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cy联合hs—CRP检测诊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18-03-27李德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李德欣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采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采血检测。对比两组Hcy、hs-CRP、脂蛋白a[Lp(a)]、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 观察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 分析Hcy、hs-CRP与MMSE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cy、hs-CRP、Lp(a)、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为(20.3±2.7)分, 对照组为(27.7±0.3)分, 相关性分析显示, Hcy、hs-CRP与MMSE均呈负相关(r=-0.554, -0.624, 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应用Hcy与hs-CRP联合检测, 作用十分显著, 且Hcy、hs-CRP与MMSE呈负相关性。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14

腔隙性脑梗死(LI)属脑血管领域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变类型, 多于脑内细小终末动脉发生, 梗死病灶呈较小显示。临床以>4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 若发病初期可有效、及时诊治, 可达完全恢复。但部分患者早期症状轻微,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故无法及时确诊, 使最佳的治疗时机延误, 明显增加了感觉障碍、偏瘫、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故明确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因素, 选择敏感性指标予以检测, 可将疾病及时检出, 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1, 2]。本次研究选择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例, 应用Hcy与hs-CRP联合检测, 取得了理想成效, 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 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 排除合并冠心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45~72岁, 平均年龄(62.8±7.5)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男33例, 女17例, 年龄45~74岁, 平均年龄(62.9±7.3)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两组空腹12 h肘静脉血进行分别采集, 采集量均为5.0 ml, 在3000 r/min条件下, 离心10 min, 获取上清液, 行抗凝处理后, 于深低温冰箱冻存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Hcy、hs-CRP、Lp(a)等进行测定。另外, 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 检测两组颅内血液流变学指标, 包括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Hcy、hs-CRP、Lp(a)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②观察两组MMSE评分, 总分0~30分, 分值27~30分为正常, <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并分析Hcy、hs-CRP与MMSE的相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Hcy、hs-CRP、Lp(a)、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相關性分析 观察组MMSE评分为(20.3±2.7)分, 对照组为(27.7±0.3)分, 相关性分析显示, Hcy、hs-CRP与MMSE均呈负相关(r=-0.554, -0.624, P<0.05)。

3 讨论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是颅内微小动脉出现闭塞或发生病变后形成的一种小梗死灶, 多在脑干深处或大脑半球发生。患者多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但病情持续存在, 可显著降低生活质量, 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在心脑疾病病程中, Hcy和hs-CRP所起作用显示, 其中前者可对炎症反应加以促进, 使内皮损伤风险增加;后者可对脂质代谢产生影响, 使粥样斑块沉积程度加剧。目前关于Hcy联合hs-CRP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尚少[3, 4]。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 血粘度增加为重要引发血管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的病因, Hcy可经自身氧化, 促使自由基产生, 使血管内皮受损, 血小板被激活, 进而促使血液粘滞度增加, 局部血栓形成[5, 6]。另外, Hcy所产生的氧自由基除可对血管内皮构成损伤外, 还可使炎症反应被激活, 对炎性因子分泌加以促进, 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斑块性质改变过程中, hs-CRP等炎性因子同样作用显著[7-10]。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所选择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cy、hs-CRP、Lp(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经检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为(20.3±2.7)分, 对照组为(27.7±0.3)分, Hcy、hs-CRP与MMSE均呈负相关(r=-0.554, -0.624, P<0.05)。提示Hcy、hs-CRP可协同Lp(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用于对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诊断, 同时, 可用于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为医师疾病诊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 针对临床收治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应用Hcy与hs-CRP联合检测, 作用十分显著, 且Hcy、hs-CRP与MMSE呈负相关性, 可综合诊断。

参考文献

[1] 王莹, 李慧英, 甄伟兰, 等. 腔隙性脑梗死早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认知功能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5(31):93-96.

[2] Mizrahi EH, Fleissig Y, Arad M, et al. Functional gain following rehabilitation of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in the elderly: experience of a post-acute care rehabilitation setting.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 Geriatrics, 2015, 60(1):108-111.

[3] 宋扬, 臧大维, 靳燕宇, 等.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HDL-C的相关性.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 13(11):1135-1138.

[4] 毕显梅, 王永久, 刘坤,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浆IL-18、MMP-9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3, 20(4):256-259.

[5] 贺嘉蕾, 唐大海, 朱月星, 等.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检测的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8): 2602-2603.

[6] 王立秋, 殷昌斌, 李家伟.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首都医科大學学报, 2015, 36(5):782-785.

[7] 王喜春, 马冲, 梁庆成. Hcy、Hs-CRP、D-D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6):84-85.

[8] 梁崇, 李燕妮, 何新发. 联合检测SOD、HCY和hs-CRP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7):918-919.

[9] 陈峻, 张惜, 陈翠英,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hs-CRP、Hcy及血小板的应用价值. 血栓与止血学, 2013, 19(1):17-18.

[10] 陈社安, 李炜煊, 李美珠, 等. Hcy联合hs-CRP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探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8):1022-1023.

[收稿日期:2017-11-15]

猜你喜欢

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分析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