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历史文物符号化的新型解读
——浅析纪录式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走红原因

2018-03-27许丽丽广西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文物国家宝藏素人

许丽丽 广西大学

一、研究综述

在知网上搜索的历史文物等相关文献出现了1120个词条,并且在传播学角度去看到历史文物形象的目前还没有,大多是从保护和发展的角度去讲述国宝情况;在知网上搜索关于《国家宝藏的》相关文献,不足五十篇,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的有晁星在12月8日发表于《北京日报》第三版的《创新传播让“国家宝藏”活起来》一文,明星在节目中担当“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形式倾情讲述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那些传世之宝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片和符号,而是带着故事、温度、情感寄托的存在。晁星认为,如今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H5、VR等技术逐渐纯熟,《国家宝藏》也在运用这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注重PC端和移动端的观看效果,打造互动式交流体验,是推其成为一个热潮的重要原因。

二、人文关怀的叙事方法

以往的文物类型的纪录片或是综艺都是采取一种比较恢弘、气派的基调,来定位国家文物,让人对文物充满距离感和敬畏之心,从而激发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历史文物一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一个权威、文明的象征,其固化的符号形象本质上是威严和气派,然而《国家宝藏》是着力打破文物它一直以来的威严的形象,而是用一种创新的节目方案、拍摄方法和剪辑拼接,营造一个亲近的、真实的、温暖的历史文物形象。

(一)节目定位打破传统的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的定位

《国家宝藏》打破之前文物类型影像节目的传统模式,而是运用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相融合的新方式,使用“纪录片+真人秀+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来演绎国宝的“前世”情缘,然后再搭配素人讲解国宝的“今生”故事。节目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节目的处理中能缩进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真正地做到普及知识,并让人印象深刻。即便有明星护宝人的存在,也无法掩饰文物的光环,反而还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二)叙事角度和人文情怀

本片的叙事主体主要分两类,一是人物叙事,二是文物叙事,而将整个影片串起来的线索就是明星和素人分别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明星守护人站在历史的角度,重演文物的故事,是以文物的视角来讲述这段历史;与文物有渊源的素人是描绘文物的今生故事,从出土到修复在到展出,像一个母亲看待孩童成长一般。这种古今结合的特殊叙事角度,赋予了文物新的生命,使其不再是冰冷的、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一个充满温暖、充满人性化的,具有时代烙印的历史代表物。

(三)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一脉相承

1号讲解员张国立说:“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诚然,每一件文物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组成部分,在第一期节目中展现的带有文字的国宝石鼓上,尤为显现。通过对石鼓故事的讲述和解读,节目也凸显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并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爱国主义的教育。讲石鼓时,梁家辉说:“我们信仰就是文字和历史”。他还说香港人和陕西人方言相差很远,但彼此能够相互理解,就是因为用着同样的文字。而这种传承是深埋在骨子里,不可磨灭的。

除此之外,节目中还传递了一些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或者说理念。在对曾侯乙编钟前世故事的讲述中,“一钟双音”的特点甚至被升华成了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以和为贵”的理念。这与我们今天在国际关系中所倡导的“求同存异”和“命运共同体”也是相通的。节目的口号是“让文物活起来”,其实要活起来的不仅仅是文物自身,还有它们背后所蕴藏的精神与理念。文物本身,它背后的历史,以及它内蕴的文化都是国家的宝藏。而我们的文化自信正是要从这些宝藏中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船一定要承载着这些宝藏,才能更好地驶向未来。

三、历史文物形象的传播策略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成为如今火爆的主要推手

《国家宝藏》是由中央电视台作为主要播放渠道,其次是各大互联网视频网站的PC端和移动端。如今播放到第四期,B站累计播放次数645.5万人次,每期的 弹幕都超出网页的最高条数。在观众群调查中,《国家宝藏》的青少年群众比例是以往同类型的教育类和历史类节目中所望尘莫及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电视台与新媒体的紧密结合。在爱奇艺、B站、优酷的平台播放时,观众可参与弹幕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点评,这种交互式、沉浸式的历史教育体验成为当代青年人所喜好的一种观赏和学习方式。

(二)以综艺节目为外壳,文化为内核,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我们百分之八十的网民都是14岁到40岁的中青年群体,从《国家宝藏》在各大视频网站、PC端和移动端的火爆收视来看,该节目在中青年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很高。以综艺节目的外壳,包裹着文化内核,主持人与观众的现场交流,观众对每件国宝的选择,都是在拉近受众与国宝的心灵距离。舞台上,注重场面调度,主持人、明星演员、素人守护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接近国宝,用不同格调的灯光来塑造每一个小故事,这也是《国家宝藏》不同于别的综艺的一大特点。本节目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观看后的受众都能被明星与素人的演绎和讲述,从国宝的身上感受到在历史长河中国家的伟岸形象,那种民族自豪感能够油然而生。

(三)致敬大众文化,塑造国宝新形象

本片通过向历史、向大众的致敬方式,对国宝文物的文化符号形象做了平民化叙事的回归。国宝是皇家、权贵文化的历史象征,是高不可攀、不容亵渎的藏品,即便是走进博物馆参观,我们于文物还是隔着一定的距离,也未必能像在《国家宝藏》中如今近距离的观赏文物。本节目为观众展现的是一个真实而亲近的过去的物品,触动了观众的收看兴趣,明星和素人守护者以及张国立都是用简单的语言、微小的叙事角度去描绘陈列架上的国宝,将传统中神秘、高贵的文化符号转变为日常的历史形象,塑造一个个立体的、有生命、有灵魂的国家宝物。这就是大众文化的魅力所在,穿越古今的对话,是现代文明的进步,也是新时代普通人民社会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

四、结语:历史文物文化符号的转变

《国家宝藏》是历史文物类影像作品的一种创新。从节目形式、到节目内核,综艺纪录衔接、教育与逗趣融合、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这些丰富的内容完成了打破国宝高大上单一形象、塑造一个全新的高贵的、亲近的、生活化的文物形象符号。

[1]晁星.创新传播让“国家宝藏”活起来[N].北京日报》,12月8日,第三版.

猜你喜欢

历史文物国家宝藏素人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政治“素人”马克龙突围法国总统大选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