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加速进入“融”时代
——以《人民日报》转型为例

2018-03-27沈月娥许梅长春工业大学林园校区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党报媒介

沈月娥 许梅 长春工业大学林园校区

一、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主流媒体受到新媒体的挑战和影响,正在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发展现状。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民的数量不断激增,互联网媒体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而传统的纸质媒体发刊量和销售量却在不断的下降,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许多报业集团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由于更多的用户向新媒体靠拢,带来新的资源集聚,许多传统纸媒依托自身优势资源来拓宽平台渠道,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变革原有的新闻生产模式。媒介融合是在互联网技术浪潮下的新一轮转型升级的趋势,《人民日报》作为党政期刊,也不例外。

二、《人民日报》媒介融合策略分析

(一)报网融合,内容海量,传播广泛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开办人民网,并上线报纸电子版,正式开启了党报媒体进军互联网的征程。人民日报依托强大的资源,逐步提升人民网的影响力,人民网的覆盖内容广泛。人民网融合多方面板块信息,用户可以随时浏览到各方面的信息,专栏内包括不同语言,提供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十几种报纸,实现了报纸资源的便捷共享,方便受众阅读人民日报系的文章。人民网作为重要的信息数据库,还可以向受众提供人民日报的图文数据、社论和言论,以及涉及历次党代会、两会访谈录等内容的全方位资料,信息丰富全面及时,满足受众多样的信息需求。

(二)社交融合,用户体验,信息互动

当下,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社交软件,微信微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联系的重要工具。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包括三个专栏“两会”“小程序”“夜读”,夜读专栏同样包括语音内容,拓宽了文字图片以外的听报的功能。公共号的内容推送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内容贴近实际,语言亲切,微信公共号还会推送一些关于养生技巧、生活小窍门的内容,贴近受众阅读心理,有助于人民日报微信公共号的转发。

截至2018年初,人民日报微博平台目前的粉丝量超过5600万,人民日报的法人微博及时锁定时下热点,同时开放话题#博鳌亚洲论坛#大咖有话#等与网民及时双向互动。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使命,内容设置以传播人民日报观点及信息为主,兼顾国内外重大事件,适时组织微访谈、微直播、微话题,关注时事热点。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每日阅读数高达100万+,每日互动数至60万+,专辑视频《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更清新地传递党政信息和人民的声音。

(三)终端融合,移动便捷,内容丰富

人民日报的手机客户端,开辟了“闻热点”、“评锐度”、“问问政”、“听播报”等13个界面,每个界面紧跟时事热点,增强了与受众互动,满足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热点。人民日报客户端结合时下热点,展开直播平台,在客户端内用户可以追踪两会热点,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获取信息。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会上,人日的直播技术运用,让受众随时随地可以观看到直播,方便了受众的移动化阅读习惯。受众可以通过点击手机屏幕,轻松阅读到专门板块的最新信息,满足了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新闻阅读需求。

(四)创建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

2016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正式上线,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新闻+服务的模式。“中央厨房”是传统媒体围绕新闻生产的采、编、发环节所进行的流程再造,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发布平台,可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预期传播效果,以内容的生产传播为主线,打造媒体融合发展的业务平台、技术平台和空间平台。当一条新闻线索以信息流的形式进入“中央厨房”式的生产间,负责图片文字交互产品的记者需要对新闻要素进行再加工,最终生成新闻产品。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转型升级的启示

媒介融合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微信、手机 APP、微博等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在给党报发展带来空前冲击的同时,也为党报的变革提供转型机遇,党报应顺势而动,积极推进融入新媒体的发展态势。

(一)以先进技术为支撑 实现“渠道融合”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新媒体的发展,党报融合新媒体,通过直播、VR技术、无人机航拍、流媒体技术来实现新闻报道的画面质量。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单一的新闻生产方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对此,党报应迎合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 势,主动渗透新媒体,整合手机、报纸、网络等媒介资源,整合声音、文字、视频等媒介符号,利用最新技术推动报业融合发展,微博、客户端和“中央厨房”等提高新闻传播率,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二)以“内容为王”注重新闻产品的质量

新闻内容始终是竞争的核心,内容生产对党报转型起到起承转合的关键,因此新闻生产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自身的新闻内容,注重新闻产品的深度性和可读性。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新闻的深度报道,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民生新闻。新闻深度报道是一种多视角、深层次、全方面的报道形式。深度报道能够全面而深入地反映社会热点事件,并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作出剖析和解释,以便于受众了解到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而民生新闻更是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反应出人民大众的意愿,党报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需要立足于人民的利益,聆听老百姓的声音,通过调查暗访还原事实真相,引导社会舆论。

(三)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媒介市场的发展,受众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对新闻产品提出更快捷、多样化、个性化的新要求。为满足受众的要求,党报应迎合传播变革的大环境,适时进行转型升级,重构新闻产品与受众的关系。这就要求党报工作作具有丰富的媒介融合知识,操作熟练的媒介技能,较高的多媒体素质等。

四、小结

媒介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大趋所向,但是如何进行融合仍是党媒在转型发展探索过程中的关键。传统媒体的转型不是机械的复制新内容,而是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实现更好的转型。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不论是不论是体制机制突破还是内容上创新,都一定的阐释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对其他传统媒体转型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1]张洪忠.媒介融合热潮中的冷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5(5).

[2]万小广.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与启示[J].中国记者,2016(10).

[3]米娜.媒介融合趋势下《人民日报》转型路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

[4]李长江,史素琼.试谈我国主流纸媒的全媒体转型——以《人民日报》为例[J].新闻传播,2017(03):22-23+25.

[5]唐铮.媒体转型中“中央厨房”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民日报2017年两会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7(12):87-88.

[6]人民日报:媒体转型,加速跑进“融”时代 [J].今传媒,2016,24(08):174.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党报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