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捷媒:判断中国制度的正确方式

2018-03-27

环球时报 2018-03-27
关键词:问责结构性领导人

捷克报业辛迪加网站3月26日文章,原题:判断中国治国理政的正确方法通过西方的透镜观察中国的政治发展几乎没有多大意义,尤其是在世界从单极转向多极的这个时期。中国最近发生的变化应被视作是更广泛进程的一部分,在这个进程中涌现出了应对复杂的、全球性的挑战的相互竞争的国家治理制度。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国家治理制度必须支持“极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快速决策,同时还要进行问责。这就是我们评判中国的政治发展时应该遵循的标准——不是西方期盼的国家治理制度的样子。事实上,西方式的国家治理不再像是其拥护者长期以来所宣称的那个黄金标准了。西方的民主制度正面临着严重的内部威胁,最明显的就是民粹力量信奉像贸易保护主义这样的危险政策。出现这种内部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些制度没有处理好各种问题(如收入不平等、政治两极化、债务上升和基础设施落后等)而做出的反应。

这种失败部分反映了主导西方民主制度的短期任期制,较短的选举周期常常迫使政客们把焦点放在周期性议题上,而不是放在阻碍长期生产率提升和收入增长的结构性议题上。相比之下,当中国的领导人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他们往往从数十年的时间跨度来考虑。这对于结构性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腐败和环境污染等。更广泛地讲,中国领导人已经为中国经济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定了为期30年的目标,这一长期目标反映出这种远见是很少有国家能成功表达清楚的,更别提执行了。通过宪法修正案,中国领导人正在提高他们进一步实现这种远见的成功几率。中国领导人是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有处理危机和管理复杂的制度和社会挑战——从地方挑战一直到国际挑战——的广泛经验。

全国人大已批准对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进行重大的彻底改革。新成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来制止中国所有官员的腐败问题。国务院也进行了结构重组以便能够以更加协调和有效的方式推进改革。这些全面的机构改革将使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在功能上看起来类似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治理结构。

两千年前,中国哲学家韩非子认为有效的国家治理需要三件事:法治、术治和政治意志。改变法律或者完善国家治理工具是重要的,但如果没有政治领导人持续而坚定的努力,那也几乎没有意义。中国的制度能够生存下来,原因就是中国的领导人一直愿意直接和前后一致地应对市场失灵和行政缺陷。加大问责力度的新努力——对于增强合法性至关重要——将进一步增强这一制度。

与美国和欧洲一样,中国太大了,不能失败。因此,中国有责任发展出一种能够为其经济和社会带来结构性变革的国家治理制度,同时还要确保有效的问责。考验这种制度的是其能否适应长期挑战并为中国以及全球福祉做出贡献,而不是它是否遵守西方的标准。▲

(作者沈联涛、肖耿,陈一译)

猜你喜欢

问责结构性领导人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问责不缺位也不越位
夏朝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关键词:督察问责
筠连县:联动问责整治基层干部顽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