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与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
——从公关哲学的视角

2018-03-27王宇佳沈阳城市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公信力舆情网民

王宇佳 沈阳城市学院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全球也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其发展趋势也印证了麦克卢汉早年对地球村的预言,全世界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地球村,部落化现象明显。上述的一切现象全部归咎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移动设备的发展和不断普及,人们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些原本的规则也被逐渐打破,公民记者的出现,网民随时随地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传到网络之上,这些变化都使得网络舆情的功效越来越大,政府一旦在工作上有所忽视,其公信力就会因为网络舆论的抨击受到破坏。

二、网络舆情监测中的公共哲学思维

(一)地方政府应该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备大数据意识

如今的时代就是大数据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感觉到大数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便利,不仅如此,政府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的提高网络舆情监测能力,以此来提高政府日常的工作能力,最终得以实现政府公信力的增强,让政府的工作更加具有公信力。

从哲学角度,大数据思维主要体现在哲学有关辩证法的知识,具体包括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网络舆情涉及的面比较大,参与的网民数量也是十分巨大的,这都意味着网络舆情分析的背后需要有强大的的数据支持才可能实现,举个例子,政府在调查网民的舆情是,需要利用大数据得到各种不同的网民意见以及这些数字占总数的壁纸,这些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帮助。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人们获取这些数据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如此带来的是工作上效率的提高以及更便捷的用户体验。

同时政府可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在政府进行日常的网络舆情处理工作之外,可以利用很多设备进行信息查询,获得不同地区的资料的十分方便,将不同的人或者地区都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针对收集的各种信息挖掘可能引起的不良网络舆情,并及时对工作进行跟进,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公众内心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防微杜渐,用质量互变的观点加强政府公信力

哲学上有一个规律是: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都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质变,这样的一个规律十分适用于舆情发展的这一过程。因为舆论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通常来说,网络舆论的发展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和终止期,其实质上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如果想更有效地将治理网络舆情,就必须通过日常监测,发现其萌芽,并及时进行控制,这样,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加强日常工作的监控工作,做到见微知著,并防患于未然,在日常工作中将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网络舆情的相关工作技能熟悉掌握,为政府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打好基础。

舆情监测工作就是为了防微杜渐,治之未乱之时,如果负责监测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及时检测到舆论危机的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就可以以更快的方式找出应对策略,将各项损失降到最小,也是可以尽可能小的印象政府的公信力。如果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可以把网络舆情危机的因子扼杀在摇篮中,直接消除由量变到质变的可能,那么就不会再有处理舆情危机爆发和危机后的处理的需要了,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扼制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

三、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过程中涉及的公关哲学

(一)在处理危机公关中要做到速度第一

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的网络舆情,其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以最快的速度处理网络舆情危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曾有资料显示,在舆论危机发生的24小时内及时处理危机是最有效的应对危机最有效的时间,否则,一到超过了这一时间段,舆论危机将会以裂变的速度迅速传播。就像哲学中提到的质量互变关系,当一定的量变没有得到很好的扼制,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发生质变,接下来就会产生更加难以控制的消极后果,因此,必须将速度放在处理危机的首要位置。

(二)发生危机后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

在网络渠道中,网民的情况也是大不相同,由于知识阅历的差异,可能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真假不一,难以分辨,因此有很多情况中,舆情危机有很多,都是由于某些人散布谣言,并以谣传谣,这样政府可能就无端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也确实是由于地方政府办事不力所导致的,此时政府不应该想法设法的进行掩盖,甚至不予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样只会让舆情危机更加严重,市民对政府的行为更加失望,因此,政府应该第一时间勇敢的将自己应该负的责任承担下来,并对社会进行公示,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处理,并对有序事宜在社会上陆续公开,这样才体现出哲学理论中坚持公民利益至上的人本精神。

[1]常瑞.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10).

[3]林敏.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5.1.

猜你喜欢

公信力舆情网民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舆情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舆情
舆情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