 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组胸腔积液临床缓解率为8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组的HIF-1α和VEGF水平分别为(42.96±3.63)ng/L、

(326.33±65.12)pg/L, 显著低于顺铂组的(49.10±4.58)ng/L、

(438.69±70.83)p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67%(8/30)、13.33%(4/30)、10.00%

(3/30)、6.67%(2/30), 與顺铂组的20.00%(6/30)、10.00%(3/30)、6.67%(2/30)、3.33%(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显著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 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综上所述,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给予顺铂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胸水HIF-1α和VEGF水平,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晓凌, 王伊龙, 潘岳松,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比较. 中国卒中杂志, 2014, 9(7):551-556.

[2] 姜培娣, 李宁, 岳建, 等.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13):2444-2449.

[3] 陈凤, 李全福, 金高娃, 等.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6, 8(4):246-249.

[4] 陈瑞琳, 张程程, 吴桦, 等.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5):118- 120.

[5] 陈洁, 苟淑萍, 栾文革.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VEGF、HIF-1α、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21):1778- 1780.

[6] 涂建仁, 黄淑娟, 王美鑑.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实用癌症杂志, 2014(12):1592-1594.

[7] 沈清, 顾爱琴, 武建毅, 等.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5):29-31.

[8] 陆向东, 张汀荣.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江苏医药, 2017, 43(14):1023-1025.

[9] 刘欣, 王丽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腔内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 25(3):233-235.

[收稿日期:2017-11-24]

猜你喜欢

顺铂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对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紫杉醇联合顺铂冶疗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奈达铂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差异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