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飞宇作品《上海往事》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2018-03-27姜亚凤

文教资料 2017年33期
关键词:毕飞宇主题词语料库

姜亚凤

摘 要: 文章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4.4对毕飞宇作品《上海往事》从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利用软件的主题词功能提取出主题词并进行了归类,结果印证了作者为女性发声的主题。然后,利用软件的索引功能对主要角色“小金宝”进行检索,对每一条检索结果根据其描述内容和情感倾向做了人工标注并统计,表明了“小金宝”在三个地点与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对小说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料库 毕飞宇 上海往事 主题词 主要角色

一、前言

毕飞宇被认为是“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在1994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上海往事》,2000年出版了中篇小说《青衣》,2001年出版了中篇小说《玉米》(包括《玉秀》和《玉秧》),200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平原》,四者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百度学术统计,截止2017年12月,以“毕飞宇”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9580篇,其中以《上海往事》为关键词的论文有4篇,以主要人物“小金宝”为关键词的论文有2篇,但是迄今为止还未发现有运用语料库手段对该小说进行文本分析的例子。

“语料库语言学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主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不再是计算机专家的独有领域,它正在对语言研究的许多领域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这是汤姆斯等人1996年为祝贺语料库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倡导者里奇六十诞辰而编纂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论文集的开场白。语料库语言学,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语料库方法来研究某些语言学问题。文学批评是定性的、阐释性的,以阅读体验为基础的研究。而语料库方法则是量化的、描述性的,以概率为基础的语料统计分析,因此,语料库研究分析更系统更可靠。但目前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研究主要局限于分析外国作品,真正利用语料库工具来分析中国文学作品的研究甚少。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先对中文生语料进行预处理,利用TextPro(文本批处理工具)V6.5.2软件进行文本的合并和批处理,比如英文标点符號和中文标点符号的转换、删除空格、删除空行、删除重复行等等;然后利用CIPP-CTOOLS(分词软件)对文本分词;最后再利用软件AntConc3.4.4进行主题词分析和高频词检索,对主题词进行了归类,对高频词进行了人工标注和统计。目的是通过语料库方法对毕飞宇作品《上海往事》进行量化分析和定性研究,为已有的文学阐释提供实证支持的同时,挖掘前人研究中尚未发现的文本意义,并探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在揭示中国文学作品显性和隐性内容时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二、基于语料库检索的《上海往事》的分析

(一)主题和情节检索

通过提取和分析文学作品中具有超常频率的词或词组,可以确定文本的主题词和表达该主题的词集。主题词的提取原理是通过对比一个连续的整篇文本和一个更大的参照语料库,把文本中词频具有显著差异的词语提取出来,生成一个主题词表。因此,统计主题词需要建立两个语料库,一是观察语料库,二是参照语料库。在本研究中,观察语料库是毕飞宇的长篇小说《上海往事》,总字数为107107。而参考语料库是毕飞宇的另外三部女性主题的小说《青衣》《玉米》《平原》,总字数为416558。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选择将《青衣》《玉米》《平原》三者合并作为参照语料库是因为都是女性主题的小说。《上海往事》是作者早期的作品,通过对特定时代下的小金宝悲惨命运的描述揭露一个时代的黑暗和小人物命运的悲哀。观察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都从女性文学主题上对宿命论和情欲论进行了思考,最重要的是展现了特殊时代的城乡二元对立的背景下社会底层的女性该如何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思考与拷问。

首先,利用南京师范大学贺胜的中文分词软件CIPP-CTOOLS对观察语料库和参考语料库分别进行分词。因为分词软件对于人名和地名等一些未登录词并不能准确切分,因此,在对语料库进行切分之后进行了人工校对。然后,利用AntConc3.4.4软件进行了Word List的词频统计,按照词频高低进行排序,选取排名前20的词语进行展示,如下表2和表3所示。通过词表看出,除了主要人物名称小金宝和老爷等称呼排在前20之外,还有另外两类词语的频率很高,一类是称谓语,如我、你、他、她等;一类是否定词,如不。这些高频词的出现对于我们通过AntConc3.4.4软件Keyword List功能进行主题词表的确定和归类有相当大的帮助。最后,通过AntConc3.4.4软件对观察语料库和参考语料库确定主题词表并进行归类。以观察语料库为主要对象,参考语料库为参考对比对象确定的关于《上海往事》的主题词表,因为主题词并不是全部都表示实际含义,其中还包括介词等虚词,所以需要选取Keyword List中的主题词进行分类,并且通过AntConc3.4.4的Concordance功能进行词频的统计以及实现语境共现。分类后的《上海往事》主题词表如表4所示:

从人物角色角度分析,“我”(唐水生、臭蛋)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小金宝”(小姐),然后是“老爷”,说明小说的描写视角是“我”,从一个14岁的小男孩的视角来描写大上海的社会风情和人物命运。主要人物是“小金宝”,虽然被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可是在上海黑暗的社会中小金宝并没有被情欲迷失双眼和真心,她渴望得到爱情,并且希望能够改变命运,但是爱情的虚伪让她最后失去信心,香消玉殒。“老爷”算是大上海的标志性人物,黑帮老大的人设见证了人心的冷漠与残酷,同时也表明在金钱、权利、地位面前女人与情爱一文不值。“宋约翰”和“郑三爷”与“老爷”是上海滩的结拜兄弟,表面兄弟相称,实际上有着头脑的宋约翰对老爷的第一把交椅虎视眈眈。“二管家”和“余胖子”是上海滩小人物与斗争人物的代表,最后的结局也都是为强者买单送了性命。“翠花嫂”和“阿娇”是孤岛上的母女,善良单纯的底层人民最终也没有逃出钱权在手之人的手掌,翠花嫂因为与小金宝亲近而丢掉了性命,说明了人命的低贱,“阿娇”最后因为对上海的向往而跟随老爷去了上海,真实展现了另一个小金宝的轮回。

从称谓角度分析,“我”是叙述视角,“你”表明人物之间的互动较多,“她”多于“他”也可以侧面证明这是女性为主的文学作品,“我们”的频率经过细致统计得出20条是属于“小姐”,55条属于“老爷”,则表现出了小金宝在文章中的孤独感。从地点名词角度可以看出,叙述顺序是场景的变换,上海——断桥镇——孤岛三个地点的变换表现了小金宝性格的变化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动物词角度而言,“狗”、“猪”主要用来形容底层人物在受到上层人物的辱骂之时丧失尊严。“猫”和“老鼠”的对立统计表明了文本中上层人物对下层人物的压榨与欺凌,表明了社会的不平等。其中,“蛇”在文本中作为小金宝的宠物养在罐子中,“花蛇”和“眼镜蛇”其实也是对小金宝的另一种描述,太多的身不由己让她抛弃了善良单纯选择了心狠手辣,只为保护自己在上海求得一隅安稳天地。

从宿命论词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宿命观,小说开头提出“这都是命”,说明下层人物将很多的不幸归结于命,但是又不甘愿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便开始了和命运的搏斗,并且和“天”斗,可结果惨烈,没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姓名和自由。从情欲论词可以看出,“男女”之情一向是作者表达的主题,但是与男女之情相关的“钱、烟、酒”等物质欲望使人迷失自己放弃爱情。“哭、笑、泪”是人类的基本情绪,“笑”多于“泪”和“哭”,勿论“笑”的是否真心,但是也表明了下层人物在反抗命运中的坚强与隐忍。“血、死”表明了时代的残酷和人命的贫贱。从否定词可以看出对立的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命运的不屈服与反抗,敢于说“不”,第二是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不想去做而又不得不去做,侧面表明了小人物并没有权利说“不”。

综上所述,作者采取了“我”的特殊视角描写了小金宝的命运来表达时代的黑暗和小人物的悲哀,和其他女性作品相同,选择了城乡二元对立的宏大的时代背景,表达了女性在社会中对于自己命运的抗争,尽管是悲剧,但是也证明了生命本身对尊严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二)对主要人物“小金宝”的检索

利用AntConc3.4.4中的索引功能,可以穷尽列举出所有人物出现时的上下文,借此可以检索出对某一人物角色的所有描摹,这非常有利于分析角色性格和小说人物塑造技巧的分析。首先,通过AntConc3.4.4软件对《上海往事》中的主要人物“小金宝”为关键词进行了数据提取,一共找到1136条结果。接着,把检索结果根据其发生地点分成了3类,并根据在小说中出现的次序按英文字母标注,分别为大上海的小金宝(A)、断桥镇的小金宝(B)、孤岛上的小金宝(C)。为了更好研究“小金宝”复杂的人物形象,笔者对每一条含有“小金宝”的描述做了情感标注,其判断的标准是根据关键词“小金宝”上下文出现的词语是善良/非善良、开心/非开心相关词进行标注:正面描写(1)、中性描写(2)、负面描写(3)。最后,利用AntConc3.4.4的索引功能,对各项内容进行检索统计,结果显示如表5所示:

从表5得出,描述大上海的小金宝的内容最多,共408条,证明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上海,而断桥镇和孤岛是对上海的补充,为了展示小金宝的人物形象的丰满和塑造以及性格的发展变化。对于大上海的小金宝,负面描写远远多于正面描写,因为上海充满了情欲和物欲,小金宝为了自己的欲望放弃了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成为了老爷的情妇,饱受诟病和欺凌,因此小金宝内心是不平和愤懑的。以下是通过索引功能摘录的部分代表性语句:

(1)小金宝就这个命,多少人作践她,她自己也作践自己,没事,一有人对她好,灭顶之灾就来了,她就这个命。[A3]

(2)洗去脂粉后,我发现小金宝的皮肤很黄,甚至有点憔悴,并不像浴前见到的红光满面。[A3]

(3)小金宝说:“我不信,你把手上的戒指全放在家里。”[A3]

(4)小金宝黑色老鼠那样蹿过草地,打开了门后,轻轻虚掩上。小金宝的肤色在镜子深处透出一种淫荡透顶的纯净。[A3]

(5)我倒在地上,小金宝站起身,用一只手指头指着我大声骂道:“小赤佬,你这狗日的乡巴佬!”[A3]

从上述摘录的语句来看,小金宝不仅是别人作践她,本身也毫无尊严可言,自己作践自己,容貌于女人而言是随时间而流失的,小金宝在容颜流失之后不自知,还准备依靠化妆打扮后的自己讨取男人的欢心,可悲可叹亦可恨。(3)(4)(5)三句话表明了小金宝的金钱物质欲望和偷情的情感欲望使自己迷失了真心,受到压迫蹂躏和抛弃之后,便将自己的不幸施加到更加弱小人物身上。这样的小金宝是迷失在上海大都市丧失灵魂的小金宝。

从表5得出,断桥镇上的小金宝仍然是负面描写较多,离开上海前往断桥镇是小金宝不情愿的,离开上海后的物质和情欲上的贫乏让小金宝想到了逃离,可是不会说谎的缺点让她不得不折返,穿着丧服的小金宝看到老寿星的道别之后,才明白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周围人遭受灭顶之灾。以下是通过索引功能摘录的部分代表性语句:

(1)小金宝大声啐了一口,“回家叫你娘喂奶去!”“啪”一声,窗子关死了。[B3]

(2)小金宝一把扔掉烧饼,啐了一口,扶在灶边就是一顿乱吐。[B3]

(3)“谁到这里来了?”小金宝一把拉住我大声尖叫,“是哪个狗杂种跟到这里来了?”[B3]

(4)小金宝扶着木质扶手,站在梯口一脸死灰。小金宝充满死气的脸上挂着笑,走到阿贵和阿牛面前,说:“两个光棍喝酒有什么意思?”[B3]

从上述摘录的语句来看,小金宝在离开上海之后,放荡的性格在断桥镇受到围观,她便用恶语相向形成自我保护机制。“烧饼”已经不能满足她被上海物质社会娇惯出来的胃。最后在逃跑失败之后,便放弃了生活的希望,借酒消愁,这样的小金宝表明其无法实现自我救赎,人生只可能走向堕落的深渊。

从表5得出,孤岛上的小金宝正面描写超过了负面描写。在遇到了翠花嫂和阿嬌之后,小金宝重拾了生活的希望,懂得了理解和善良,可是结局仍是悲剧。以下是通过索引功能摘录的部分代表性语句:

(1)“我们家门口有两口桑树”,小金宝说,“那么高、那么大,油光光的,村里人都说,我们家要出贵人的”。[C1]

(2)小金宝抱住胳膊说:“小丫头鼻子是鼻子眼是眼,哪一点像你?是我女儿。”[C1]

(3)小金宝穿着翠花嫂的旧衣裳从栈桥上走了过来。步履里充满了女性有关的陌生服装的新鲜感和满足感。[C1]

(4)小金宝疼爱地摸着阿娇的头发,喃喃自语说:“阿娇唱得好,比姨娘唱得好,阿娇你唱得真好。”[C1]

(5)“姨娘,我要到大上海啦。”阿娇高声说。小金宝拥住阿娇,一个劲地亲,两只眼却盯着老爷。[C1]

从上述摘录的语句来看,小金宝在孤岛上遇到善良的翠花嫂和单纯可爱的阿娇之后,对于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开始回忆自己的家乡,体会农村满足的生活,对阿娇的百般疼爱更是表现出了小金宝身上散发的母性光辉。孤岛上的小金宝开始通过观照他人明白自己的真心而激发了内心的善良。虽然最后因为没有挽救成翠花嫂和留住阿娇不要前往大上海而选择了在孤岛上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选择的死亡便是另外一种意义的重生。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三个地点的场景变换刻画了小金宝这样一个人物,不仅仅是外貌和性格的描述,更加是灵魂的迷失——找寻——重获的一个过程。情欲让小金宝迷失在灯红酒绿的上海,离开上海之后,断桥镇的小金宝开始反抗命运,选择逃跑,虽然并没有成功,并且将自己的不幸凌驾于弱小之上,但是此刻的小金宝已经开始觉醒。最后,孤岛上的小金宝彻底觉醒,不仅仅开始拯救自己,还希望可以拯救翠花嫂和阿娇,尽管最后反抗失败,但是悲剧的结局更加增加了悲剧的力量,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思考。

三、结语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成为了文学研究的一种趋势,因为其方便性和客观性可以使文学研究从定性分析到量化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更加有说服力的来阐释文本意义。本文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4.4对毕飞宇作品《上海往事》从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小金宝命运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在女性文学作品中强烈的宿命论和情欲论,悲剧结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抨击和谴责,充满了人文关怀,这也可能是毕飞宇小说受广大读者喜欢的原因之一。

语料库语言学可以称为研究中国文学作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从定性到定量的客观分析,可以为读者挖掘更加客观深层的文本意义,通过软件检索分析手段也可以让读者对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不可否认,语料库语言学在文学作品分析上也存在不足:1)语料库语言学会有意或无意的将研究建立在一个预设的前提上,而这并不是做客观研究的出发点;2)对语言学形式和统计进行过度信任和解释。因此,我们应该在尽量避免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文学作品的不足的前提下,對中国文学作品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新的领域,让读者对文学作品有更加客观、深刻和独到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黄昌宁,李涓子.语料库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杨惠中,卫乃兴.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毕飞宇.上海往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陈婵,程乐.莫言作品《蛙》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5.

[5]蔡勇.从“小金宝”形象透视女性悲剧命运[J].短篇小说,2013.

[6]何月珍.从毕飞宇的《上海往事》窥探女性心理[J].电影文学,2008.

[7]何月珍,张连湖.《上海往事》中小金宝的心理剖析[J].小说评论,2008,5.

[8]卢卫中,夏云.语料库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研究的新途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

[9]任艳,陈建生.语料库文体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3,1.

[10]童宇琪.从“叙事自我”和“经验自我”视角变换中分析小金宝人物形象[J].卷宗,2013:197-198.

[11]肖普勤,黄凤枝.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分析方法初探[J].美中外语,2005,3.

[12]许颖.往事的色彩——读毕飞宇《上海往事》有感[J].师范教育,2003.

[13]赵永刚.当代文学批评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1,4.

猜你喜欢

毕飞宇主题词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毕飞宇: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毕飞宇《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2014年第16卷第1~4期主题词索引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