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新闻版面更吸引读者

2018-03-27桂贤新疆法制报社汉编部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版式版面报纸

桂贤 新疆法制报社汉编部

“版面规矩太多”“稿件枯燥、严肃”“不好选图片”这些都是新闻版面编辑经常遇到的困惑。在报社的评报会乃至新疆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版版面评选中,很少见到新闻版面的“面孔”。这是为何?因为新闻版面不好“烹制”,在编辑手法、版式设计等方面不太容易出彩。具体来说,很难将版面形式与内容结合做得到位,在保证重要信息传递的同时,呈现较强的版面视觉冲击力。因此,想把新闻版面做出彩,不能局限于“来料加工”,而应从更高的层面经营版面。

编辑如何经营新闻版面呢?

内容上做到可读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独家新闻”变身“公共新闻”。面对这个形势,纸媒必须在独家报道、深度报道上出奇招,想办法发掘新闻背后的内容,避免出现报纸“同质化”现象。

有了“米”(新闻内容)和“调料”(新闻策划),编辑还要根据各自报社的定位,从新闻内容到写作方式,从版面编排到编辑方式,拓展编辑整合力度,以取得更广泛的社会传播效果。如通过制作新闻图表、配发相关言论和相关新闻等编辑手段,更好地表达编辑意图,形成版面上的强势。

几年前,在本报的采编过程中,本地新闻版面编辑缺乏新闻策划意识,没能及时参与新闻报道的策划,不了解新闻事实及细节,稿件签发上版后发现新闻要素有缺失,但受时间限制根本无暇核实相关细节以及精做版面,只能“来什么菜做什么饭”,使得版面内容大打折扣。

近两年,本报想方设法充分调动采编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大采编部门的互动。针对战役性报道,在报社整体策划的基础上,细化分工,前方记者组双多次召开会议,分解策划方案,研究具体操作细节。后方,编辑部组织专人负责相关报道,做好与前方记者的沟通交流,引导记者采写符合版面定位的相关报道、拍摄相关图片,为版面有个良好呈现打好基础。如,在全国两会、自治区两会、自治区政法工作会议、中国-亚欧博览会、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各项重大战役性报道中,本报采编部门通力合作,记者、编辑均参与了报道策划、细化分工、跟进执行等全过程。

为了避免出现新闻的“同质化”,本报编辑常常“另辟蹊径”。如,本报是法制类媒体,刊发的稿件大多来自政法系统。一些稿件法律术语较多,不生动,写法上基本套用的是公检法司等单位的工作程序。对此类新闻,编辑针对稿件内容,通过修改文字、搜集相关资料、选发延伸信息,使版面内容更接地气,方便读者阅读。

版式上要有创新

“这报纸怎么排得让人感觉不舒服呢?”“咦,这张报纸还不错。”一些读者阅读报纸后常常会有这样的“读后感”。其实,这种“不舒服”或“还不错”是读者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视觉的舒适,其实是美感的产生过程。

何为美感?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欣赏对象的美而激起兴感愉悦的感情状态,是对事物的美的反应,但却不是事物的美的镜子般的消极、被动、直观、机械的反映。而审美虽因个体会有差异,但美的导向与流行往往取决于时代的习惯。

几年前,《南方都市报》《东莞时报》等内地报纸借鉴国外现代报纸版面模块化设计的理念进行改版,倡导“简约、时尚”的版式风格,简化版面元素,使版面疏朗大气,整齐易读。其中,《南方都市报》美术总监墨白提出了“一切为了阅读”的版面设计理念。“一切为了阅读”并不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它是在易读的基础上“愉悦读者的眼球”,进而愉悦读者的心灵。

笔者认为美化版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善于制作新闻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标题的作用不可小觑。《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之所以吸引读者,是因为编辑精心制作了标题。很多读者把阅读这几份报纸作为一种乐趣和享受。

用心甄别新闻图片——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能为版面增色。

学会“化妆”——边框、字体、底纹、线条、报眉等是版面无声的语言,编辑借助它们不仅打扮了版面,同时也为读者阅读提供了方面。

设计新闻版面时,编辑应开阔眼界,增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对时尚文化的敏感度,使一份报纸的新闻版面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2014年3月,本报进行改版后也不同程度的版面呈现形式上体现了这种人性化、时尚化追求,在版面设计中学习《东莞时报》等国内先进报纸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版面风格。如,版面左侧适当留白(间距为5个字)、模块化处理版式、突出图片、大标题字体统一等,形成了一定的阅读顺序和节奏,使版面整洁美观,不致于太满太挤。

目前,本报新闻版面均采用的是模块化组版。这种模式对读者而言,便于阅读;对报纸而言,使编辑将更多精力用在稿件处理上。

起初,模块化组版导致一些编辑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版面风格千篇一律,组版时较为随意,对稿件进行“豆腐块式”堆砌。

其实,模块化版式的简洁不是简单。简洁的新闻版面应在统一版式风格的要求下注重创新,在版面上制造阅读的亮点和 细节,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在一定情况下,利用相关新闻、延伸阅读、专家点评、插图等处理方式,都会使版面好看起来。

好栏目支撑版面

栏目是由若干有共同性的稿件所组成的自成格局的局部版面,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编辑形成自己版面风格的重要标志。形象地说,版面是一张脸,栏目就是五官。

在每一个阶段,当地党委和政府都有一定的中心工作,这既是群众关注的事,也是本地新闻媒体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基础面。作为新闻媒体,就需要在相应的版面上开设相关栏目,围绕中心工作进行新闻宣传报道。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保稳定促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本报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创新形式,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精心策划,找准选题,集中版面立体式、全方位、高频率地进行宣传报道,先后在新闻版面开辟“民族团结一家亲”“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我奋斗我幸福”“学转促”“结亲周日记”“破解执行难”等栏目,在版面上体现大气和强势,在思想上体现高度和深度,受到读者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此外,本报还发挥传统法制类报纸媒体的权威性,在法律服务版面常年开设“法说身边事”“拉理说法”栏目,提高了新闻宣传报道的思想性,提升法制报品牌价值。

养成学习的习惯

编辑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编辑每天面对的是大量的信息稿件,要从中分辨出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内容是读者需求的,其工作领域涵盖政治、法制、科学等多方面。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编辑人员都必须熟悉所负责的版面或栏目的领域,起码做到半个专业人士才算达标。即便是负责八卦栏目,也要知道八卦传播原理、读者喜欢的八卦类型,以及八卦来源的渠道类型等。

因此,新闻编辑在平时一定储备各种知识,坚持每天获取新的信息,取长补短。因为只有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和海量的信息,才能开阔视野,在实际工作中找到更多的灵感。

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客观上也要求我们持续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所以,报纸编辑务必要养成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良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是看似空话的最大实话。

[1]吴桦.到底谁在设计报纸的版面?——浅谈报纸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之关系[J].中国编辑,2014,01.

[2][美]乔治·桑塔耶纳.美感[M].人民出版社发行.

[3]左文辉.简约主义——报纸版面设计趋势[J].新闻战线,2014,05.

猜你喜欢

版式版面报纸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版面撷英
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澳门早中期样钞版式研究
报纸版式中的插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