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采编播的改革创新

2018-03-27黄珍郴州市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时政栏目改革

黄珍 郴州市广播电视台

地方时政新闻主要报道当地政治、经济以及民生大事,在报道风格上追求庄重、权威、大气、综合的特色。新形势下,不断改革创新时政新闻栏目的采编播形式,能充分体现出相应的地域新闻特色[1]。

一、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顺应时代发展方向

当前,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逐渐向新媒体偏转。但不可否认,地方时政新闻仍是搭建地方政府与群众交流的重要桥梁。地方时政新闻报道一方面要顺应时代变化,另一方面,必须坚守新闻的本质和核心不变,必须明了新闻内容的根本就是最终的舆论导向[2]。时政新闻要坚守的,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声音中,抓住新闻内容的本质,从而引导舆论导向。其次,时政新闻具备全局性、根本性以及方向性特点,因此时政新闻栏目更要遵循党性原则,坚持党媒姓党,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舆论阵地中的重要地位,做到成风化人。

(二)满足为人民服务要求

作为党媒,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首先要讲党性,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守舆论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思想。时政新闻记者更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2·19”讲话精神,牢记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通过“走转改”,不断改文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最大化地在党和民众的根本利益中充分体现新闻舆论的作用,从而满足新闻宣传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3]。

二、全媒体整合给地方电视台带来的挑战

当前传统新闻节目在新形势中面临崭新挑战。如何适应新变化,不少地方媒体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如开展全媒体整合,开设“中央厨房”等。其中,时政新闻改革创新因倍受关注,固而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如果再程式化播报会议等时政新闻,“复读机”般报道相关内容,必然被受众抛弃。其实,时政新闻是民众获取信息最重要且最权威的渠道,完全可以用平实鲜活的形态,获得民众关注,而不一定要板着脸孔甚至“面目可憎”让民众远离。这就要求时政新闻记者要在“吃透”核心的基础上,对传统报道形式加以突破,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拓展思考维度,紧跟新时代发展,才让新闻内容新颖并且充实起来[4]。

其次,要充分利用电视技术设备的更新,让新技术的应用与时政报道的内容和形态充分结合起来,综合提升地方时政新闻的整体观感。当前不少市州台都陆续完成了全景式演播厅的全媒体改造,从传统坐播到站播,从适时外接互联网信息将其引入新闻播报流程并加以互动,到在节目中应用虚拟场景包装等,都让新闻呈现形态更直观,报道内容更丰富,从而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相比新媒体,电视坚持内容为王的传播理念以及本身对视觉效果专业而精致的追求,都让传统电视媒体在这场与新媒体的竞跑中,保持定力,坚守特色,发挥优势,凸显自我。地方时政新闻记者借助全媒体的技术支撑,也给了自身在电视传播各环节进行改革创新的充分舞台,从而让地方电视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综合性创新目标,追求质的飞跃,推动新闻事业可持续发展[5]。

三、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采编播形式的改革创新

(一)改革创新新闻理念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其新闻内容的贴近性、吸引力、感染力及较强的影响力。如何具备这种素质,装备自身竞争力,就需要地方电视台用新的新闻理念,改革创新采编播形式。首先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思维方式,要有所“变”、有所“不变”。“不变”在新闻理念上要坚定不移地以党性为根本遵循,以人民性为目标指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喉舌。“变”在于具体操作执行过程中,报道形式要更加灵活,说群众话,让群众听得懂,即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当地落实落地落细落小的“翻译官”。当“喉舌”,决不意味着要打官腔官调,而是对时政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更加坚持“三贴近”原则,上通“天线”,下接“地气”,用最恰当的方式吸引人,最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因时因地因人而动,在最恰当的时机推出群众最想看到的报道,最想了解的真相,充分发挥党媒时政报道权威发声的作用,满足群众知情权的需要。加强新闻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将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新闻的独特视角落到实处,通过积极有为,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6]。

(二)改革创新新闻内容

地方时政报道选题时,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密切呼应群众关切,不断延伸报道的深度广度。要围绕中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比如在当地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要有地方特色;在项目建设、全域旅游、推动高质量 发展等经济建设主战场,时政新闻内容必须要有所作为;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上,地方时政新闻也必须聚焦;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惩治腐败等民众重要关切上,也必须及时权威发声。这些重要内容的“聚焦不散光”,能让受众在时政报道内容的实质变化中,感受到社会进步的力量。地方时政新闻记者还要不断优化报道写法,让严肃的时政新闻做到民生化表达,以民众作为重要基点,科学合理报道时政新闻[7]。

(三)改革创新新闻策划

面对同样新闻题材,如何把“一道菜”做出“地方风味”就需要策划。首先主题需要策划。不仅在传播如“24节气”等传统文化上,需要加强策划,在中心工作上,同样需要加强创意。创意策划可以从当前潮流中来,也可以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年”“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时间节点,都需要围绕重大主题,听懂“普通话”,讲好“地方话”。用个性化表达,推出有分量的作品,为重大主题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报道内容需要策划,包装方式也需要策划。相比以往,地方电视台更重视培养专业化新闻后期制作包装团队,以提升报道整体效果。此外,不管何时,平实易懂的语言永远是电视新闻不可丢的法宝,利用直观浅白的语言清晰地传递给民众,让新闻内容更具感染力[8]。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革创新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必须勇于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保持新闻定力,更新新闻理念,拓展报道内容,加强新闻策划,借助科学技术,把握新闻规律,创新新闻表达,用独特的电视语言和新闻报道技巧,系统性统筹推进时政新闻报道改革,在创新求变中不断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1]张延宏.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采编播形式的改革创新[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22):86-86.

[2]李斌斌.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采编播形式的创新改革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2(5):82-83.

[3]陈爱民.县级台“改革·创新·融合+跨区域媒体合作”发展模式刍议——以四川省江油广播电视台探索实践为例[J].声屏世界,2017(1):11-13.

[4]朱丽洁.探讨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改革创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6(12):200-200.

[5]程辉.浅谈县级电视台采编播设备转型[J].西部广播电视,2017,9(17):188-188.

[6]苏晓莉.浅谈区县广播电视台如何选配采编播设备提升数字化水平[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7):15-15.

[7]孔令勇.刍议县级广播电视台采编人员的素质提升[J].采写编,2016(6):83-84.

[8]赵亮.刍议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 [J].新闻研究导刊,2016,v.7;No.92(8):256-256.

猜你喜欢

时政栏目改革
关于栏目的要求
改革之路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