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硅油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分析

2018-03-27臧冬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硅油

臧冬晓

【摘要】 目的 分析硅油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138例(1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A组和B组, 各69例(69眼)。A组给予硅油填充术治疗, B组给予全氟丙烷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成功率、视力改善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中, 术后64例复位, 5例未复位。64例复位者中有5例在取出硅油后复发, 复位成功率为85.51%(59/69);B组中, 术后28例复位, 41例未复位。复位成功率为40.58%(28/69);A组复位成功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视力进步39例(56.52%), 不变19例(27.54%), 下降11例(15.94%);B组术后视力进步20例(28.99%), 不变26例(37.68%), 下降23例(33.33%);A组术后视力进步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1例高眼压, 并发症发生率为1.45%(1/69);B组术后出现

1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高眼压、2例前房炎症反应、1例硅油乳化, 并发症发生率为10.14%(7/6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硅油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能够减少并发症, 利于患者视力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硅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全氟丙烷;玻璃体切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39

孔源性視网膜脱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眼底病变, 其病因是视网膜组织内部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1]。其临床症状为视力下降、所见事物变形和视野缺损等, 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等不良后果。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方法纠正病情, 但手术效果主要由填充物决定。临床中应用范围较广的眼内填充物为全氟丙烷与硅油, 本文旨在分析硅油填充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8例(1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A组和B组, 各69例(69眼)。A组中, 男38例, 女31例;年龄38~76岁, 平均年龄(43.55±10.82)岁。B组中, 男39例, 女30例;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43.11±9.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经进行局部麻醉, 给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使用高斜接触镜完全切除玻璃体, 将视网膜前方的粘连组织清除, 并解开其上方褶皱。给予患者重水下光凝治疗,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巩膜外凝处理。无晶体患者若不存有后囊则给予虹膜周边切除处理, 有后囊则不做以上处理。更换双凹镜(130°), 于4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灌注压下给予气、液交换, 笛针吸除干净重水, 而后于气体压力下使网膜平复, 缝合切口, 于角膜缘后3.5 mm穿刺注入全氟丙烷。A组给予硅油填充术治疗, 硅油为5700 cs, 于直视下推注硅油, 使其进入玻璃体腔内。B组给予全氟丙烷治疗, 全氟丙烷浓度为99%, 规格为10 ml/支, 给予预置缝线, 将全氟丙烷注入玻璃体腔内, 将预置缝线适当收紧, 以实现全氟丙烷与眼内的气体进行有效交换。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成功率、视力改善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复位成功率比较 A组中, 术后64例复位, 5例未复位。64例复位者中有5例在取出硅油后复发, 复位成功率为85.51%(59/69)。B组中, 术后28例复位, 41例未复位(其中9例行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再次治疗后成功复位)。复位成功率为40.58%(28/69)。A组复位成功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A组术后视力进步39例(56.52%), 不变19例(27.54%), 下降11例(15.94%)。B组术后视力进步20例(28.99%), 不变26例(37.68%), 下降23例(33.33%)。A组术后视力进步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出现1例高眼压, 并发症发生率为1.45%(1/69);B组出现1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高眼压、2例前房炎症反应、1例硅油乳化, 并发症发生率为10.14%(7/6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主要发病于老年群体, 其发病率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升高[2]。玻璃体切割术是该病的首选疗法, 其结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疗效。硅油的屈光指数较相近于玻璃体, 经眼底光凝或手术操作等处理后不影响其原有效果,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其不溶于水, 可对玻璃体内部的生化介质与增殖细胞的有效转移产生抑制作用。其填充效果较好, 疗效持续时间长。其具有较强的粘稠度和张力, 可封堵裂口[4-6]。其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治疗优势较为明显。硅油填充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难度, 需要手术操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 可利用规范化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 且降低患者的治疗痛苦, 促进其尽快恢复[7-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中, 术后64例复位, 5例未复位。64例复位者中有5例在取出硅油后复发, 复位成功率为85.51%(59/69);B组中, 术后28例复位, 41例未复位。复位成功率为40.58%(28/69);

A组复位成功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视力进步39例(56.52%), 不变19例(27.54%), 下降11例

(15.94%);B组术后视力进步20例(28.99%), 不变26例(37.68%), 下降23例(33.33%);A组术后视力进步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1例高眼压, 并发症发生率为1.45%(1/69);B组术后出现1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高眼压、2例前房炎症反应、1例硅油乳化, 并发症发生率为10.14%(7/6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硅油填充术治疗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和科学性, 可减少并发症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小志, 黎作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2):181-182.

[2] 刘淑贤, 罗瑛. 不同规格的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4):334-336.

[3] 高荣, 蔺广娟. 人性化护理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的应用效果评价. 母婴世界, 2015(10):214-215.

[4] 范秋梅. 护理干预对提高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患者体位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8):2-3.

[5] 李敏, 赵昕, 蓝倩倩, 等. 重硅油填充术治疗下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临床眼科杂志, 2010, 18(5):404-406.

[6] 潘国明, 王泓.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注入术后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 35(2):122-126.

[7] 乔岗, 代艳, 郭海科, 等. 硅油填充状态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9):1064-1067.

[8] 田青, 庞秀琴.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后硅油取出的原因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0, 16(3):195-197.

[9] 黄定国, 陈伟奇, 黄惠春.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眼科雜志, 2016, 34(6):589-592.

[10] 李寅伟, 徐燕. 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06, 24(4):370.

[收稿日期:2018-01-17]

猜你喜欢

硅油
为什么含硅油的洗发水更值得买?
是硅油洗发水“谋杀”了你的发际线吗
含硅油洗发水伤头皮? 皮肤科医生告诉你真相
硅油“谋杀”发际线?
洗发水里的硅油是“洪水猛兽”吗
含硅油洗发水真的有害吗
背锅侠
硅油洗发水伤头发?
洗发水含硅油会致脱发?
硅油含量越高越容易致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