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自闭症儿童叙事组织能力研究

2018-03-27葛志林

文教资料 2017年32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葛志林

摘 要: 本文探究了6—7岁汉语自闭症儿童的叙事组织能力。研究采用故事讲述任务,对儿童的叙事语料进行转录。基于转录的语料,按照John Heilman的NSS叙事评分方案进行打分,以此反映儿童叙事组织能力的高低。结果发现,汉语自闭症儿童在叙事组织能力上存在不足:汉语自闭症儿童的总体叙事组织能力要差于典型发展儿童,尤其在角色发展和冲突解决这两方面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叙事组织能力 NSS

一、引言

叙事组织能力指在讲述故事时通过使用恰当的词汇、语法、句法来计划和执行对故事情节的创造的能力(John Heilman, 2010)。作为儿童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叙事组织能力是儿童在学习语言、获得语言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儿童叙事组织能力的研究可以反映儿童的词汇使用能力、问题解决策略、话语语用技能以及逻辑组织能力等,良好的叙事组织能力对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1儿童叙事组织能力评估方法

关于儿童叙事组织能力的评估方法,主要分為两类:情节主题法、叙事成熟度法。

情节主题法是确定儿童的叙事中是否包括特定的情节和主题。当应用情节和主题分析时,研究者使用关键故事文法元素为目标故事开发编码方案。这种方法通过确定特定故事文法元素的呈现或缺失来进行二元判定。产出更多数量的情节和主题的儿童被认为具有更先进的叙事技巧(Botting, 2002; Boudreau & Hedberg, 1999; Norbury & Bishop, 2003)。叙事成熟度法依赖于对儿童叙事熟练度的整体判断(Applebee, 1978; Stein, 1988)。虽然这种语篇层面分析方法也记录了儿童的故事文法元素的产出,但并不是通过计算具体的情节和主题的呈现或缺失来衡量的。这种测量方法通过研究者对叙事内容的质量和发展等级的整体评价来判定叙事组织能力。

这两种叙事组织能力评估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敏感度不够,容易出现“天花板”效应。实际上,除了基本的故事文法特征,叙述者在组织叙事时会使用各种复杂的语言手段。如叙述者可能使用一些元认知动词,其中包括用于描述人物心理状态的动词和元语言动词等(Bamberg & Damrad-Frye, 1991),叙述者也会运用各种衔接手段来进行更好的叙事(Liles, 1985)。情节主题法和叙事成熟度法这两种评估方法容易出现“天花板”效应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只考虑了故事文法,而没有将更高级一点的语言手段纳入到叙事组织能力评估中。

为了弥补了上述评估方案可能会产生“天花板”效应的不足,John Heilman(2010)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更高层次的叙述技能,提出了NSS叙事评分方案(Narrative Scoring Scheme),采用打分的形式评价儿童在叙事组织各方面发展的完善程度,涉及儿童叙事时的认知心理水平、篇章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用能力等各方面,是一套完善的叙事评分方案。NSS分为七个部分,评估叙事组织的七个不同方面。其中三个部分参照故事文法:引言,冲突解决和结论。心理状态和角色发展这两个部分评估文字语言技能的使用。指代和衔接这两个部分评估了儿童连贯性。

1.2自闭症儿童的叙事组织能力研究

对于自闭症儿童叙事组织能力的研究,几乎没有专门的研究,多散见于自闭症儿童整体叙事能力的研究中。

Loveland等人(1993)研究发现,在心理年龄或言语能力上相匹配的自闭症儿童和唐氏综合症儿童,在故事文法元素产出上都有困难,自闭症儿童更倾向于嵌入无关紧要的语言破坏叙事的情节结构。Tager-Flusberg(1995)利用无字图话书引出叙述,评估自闭症儿童在叙事结构上和用评价性话语丰富他们的叙事的能力,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特定类型的叙事评价上表现出困难。主要在于,自闭症儿童的叙事中没有因果语言。同年,Tager-Flusberg和Sullivan(1995)认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在故事书叙述中包含因果语言,但是在解释人物的想法和情感时有困难。Molly Losh和Lisa Capps(2003)研究发现,在无字图画书叙述中,自闭症儿童倾向于描述更少的故事情节,也表现出因果语言的有限使用,他们不太容易在叙述中包含因果解释。Rollins(2014)比较了自闭症儿童和唐氏综合症儿童在故事组织和因果连贯性上的叙事能力,发现自闭症儿童有更少的因果连贯性和组织性。尽管他们有心理状态动词和副词,但他们更喜欢用描述性片段,更少的用因果关系结构。

以上研究都涉及到自闭症儿童叙事组织能力的某些方面,如故事文法、心理状态、因果关系等,但都没有全面系统地探究自闭症儿童的叙事组织能力。

关于汉语自闭症儿童叙事组织能力的研究则更少。Wen-hui和Pao-chuan(2015)从因果关系入手,研究了7-8岁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叙事连贯性。发现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叙述中因果关系较少,连贯性较差。此外,他们在2017年研究了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状态词,并没有发现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的显著差异。

通过前人的研究发现,关于自闭症儿童叙事组织能力的研究没有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研究。对于汉语自闭症儿童的叙事组织能力的研究则更少,更没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方案。因此,本文借鉴NSS评分方案,研究6—7岁汉语自闭症儿童的叙事组织能力。

二、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语自闭症儿童的叙事组织能力。实验严格选取自闭症儿童(简称ASD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简称TD儿童),采用故事讲述任务,比较两组儿童的叙事组织能力,分析两组儿童的叙事组织能力是否有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2研究对象

实验选取ASD儿童和TD儿童两组被试儿童,每组各15名儿童,共30名。ASD儿童的年龄为73—88月,平均年龄为78月;TD儿童的年龄为72—85月,平均年龄为75月。因为实验是基于被试儿童口语语料基础上的分析,实验选取的被试必须能够利用口语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排除了存在语音障碍的儿童。实验匹配ASD儿童和TD儿童的实龄、语言能力,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对ASD儿童组和TD儿童组在年龄、言语智商、接受性词汇、操作智商和总智商进行独立性样本检验,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3语料收集

实验选取《青蛙,你在哪里?》无字图画书作为故事讲述材料。让儿童在安静的房间里讲述故事,用录音笔进行录音。

在被试讲述过程中,实验者用录音笔进行录音,以供下一步转录。

语料处理采用CHILDES(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国际儿童语料库数据储存和分析系统,可以转录与保存语料,自动进行数据分析。转录及标注标准采用的是CHAT(Codes for Human Analysis of Transcripts)国际统一标准,通过这样的录写格式,研究者所储存的语料可以供计算机自动分析。

2.4叙事组织能力评估方案

研究采用NSS叙事评分方案(John Heilman,2010),分为引言、角色发展、心理状态、指代、冲突解决、衔接以及总结七个方面,每方面5分,最高分35分。

NSS叙事评分方案每一个方面分为三个等级:最小/不成熟、呈现、熟练三個等级,最小/不成熟=1分,呈现=3分,熟练=5分。介于最小/不成熟与呈现之间得2分,介于呈现与熟练之间得4分。将每一方面的得分加在一起以产生总NSS评分,其范围可以为0—35。在出现错误时给0分(如讲述了一个错误的故事,与实验者交谈,没有完成或拒绝完成任务,使用了实验者用母语无法理解的语言,放弃讲述,话语不可懂,表现不佳,评鉴指标的内容是虚设的)。

三、研究结果

30名被试儿童最终得分如下表:

表1:儿童叙事组织能力得分

图1 两组儿童叙事组织能力内部发展

根据表1和图1,两组儿童在叙事组织能力的内部发展上有差异。总体而言,TD组的叙事能力在各个方面都要好于ASD组,两组儿童的内部发展趋势不一致。

为了进一步探讨ASD儿童与TD儿童在叙事组织能力上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设计两因素混合方差分析,2(组别:ASD儿童、TD儿童)×7(叙事组织能力内部构成:引言、角色发展、心理状态、指代、冲突解决、衔接、总结),其中组别为组间变量,叙事组织能力内部构成为组内变量。

实验结果如下:

(1)被试组别主效应极其显著,F(1,28)=654.870,p<0.001,表明两组儿童在总体叙事组织能力上有显著差异,TD儿童叙事组织能力明显好于ASD儿童。

(2)叙事组织能力主效应极其显著,F(6,168)=19.148,p<0.001。

经过多重比较发现,引言与结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15<0.05;角色发展与指代、衔接、结论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7、0.000<0.01;心理状态与引言、角色发展、冲突解决、衔接、总结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心理状态与指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14<0.05;冲突解决与结论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值为0.005<0.01。

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儿童叙事组织能力发展中,心理状态能力最差,角色发展能力最好。

(3)叙事组织能力与被试组别交互效应极其显著,F(6,23)=7.385,p=0.000<0.001。

叙事组织能力的简单主效应发现:在ASD组内,引言与结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21<0.05;角色发展与指称、衔接、结论之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1;心理状态与引言、角色发展、冲突解决、衔接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2<0.01,心理状态与指称、结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25、0.013<0.05;冲突解决与结论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值为0.000<0.001。在TD组内,心理状态与引言、角色发展、衔接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5<0.01;心理状态与冲突解决、结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11、0.013<0.05。组别简单主效应发现:ASD儿童与TD儿童在角色发展部分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0.01,TD儿童的角色发展能力明显好于ASD儿童;ASD组儿童与TD儿童在冲突解决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2<0.01,TD儿童的冲突解决能力明显好于ASD儿童;ASD儿童与TD儿童在引言、心理状态、指代、衔接、总结这几个部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0.121、1.00、0.154、0.831、1.000>0.05。

表明ASD儿童和TD儿童在角色发展和冲突解决这两个部分差异显著,TD儿童明显好于ASD儿童,但两者在叙事组织能力的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为:

(1)ASD儿童与TD儿童的叙事组织能力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TD儿童总体叙事组织能力总体好于ASD儿童。(2)所有被试儿童叙事组织能力发展中,心理状态能力最差。(3)ASD儿童和TD儿童在角色发展和冲突解决这两方面有显著差异,叙事组织能力的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6—7岁儿童叙事能力的心理状态能力最差。ASD儿童在角色发展和冲突解决这两个部分的能力显著差于TD儿童。这些表现在具体的叙事话语中。

4.1 6—7岁儿童叙事能力的心理状态能力最差

6—7岁的儿童讲述故事时,无论是TD儿童还是ASD儿童,大部分都不能用心理状态词来描述角色。即使有的儿童偶尔会产出一些心理状态词,但类型不多,大部分是“害怕,生气,着急”这些负面情绪。

儿童心理状态词使用不足的原因很可能与心理理论发展不足有关。“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Happe & Wimmer, 1998)。6—7岁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尚未完善,尚未达到成熟的心理理论阶段。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提高自闭症儿童数学课有效性的个案研究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早期干预研究综述
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的研究综述
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的研究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发展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