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分析

2018-03-27邹晓晓广东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编导纪录片细节

邹晓晓 广东广播电视台

情节设置和捕捉贯穿了电视纪录片的始末。细节描述展现人的内心活动、人物性格。细节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视听结合语言等。

一、纪录片编导的情节意识

编导一定要有情节意识,一部有血有肉的纪录片是由许许多多的情节组成。包括镜头的拍摄、细节的选取、画面的剪辑,编导对主人公的日常生活,进行有选择的拍摄,源于生活,浓缩于生活,在记录真实生活状态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关键情节,展现纪录片的主线。

(一)纪录片线索的提取

纪录片线索运用能形成一种结构,完整的讲述故事,使纪录片更加的真实、完整、严谨。

纪录片《我们的青春》之《我的远方是孩子们》,围绕大学生王梦颖在小金县美兴中学支教展开,王梦颖担任八一班的英语老师,而美兴中学九成都是藏族小孩,对他们来说,学好英文就像学一门火星文。王梦颖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学好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开始的反感到接受到感激,王梦颖最终离开美兴中学,回到大学继续读研,孩子们依依不舍。故事展开紧紧围绕支教这条线索。在这个过程中,有矛盾冲突,也有和谐温馨。线索的存在,让这些单个的情节或者情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理有据。常见的结构可以分为板块结构和线性结构,无论是哪一种结构,其目的都是让编导完整讲述故事。

(二)纪录片情节的捕捉

情节同时也是矛盾冲突和事件进展的体现,情节的变化是真实的、激荡人心的,编导通过对情节的筛选取舍,使纪录片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通常纪录片存在的矛盾冲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对这种矛盾冲突进行处理,以客观的方式去引导人们感悟深层次的矛盾冲突。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故事的发展需要人们自己用心去体会。纪录片《我们的青春》之《我的远方是孩子们》由一系列情节构成,增加了看点、也让观众更能够身临其境感受王梦颖对孩子们的爱、孩子们对王梦颖的爱。

例如:

小金县和美兴中学的情况。

王梦颖上课,同学们不认真听课,王梦颖生气。

王梦颖担任八一班的英语老师,责任重大。

班上孩子们成绩差,英语更差,王梦颖迎来大挑战。

为融入当地,王梦颖学会了四川话。

对高原气候的不适应,王梦颖得了急性肺炎。

孩子们与王梦颖之间的冲突,唐林说不教就不教,让王质疑做老师的意义。

真心会感觉到真心,唐林去办公室听王梦颖教导,唐林认真听课。

班上孩子雍昌兵跟同学打架,王梦颖决定去家访。

雍昌兵家里情况。雍昌兵与藏族同学结伴上学,需要走路两小时。

雍昌兵、其母、其妹与王梦颖谈话,他说不想读书。

雍昌兵给王梦颖看自己捡得羊肚菌,卖钱。

王梦颖说北京,雍昌兵说大山,少年吐露心声想读九加三(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中等职业教育计划)。

王梦颖留意到冯长堯从来不吃晚饭。王梦颖决定去家访。

由于海拔高,即使在五月,也必须烤火。王梦颖众人烤火,冯长堯吐露,美的是家乡的风景,但留给自己的是父母的辛苦。

清晨,冯长堯带着老师去放羊。王梦颖和冯长堯对着大山呐喊愿望:想考上四川大学。

冯长堯父揭露女儿不吃晚饭的原因:为了节约补助的钱,买饭买鸡腿给爸妈吃。

王梦颖内心一直有一个想法,带着孩子们去成都。王梦颖想告诉孩子们山的那边不是山,是大学和城市。

意外的电话,团委书记坚决不同意,大家沮丧离开,因担心灾害。

王梦颖想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支教生活就快结束了,王梦颖想利用财经大学生的身份,帮助农户创业,来到马炳钢家。

王梦颖写信跟孩子告别,王梦颖和孩子们告别,一起唱明天会更好。迎着彩虹,王梦颖说明年会再来。

雍昌兵得到了九加三计划书;冯长堯得到爱心人士的鞋,考上了重点高中;唐林给老师点了歌曲。王梦颖回校继续读研究生。

二、纪录片编导细节意识

细节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视化、可听化,是情节真实的核心基础。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的有机组合。细节是纪录片的独特魅力的展现,情节的发展需要通过细节描述、纪录片的真实性需要细节来佐证、情感和精神力量的展现都需要通过细节。

(一)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

细节虽然微小,但对观众心灵冲击的力量是巨大的。细节能够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生动的表现作品的主题。

《我们的青春》之《何俊凯:军营红门一兵》中,消防战士10秒穿好装备,体现了他们救人灭火的迅猛。消防战士何俊凯蹲在大树底下看蚂蚁,表面上看与救火没有关系,深入了解才知道,通过蚂蚁增多,表明要下大雨了。天气热,则出火警多,而下大雨,则灾难景多。

《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中,老英雄申福贵在做环卫工的同时捡垃圾,在家里的院子中摆满了收回来的塑料瓶。最后将所有塑料瓶和垃圾卖了37.5元,表明了人物生活的贫困,同时也展现了申福贵的勤劳和整齐。

细节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有选择性的记录人们的生活,聚焦人生百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人们展示独一无二的人物特征。

由此可见,电视纪录片的成功,取决于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够将人物典型形象生动、准确的塑造出来,是纪录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一个点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的形象塑造的更加的生动、活灵活现,从而达到编导预想中所要表达的效果。

(二)细节营造特定氛围,展现情感

在纪录片中细节是一个故事的完美体现,留给观众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汇集而成的大故事。在细节的选择时,要时刻紧抓事件发生的主线,不要偏离于人物、主题之外。

纪录片《我们的青春》之《我的远方是孩子们》虽然拍摄了王梦颖利用财经大学生的身份,帮助农户创业,来到马炳钢家,帮助马卖鸡蛋的细节。但是因为偏离了主线,而选择弃而不用。

《我们的青春》之《何俊凯:军营红门一兵》中,两位消防兵退伍前夕,所有的战士们一起合唱《我的好兄弟》,其中插入战士们并肩作战的画面,曾经笑语晏晏,如今潸然泪下。不少战士都流下眼泪,铁汉柔情,展现在纪录片中。

(三)细节揭示深化主题

主题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

一部作品,通过作用细节活化了人物,使主题更加鲜明。无论是哪种细节要素,都必须为主题服务,细节在主题的表达中也尤其重要。

《我们的青春》之《何俊凯:军营红门一兵》中,2014年12月5日,何俊凯在增援石碣镇火灾扑救中,他连续作战15个小时,战友胡杰锋助理的空气呼吸器不幸被划破。面对生死存亡,何俊凯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的呼吸器与战友共用。何俊凯因吸入大量浓烟昏迷,做完气管切开手术的第二天,还不能开口说话的他只在纸上写了一句话:“我的战友怎么样了?”

这种真实动人的细节是偶然被捕捉到的,是无法排演的。佐证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何俊凯与战友之间同生共死的情谊,何俊凯作为消防军人的使命感通过这一细节得到集中展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没有情节的故事是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没有细节的故事是不完整的、没有说服力的。情节与细节在纪录片中相互辉映,缺一不可。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必须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细节刻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在观看纪录片时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活的真谛、生命的价值。

纪录片有多种结构,既有块状结构,也有单线条结构,也有多线条结构。无论是哪一种结构,都要通过许许多多的情节和细节来表达。情节过多冗杂,就让观众目不暇接,模糊主题。情节太少拖沓,则人物形象不够饱满,或者事件起伏不够精彩。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讲好故事,吸引观众。

我们应该借鉴优秀的纪录片,在提高自身的编导意识中不断探索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奥秘,不断的学习、创新,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而努力终身。

[1]王猛.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1):149.

[2]吉喆.论纪录片细节的真实具有丰富的表现力[J].湘潮(下半月),2011(12):19.

[3]高杉.论纪录片细节的真实是情节真实的核心基础[J].才智,2011(19):187.

[4]黄慧郁.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对纪录片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0(15):169+171.

猜你喜欢

编导纪录片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细节取胜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