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讨

2018-03-27崔莹莹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区域人才

崔莹莹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吉林 长春 130028)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当前的工作重心和重点依然是不断加强经济建设与推进社会发展。遵循其精神指导,一项关键的工作内容就是如何降低和消除区域经济之间的现实差异,最大化地促进社会公平,让全国人民在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尽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础,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是解决当前一系列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首要任务。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主要的政治任务和发展愿景依然是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地理位置、资源、交通、人才等。其中,“人才”起到关键而又特殊的作用。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它不仅是一种资源,还能够对其他资源进行利用和整合,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才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二、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概念是由美国劳动学家安道尔提出的,是指一个组织团体(包括企业)在当下运营的基础上,根据团队发展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规划、整合的方式,千方百计地提高组织团体(企业团队)现有的运营水平,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价值。在我国,“人力资源”是指某地区处于劳动年龄和没有达到劳动年龄以及虽然超过劳动年龄,但尚且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也就是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限定在特定的区域内。因而相应的区域人力资源将企业变为了区域经济的主体,区域经济的总体与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因而人力资源策略也应该存在差异。

(二)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经济发展理念,其概念指的是在一定地区内国民生产经济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效益和价值的总称,具有非常明确的地理性。它展现的是对一定地区内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这些资源包括交通、矿产、土地、人力、生物、特产等方面。具体表现在生产力的科学布局以及经济效益和价值上,只有持续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区域经济才能永恒发展。因而,充分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的程度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切实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人才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三)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力资源对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地位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组成,人力资源对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地位不可替代。如在农业生产中,生产力组成的重要因素是劳动力;在工业生产中,生产力组成的重要因素是具有一定岗位操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生产力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人力资源,其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要更加突出明显。

无论是立足于宏观角度分析人力资源的表征,还是从微观角度探析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以及在社会团体及企业团队中研究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直接关系。因此,需要用人力资源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区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整合,使人力资源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

(四)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科技进步与时俱进,时代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新月异。这些清晰地向人们展示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递进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有赖于优化整合、科学配置区域内包括自然资源、公共设施、配套政策、投资环境、产业链在内的各类“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软件”资源。无数发展实践案例正在日益彰显“软件”资源的重要性。

(五)当前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区域空间经济发展失衡。换言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和效益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各区域间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只有协调好东、中、西部区域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提高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各区域间切实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加强与提升。

三、当前我国各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区域需求差异大,人才流动政策导向性不足

从当前很多城市和地区的人力资源政策来看,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都制订了针对不同高学历人才的具有差异化的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一些经济发展薄弱地区却没有积极行动起来去拟定针对不同层次和行业“人才引进”的相关优惠政策,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才参与到薄弱地区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开发意识淡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人才重要地位及作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官僚主义”依然存在,认为“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对“人才”的价值和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认识还存在诸多质疑,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缺少最基本的认知和了解,且其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以及具体的内容和形式认识不深,一些地方官员依然存在“懒政”现象,只是口头上认知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助力和推动作用,缺少支持措施。[2]

(三)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利用率不高

区域经济发展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上,也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从目前全国范围内一、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来看,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普遍不高,且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小城市和经济落后地区也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及人才利用率低的现象。不同的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二线大中城市相对经济落后和偏远小城市的人力资源利用程度相对要高。总体来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用率问题。简言之,这些都是地方官员心中只有“小我”,没有“大我”造成的。

四、应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意义重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是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衡量指标。作为承担区域经济发展职能和任务的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通过执行积极的人才政策与人才约束、激励考核制度,引进和利用好优秀人力资源。

(一)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意识,重视优秀人力资源的作用和地位

思想认识是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础。政府部门要在经济工作中传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思想理念;要充分理解和学习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相关理论,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区域内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引进和落户政策,有目的、有选择地选拔、引进优秀人才,切实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要通过制定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度来助力人力资源最大程度的产出,提高对优秀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3]

(二)创立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利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不仅仅是单纯地引进人才,更重要的是让人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各自擅长的专业和领域深挖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所以,地方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不仅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力资源,还要参照人才所属行业和产业,建立从企业到政府机构全面的人才约束、奖励、考核机制体制。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可以给予不同专业、行业、产业、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相对优厚的福利待遇。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也要参照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使得各种不同专业、行业、产业,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都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作用,做到人尽其才。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为区域经济稳定发展、持续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三)制定恰当的人才政策,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在优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上认识和理解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如果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不足以博取眼球,吸引力不够,就很难吸引到优秀人力资源参与到本区域经济建设工作中来。根据不同专业、行业、产业和各层次的人才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引进和落户策略,才可能规避人力资源的浪费,实现优秀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所以,参照不同专业、行业、产业与各层次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策略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如,可以为人才就业提供资金补贴,提供免费办公区域或创业区域,对能够切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的专业人才在引进和落户的基础上提供生活补贴,解决其配偶工作以及孩子入托和入学等问题,解决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奉献智慧和汗水。

总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全面掌握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制定并执行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措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区域人才
人才云
分割区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