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00例0~89岁9个年龄组脑钙化对照分析

2018-03-27万照宇杨婷万功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

万照宇 杨婷 万功华

【摘要】 目的 设9个不同年龄组相互对照, 了解脑钙化在不同年龄的发生率和出现部位, 为脑钙化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1800例0~89岁受检者, 以10岁为1个年龄组, 共9组, 每组200例(男女各100例)。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头颅平扫。比较不同年龄组脑钙化发生率及脑钙化部位数。

结果 9个年龄组脑钙化发生率分别为10.50%、35.00%、47.00%、71.00%、74.50%、76.00%、76.50%、77.50%及77.00%。0~9岁组脑钙化发生率低于10~19岁组和20~29岁组, 0~9岁组、10~19岁组、20~29岁组脑钙化发生率均低于30~89歲6个年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钙化率高低同年龄大小有一定关系, 幼年和童年时期脑钙化少, 20岁以后增多, 30岁以后到达高峰, 其增速逐渐趋向平行稳定。30~89岁6个年龄组3个钙化部位所占比例高于0~29岁3个年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89岁各组钙化部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部位和钙化部位数与年龄相关, 低龄者少, 高龄者相对较多。结论 钙化出现于各年龄段, 且发生率高低同年龄大小有关, 低龄者发生率低, 高龄者发生率高, 钙化部位低龄者少, 高龄者多, 但无论年龄大小, 钙化部位多少, 对钙化均应高度重视和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脑钙化;不同年龄;钙化部位;CT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18

在头颅CT片上脑钙化影十分明显[1, 2], 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时可见, 但是发生率有一定差别, 钙化的部位、数量及大小亦不一致, 本文采取对照方式, 将0~89岁9个年龄组有无脑钙化和钙化部位数进行对比, 了解脑钙化在不同年龄的发生率和出现部位, 为脑钙化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2017年于本院自愿接受头颅检查的1800例0~89岁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0岁为1个年龄组, 共9组, 每组200例(男女各100例)。排除头颅创伤、癫痫病、肢体畸形或瘫痪、意识不清及明显智能障碍患者。

1. 2 方法 选择日产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依次对自愿受检者进行头颅平扫, 层距5~10 mm, 钙化标准为CT值﹥90 HU[2, 3]。比较不同年龄组脑钙化发生率及脑钙化部位数。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RX列联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年龄组脑钙化发生率比较 9个年龄组脑钙化发生率分别为10.50%、35.00%、47.00%、71.00%、74.50%、76.00%、76.50%、77.50%及77.00%。0~9岁组脑钙化发生率低于10~19岁组和20~29岁组, 0~9岁组、10~19岁组、20~29岁组脑钙化发生率均低于30~89岁6个年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脑钙化率高低同年龄大小有一定关系, 幼年和童年时期脑钙化少, 20岁以后增多, 30岁以后到达高峰, 其增速逐渐趋向平行稳定。见图1。总体趋势为脑钙化发生率率为低龄者低, 高龄者较高, 但不是只升不止, 有约近1/4的高龄者一生都没有脑钙化发生。

2. 2 不同年龄组脑钙化部位数比较 钙化部位以松果体钙化率偏高、次为侧脑室下角脉络丛、再为苍白球及大脑镰。0~9岁组单一松果体钙化率相对较高, 10岁后单一松果体钙化率逐渐降低, 取而代之的是松果体并列其他部位同时呈现的病例数增多。CT各层水平切面钙化部位叠加数, 0~9岁组少, 随年龄变大, 松果体或侧脑室下角或苍白球或大脑镰并其他部位钙化率增加, 钙化部位数增多, 2个或3个最多,

4个以上则逐渐变少。30~89岁6个年龄组3个钙化部位所占比例高于0~29岁3个年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89岁各组钙化部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钙化部位和钙化部位数与年龄相关, 低龄者少, 高龄者相对较多, 但非与龄俱增, 不是年龄越长越多。

3 讨论

脑钙化在人出生前可能几乎没有, 作者亲自阅读60例出生后1周内各种原因需要进行颅脑CT片检查, 未见1例有钙化征象。在0~9岁组200例受检者中钙化最小年龄为

2岁多, 2岁前无一例有钙化影。本研究通过用9个不同年龄组对照分析, 得出各年龄组都有脑钙化发生, 只是病例不一, 0~9岁低龄组发生率低、钙化部位少, 后随年长发生率增加, 30~89岁后6个年龄组明显高于0~9岁低龄组(P<0.05), 也高于10~29岁2个青少年龄组(P<0.05), 有自小到老增高的趋势, 但非无限放大, 30岁后发病率增速放缓, 由高点趋向稳定平行, 不是每个人进入老龄后都有钙化, 余留约1/4的高龄人一生都没有钙化发生。

脑钙化部位各年龄组皆以松果体居多, 次为侧脑室下角脉胳丛、苍白球及大脑镰[4]。脑钙化部位数也与年龄有关, 0~29岁3个年龄组以1个部位的占比偏多, 30~89岁6个年龄组有3个部位的占比较高, 钙化部位和部位数同年龄均同年龄大小有联系, 0~9岁年龄组单一松果钙化为数相对最多, 与其他部位钙化并存者最少, 20岁后各年龄组单一松果体钙化存在者减少, 松果体或侧脑室下角或苍白球或大脑镰并排其他部位者增多, 总趋势为钙化部位和钙化部位数低龄者少, 高龄者多, 但不是无止尽的增多, 30岁以后逐渐变为稳定。

钙化在脑这个高级神经中枢内发生, 其机理还未彻底明了[5], 主要概念还限于在生理或病理变化或钙磷平衡失常或内分泌紊乱方面, 值得进一步考虑的是不管有无钙化产生的背景, 其血钙浓度正常或降低或增高条件下, 钙离子等物质如何精确地对准脑内靶点(承受部位)增加流量直至着陆凝結成形及缓慢扩大, 这一系列的前因后果具有信服力的理论还有待努力。

脑钙化在男女老少的部分人群中发生, 无论钙化出现在任何部位, 也无论钙化是大是小, 都属于正常脑组织内的异体, 是一个有害无利的病灶, 钙化灶似如石头, 没有生命活性, 不会缩小更不会消失, 反会有缓慢扩大的可能, 被影响的非一个人而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对其积累基础资料和深入探讨防治措施是极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 钙化出现于各年龄段, 且发生率高低同年龄大小有关, 低龄者发生率低, 高龄者发生率高, 钙化部位低龄者少, 高龄者多, 但无论年龄大小, 钙化部位多少, 对钙化均应高度重视和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Koton S, Tashlykov V, Schwammenthal Y, et al. Cerebral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determinants an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 Eur J Neurol, 2012, 19(5):739-745.

[2] Kowdley KV, Coull BM, Orwoll ES.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Intracranial Calcification in Chronic Hypoparathyroidism.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 1999, 317(5):273-277.

[3] Sieberer M, Haltenhof H, Haubitz B, et al.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 and psychosis in 22q11.2 deletion syndrome. European Psychiatry, 2005, 20(8):567-569.

[4] 万照宇, 郑发仁, 万动华. 3563例脑钙化灶发生部位和频率调查.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4, 39(5):734-735.

[5] 宾精文.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MR表现.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15):2517-2518.

[收稿日期: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