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研究综述

2018-03-27解本政崔文静曹江红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献研究

解本政, 李 萍, 张 琳, 崔文静, 曹江红

(1. 山东建筑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1; 2. 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重庆 400045)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转变,社会福利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和政府财政赤字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应运而生,成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之举。如今,作为国际公认的市场参与公共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PPP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大助力。

近年来,PPP的大规模推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掀起了PPP的研究热潮,涌现出丰硕的研究成果。周春芳[1]通过对比中外土地整理PPP项目的研究,总结了目前PPP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叶晓甦等[2]从PPP的概念及特征、风险分配、治理理论、政府管理机制与监管四个方面,对中国公共项目PPP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伍迪等[3]采用PPP(Project-Partnership-Process)维度分类法,分析和归纳了代表中国PPP研究趋势的论文成果;崔彩云等[4]通过梳理大量文献,对各国PPP项目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评价方法、程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和评价。

国外学者的PPP研究综述相对系统化,Roehrich等[5]从文献类别和研究主题的角度,通过分析20年间出版的1400多份PPP研究文献,揭示了PPP在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或服务方面的局限性;Hofman等[6]援引大量文献,探讨了影响政府与社会资本建立合作的障碍及解决方式;Osei-Kyei等[7]通过分析国际顶级期刊的PPP研究文献,得出PPP的关键成功因素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风险的分配与共担、强大的社会资本联盟、政策的支持、公众的支持以及透明的采购流程。

纵观现有研究文献,有关PPP研究的综述已有不少成果,采用的方法多以部分文献的定性研究为主。为了全面了解和总结PPP的研究,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PPP相关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 V软件对PPP研究的科研合作(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合作)图谱、共被引(期刊、文献、作者共被引)图谱及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绘制与分析,展现PPP的研究现状、知识基础与热点,并从PPP应用和发展的角度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推动PPP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蓬勃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收录的相关期刊论文信息作为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是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资源数据库,其核心合集经过严格遴选,收录了上万种世界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为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PPP是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8],为保证查全率,采用高级检索模式:(1)检索内容为TS=((public AND private AND partnership* AND PPP*) OR (private AND finance AND initiative AND PFI) OR (build AND operate AND transfer AND BOT) OR (build AND own AND operate AND transfer AND BOOT) OR (build AND own AND operate AND BOO) OR (build AND transfer AND BT) OR (renovate AND operate AND transfer AND ROT) OR (build AND lease AND transfer AND BLT) OR (transfer AND operate AND transfer AND TOT) OR (design AND build AND finance AND operate AND DBFO)) (TS=主题,*代表模糊检索);(2)语种为All languages;(3)文献类型为Article;(4)时间跨度为2012—2017。根据以上条件,检索到文献记录522条,对每篇文献的题目、摘要与关键词进行逐一排查后,最终获得有效期刊论文486篇。将有效论文的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信息下载,作为本文进行数据分析的样本。数据采集时间为2017年5月29日。

1.2 研究方法

本文以CiteSpace V(5.0.R4 SE版)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CiteSpace V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之一[9]。利用该软件可将一个知识领域浩如烟海的文献数据转化为科学知识图谱,以便从中挖掘最为关键的信息,了解该领域的知识基础,识别最活跃的研究热点[10]。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PPP的研究进行分析:

(1)从发表文献的国家(地区)、机构及作者合作的角度,了解PPP的总体研究现状;

(2)通过分析被引期刊、作者及文献,明晰PPP研究的知识基础;

(3)对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探究PPP的研究热点,并基于PPP的应用与发展,展望PPP的研究趋势。

2 研究现状

2.1 国家(地区)和机构合作分析

将收集数据导入CiteSpace V软件中,把Time Slicing(时间分区)中时间跨度设为From 2012 To 2017,Node Types(节点类型)选择Institution和Country,Pruning(剪枝)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其他参数设置为默认值(Selection Criteria(阈值)默认为Top50),运行软件得到国家(地区)和机构合作图谱(见图1),其展现了PPP研究力量的分布及其合作关系。

图1 国家(地区)和机构合作图谱

由图1可知,各国(地区)PPP研究力量悬殊,中美两国遥遥领先,属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为英格兰和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中国台湾与比利时等属于第三梯队。近几年各国(地区)PPP的文献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研究成果比较丰硕(见图2)。随着PPP项目的推广,预计未来PPP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国内外专家学者会对PPP进行更广泛与深入的研究。

图2 国家(地区)合作发文量统计

以发文量为标准,比较活跃的研究机构有香港理工大学、里斯本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安特卫普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科廷大学、马里兰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等(见表1)。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地,这些机构在PPP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就合作关系而言,作为PPP的国际先驱,欧洲地区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相对丰富,欧洲国家(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如法国与德国、比利时、瑞士均有合作。非欧洲国家(地区)则以跨区域合作为主,如中国与美国、澳大利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表1 发文数量前15位的机构信息

此外,CiteSpace V以中心性作为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将中心性不小于0.1的节点用紫色圆环重点标注,节点中心性越高,对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影响越大。由图1可以看出,中心性较高的国家(地区)有荷兰(0.97)、德国(0.95)、法国(0.88)及比利时(0.78)等,研究机构有浙江科技学院(0.97)、伊拉斯谟大学(0.88)及香港理工大学(0.76)等(见表1),这些国家(地区)及机构是合作网络中的关键点,对PPP研究的进展至关重要。

2.2 作者合作分析

研究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知识产出能力,通过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可以了解研究者所做贡献大小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节点类型选择Author,阈值设为Top100,其他参数设置保持不变,运行CiteSpace V软件得到作者合作图谱(见图3)。如图3所示,发文最多的研究者是香港理工大学的Albert P. C. Chan(陈炳泉)教授与里斯本大学的Rui Cunha Marques教授(均为12篇),其次是Jui-Sheng Chou(周瑞生)(8篇)、Carlos Oliveira Cruz(8篇)及Miroslaw J. Skibniewski(7篇)等人。高产研究者均为高校学者,且多数在建设工程领域享誉盛名。

图3 作者合作图谱

从图3可以看出,PPP研究领域存在少数高知识产出群体,如Miroslaw J. Skibniewski、Yelin Xu(许叶林)、Wei Xiong(熊伟)、Jingfeng Yuan(袁竞峰)等人以陈炳泉为中心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该合作群体以PPP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为主;Junxiao Liu(刘俊晓)、Peter E. D. Love、Jim Smith、Michael Regan和Peter R. Davis组成了一个关系密切的科研合作团体,PPP项目的绩效测度与关键成功因素是该合作团体的主要研究内容。此外,少数研究者虽未建立较稳定的合作群体,但其对PPP的研究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如Rui Cunha Marques与Carlos Oliveira Cruz在PPP合同管理研究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周瑞生则主要对PPP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和风险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

3 知识基础

3.1 期刊共被引分析

节点类型选择Cited Journal,阈值设为Top100,其他参数设置保持不变,运行CiteSpace V软件得到期刊共被引图谱(见图4),其显示了PPP研究引用期刊的分布。对被引期刊进行分析,可以明晰PPP研究的主要知识来源及其涉及的学科领域。结果显示,被引频次超过50的期刊有15个,它们均为国际管理学权威期刊(见表2)。

图4 期刊共被引图谱

从高被引期刊的研究领域不难发现,PPP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主要涵盖商业与经济、建设工程、公共管理、交通运输四个领域,表明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变革。

表2 被引频次前15位的期刊信息

此外,PPP高被引期刊的文献特征与其研究领域存在一定联系。商业与经济、公共管理领域的期刊发表的论文多倾向于理论研究,典型期刊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和《Public Administration》;建设工程、交通运输领域的期刊涉及建筑、市政等工程,更倾向于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实践问题的探讨,代表性期刊为《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和《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

3.2 作者共被引分析

节点类型选择Cited Author,阈值设为Top60,其他参数设置保持不变,运行CiteSpace V软件得到作者共被引图谱(见图5),其显示了PPP研究先驱被引用的情况。作者被引次数越高,表明对PPP研究的影响力越广。在作者共被引网络中,Graeme A. Hodge、Xueqing Zhang(张学清)和Dar- rin Grimsey是被引频次位列前3名的作者,紧随其后的是World Bank、陈炳泉、Bent Flyvbjerg等(见表3)。被引频次排前15位的作者包括13个研究者、1个国际组织和1个政府机构,其身份的多样性及所处地域的分散性说明PPP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图5 作者共被引图谱

被引频次中心性作者国家(地区)1070.12Graeme A. Hodge澳大利亚970.06Xueqing Zhang(张学清)香港750.06Darrin Grimsey澳大利亚710.15World Bank(世界银行)美国690.14Albert P. C. Chan(陈炳泉)香港660.01Bent Flyvbjerg英国580.13Bing Li英国540.18Oliver E. Williamson美国530.07E. R. Yescombe英国530.06Eduardo Engel美国520.14Mervyn K. Lewis澳大利亚520.01Yongjian Ke(柯永建)澳大利亚510.20Oliver Hart美国480.23Jean Shaoul英国470.28Her Majesty’s Treasury(英国财政部)英国

高被引作者中,莫纳什大学法学院监管研究中心主任Graeme A. Hodge是一名国际领先的私有化、外包和PPP项目的分析师,曾担任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中国治理事务的顾问,他发表的PPP研究文献与社会经济政策、公共管理、法律、治理和监管有关;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学会主席张学清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等方向的研究,他对PPP的研究包括风险因素识别、特许权、合同中止补偿以及重新谈判等;著名咨询师Darrin Grimsey是PPP项目的参与者,他专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风险分析、合同管理、商业、战略和融资等咨询服务,公开发表了诸多与基础设施相关的著述,其中最著名的是《PPP革命》一书。

评价一位研究者的学术水平,更为合理的方式是将其被引频次与中心性两个指标相结合。由表3可知,同时具备两个高指标的研究者有Graeme A. Hodge、陈炳泉及Bing Li等,这些研究者不仅是PPP研究的重要先驱,而且对PPP研究的发展与演化产生了根本影响。

3.3 文献共被引分析

节点类型选择Cited Reference,阈值设为Top30,其他参数设置保持不变,运行CiteSpace V软件得到文献共被引图谱(见图6),其展示了在PPP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献。节点越大表示文献被引次数越高,其研究主题、方法或结论可能推动了PPP的研究进展,这些关键文献奠定了PPP的研究基础[11]。基于对486篇期刊论文引用的15470条文献的统计分析,在表4中列出了被引频次前15位的文献信息,其中包括2本出版书籍、4篇综述型论文和9篇研究型论文。

图6 文献共被引图谱

出版书籍的内容相对系统化,倾向于PPP政策、融资与行业实践案例的分析,对PPP的研究与实践均具有指导意义。Yescombe[12]编著的《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rinciples of Policy and Finance》一书分析了PPP存在的政策问题及其在合同中的具体应用,该书作为PPP研究的经典文献,对PPP政策及合同谈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Hodge等[13]在《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中揭示了PPP的意义及其潜在优势,并对国际实践案例提出创新的见解,是学术界与实务界PPP研究者的必备指南。

作为研究成果的归纳与总结,综述型论文主要从单个或多个方面分析PPP的研究成果,对后续研究提供指引与借鉴。Hodge等[14]对PPP项目的绩效评估文献进行研究,提出为确保绩效评估的客观性,需要加强对评估工作的关注度,使其避免政策干扰。更多学者从多角度对PPP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Tang等[15]以建筑业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论文的研究主题,建议研究者将风险、融资、合同、PPP的多种模式、特许期以及选择恰当运作模式的策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主题;柯永建等[16]则对每年论文发表数量、作者贡献以及研究主题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Kwak等[17]全面回顾PPP的研究文献,从关键因素与障碍、政府的角色、特许经营公司的选择、风险、融资等五个方面对PPP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表4 被引频次前15位的文献信息

高被引研究型论文是PPP研究成果或实践进展的总结,对PPP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每篇论文的题目、摘要与关键词信息中发现,PPP的系统、复杂事项往往从管理角度展开研究,如风险、合同与绩效,相对简明的实践问题倾向于从应用角度展开研究,如关键成功因素、特许期与政府担保。

与传统政府采购项目相比,PPP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参与主体多样等特征,进而使风险管理成为PPP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高被引文献主要涉及风险识别与风险分配的研究。实证调查研究表明,政府的干预、腐败及决策过程不佳是中国PPP项目最重要的三个风险因素[18]。风险分配研究则侧重于对分配原则的分析,例如,柯永建等[19]基于两轮“德尔菲”调查,探讨了中国PPP项目偏好的风险分配模式及其原因;Ng和Loosemore[20]以备受争议的New Southern Railway项目为例,分析了该项目风险分配的原理,并阐述了该类项目风险的复杂性、模糊性以及分配难点。合同作为PPP项目实施的法律依据,明确了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其合理性是PPP项目实现物有所值的保障,因此研究者们对PPP合同的不完全性十分关注。Marques等[21]通过分析两类PPP合同,发现社会资本方关注的重点是风险问题,适宜的风险分配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的必要条件;Bloomeld[22]则以多个实践项目为例,探讨了建立具有市场主导竞争、公平风险分配、有效履约保证以及适当透明度的长期合同的现实障碍。绩效是考核与评价PPP项目是否实现物有所值的标准,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袁竞峰等[23]认为绩效目标与关键指标是实施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并基于结构化问卷调查,提出了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绩效目标和概念性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框架。

PPP的应用与发展潜力巨大,但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24],作为PPP成功应用的标志,关键成功因素的探索对PPP的推广具有重要作用。实证研究显示,PPP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共担责任、透明高效的采购流程、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合理的政府管控[25]。PPP的复杂性注定了其存在问题的多样性,将成熟理论应用于PPP,可以为实践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特许期是影响BOT合同实施的关键因素,申立银等[26]将讨价还价博弈理论应用于BOT特许期决策模型中,构建了更为实用的特许期决策模型;由于高风险基础设施项目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吸引力不足,因此部分高风险PPP项目需要政府提供担保。为评估政府担保的价值,Brandao等[27]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最小流量保证实物期权模型,并以实践项目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4 热点及趋势

关键词是对文献研究主题的高度凝练,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特定时段内PPP研究的热点[28]。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阈值设为Top50,其他参数设置保持不变,运行CiteSpace V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由于文献作者对关键词的选取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部分关键词可能为同一词的不同表达形式(如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与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或者存在包含关系(如风险、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分配),为了明确PPP的研究热点,利用软件合并上述类型的关键词,最终得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7所示。PPP作为检索核心词,其词频(312次)最高,其他热点关键词信息如表5所示。

图7 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文献总体研究内容的角度分析,表5所示的热点词不仅包含PPP研究的核心主题(风险、合同、治理、绩效、关键成功因素),也涉及PPP的一般通用词(管理、项目、领域、视角、政府)、应用领域(基础设施、公路)、研究方法(模型)、运作模式(BOT)、应用地域(中国)。从热点词的走势来看,风险一直是PPP研究的重点,合同、治理、绩效、关键成功因素近年来迅速成为PPP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PPP的应用与推广,学者们逐渐倾向于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以不同地区与领域的具体实践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方法开展研究,表明目前PPP的研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意义。PPP具有多种运作模式,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作为世界首个PPP项目的运作模式,在PPP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为探究PPP的研究趋势,本文从其核心主题入手,基于前述分析以及PPP的应用与发展,对PPP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表5 总频次前15位的关键词信息

注: 热点关键词已踢除核心检索词PPP

4.1 风险

风险一直是比较活跃的研究主题,其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分配是学者们尤为关注的风险主题。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的十大关键风险因素为政府决策、政府信用、法律与政治、技术、合同变更、环境、公众反对、城市生活垃圾供应量、支付、收益[29]。另一项研究也显示,融资或收益、法律与政治、技术是影响发展中国家供水PPP项目成功的主要风险因素[30]。关于风险评估与风险分配,研究者们多以定性分析或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一种应用模型。许叶林等[31]基于德尔菲调查、模糊集合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法及VBA程序语言,创建了一种风险评估模型。为实现PPP项目风险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间的均衡分配,Valipour等[32]建立了一种模糊控制网络分析模型,也有学者从博弈的角度开发风险分配模型[33]。风险与项目成败息息相关,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能够使项目获得高效益,还可以促进项目管理水平与竞争能力的提高[34]。目前,多种数理统计法、博弈模型、运筹学方法等应用于风险管理研究,使风险管理研究逐渐深化,更贴近实践,注重应用。对于长期、复杂的PPP项目而言,许多风险事件依然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仍然需要从实践项目中不断汲取经验,通过对比不同领域、区域的风险问题,探索多种风险应对策略,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研究。

4.2 合同

合同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合同设计、收益、风险、重新谈判等,其中重新谈判是合同研究的焦点问题。PPP合同是一份长期持久的不完全契约,在合同期限内可能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事件,几乎所有的PPP合同都不可避免的会陷入一种僵化状态[35]。重新谈判有利于改善不完全契约,提高合同的灵活性[35~38]。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合同可以重新谈判,重新谈判极有可能由承包商发起,特别是在特许经营的初期,政府一般不会主张重新谈判或者可能会在特许经营中期发起;一方可能会利用机会主义重新谈判来对付另一方并要求超额赔偿,所以重新谈判必须加以规制;重新谈判可能具有重要的实物期权价值,PPP项目的不确定性越高,重新谈判的价值越高[38]。随着项目实施进程的推移,PPP合同的不完全性日益凸显,重新谈判作为改善合同不完全性的有效措施,逐渐成为合同研究的热点。合同涉及多方面问题,改善其不完全性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未来合同研究也需要注重从项目全过程视角对重点问题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如合同监管、合同后评价及合同中止问题等。

4.3 治理

PPP的核心是涉及多方主体长期合作关系和多元利益持续博弈的公共治理问题[39]。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A Guidebook 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infratructure》中指出,优良治理的核心原则包括问责制、参与度、透明度、公平性及效率性等。实证研究显示,PPP的治理方式存在与项目不匹配的问题[40]由于政府与社会资本的责任界定模糊,PPP项目面临巨大的治理挑战[41]。Fombad[42]提出PPP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所有的利益相关方代表都应纳入项目治理结构中,并确保他们积极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爱尔兰的三个实践案例表明,利益相关者磋商对于解决PPP的治理挑战具有重要价值[43]。PPP治理涉及多方面问题,当前研究主要从问责制[41, 44~47]、参与度[42,43, 48,49]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未来治理主题需要从更多角度进行广泛研究,从而探索适用于PPP项目的治理机制。正如House[50]所提出的观点:为了应对高度不确定性,PPP的治理需要适宜的机制。

4.4 绩效

绩效研究的重点为管理工具的开发与影响因素的探索。高被引绩效研究文献的作者袁竞峰等[51]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优化其提出的绩效管理工具,明确了完善绩效评估的41项KPIs。PPP项目成功交付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绩效测度或评估,传统的事后评估透明度低且不利于提高效率,Love等[52]提出应用BIM技术可实现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的动态测度,为决策者提供实时信息以监测项目性能,确保项目实现VFM。关于绩效影响因素的探究,Doloi[53]研究发现,复杂设计、融资结构与国家政策是影响PPP项目时间、成本和运营绩效的三个共同因素;Klijn等[54]则从合同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实行制裁的概率是对PPP项目绩效具有重要影响的合同特征。良好的绩效是实现VFM的必要条件,研究者一直在探究如何优化绩效及其管理方式,而对于成果适用性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未来绩效研究需要在优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应用案例以增强成果的实用性。

4.5 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研究一方面涉及因素探索,另一方面也包含对于因素间关系的分析。实证调查表明,从国际PPP专家的总体视角看,有效的风险管理、高标准的会议、可靠及优质的服务、坚守合作时间、满足公共基础设施需求、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及一定盈利能力是PPP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55]。Zou等[56]另辟蹊径,从关系管理的角度探索PPP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发现高管人员的承诺、明确的目标、不同部门的结合以及多专业的团队是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探索关键成功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项目绩效与维持项目可持续性至关重要,Shi等[57]通过对比研究,发觉适当的风险分配和服务价格与其他关键成功因素相关度最高,揭示了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是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关键成功因素及其关系的探讨对PPP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更倾向于从不同视角探究PPP项目群体的关键成功因素,对于复杂多样的PPP项目而言,未来还需要从不同应用行业、区域的角度开展更深入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PPP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5 结 论

本文借助CiteSpace V软件对2012—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录的PPP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从应用与发展的角度提出PPP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得出如下结论:

(1)从时间、地区及科研机构分布看,PPP的研究文献近年来呈现出递增的态势,中国和美国的科研成果最为丰富,香港理工大学、里斯本大学与马德里理工大学等高校是PPP研究的重要产出机构,来自高产机构的陈炳泉与Rui Cunha Marques教授是目前PPP研究的代表学者。

(2)通过分析被引期刊、作者及文献可知,商业与经济、建设工程、公共管理、交通运输是PPP的主要研究领域,Graeme A. Hodge、陈炳泉与E. R. Yescombe等学者对近年来PPP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力,其经典文献奠定了PPP的研究基础,推动了PPP的应用与发展。

(3)根据热点关键词及其走势可以得出,风险、合同、治理、绩效与关键成功因素是PPP研究的核心主题。目前PPP研究的方法多样、成果丰硕且注重实践应用,基于PPP的应用与发展,风险研究需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以探究多种风险应对策略,合同研究要基于项目全过程视角对重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治理研究应从多角度进行广泛研究并探索适用于PPP项目的治理机制,绩效研究需要在优化管理的基础上提高成果的实用性,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则应侧重不同应用行业、区域的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PPP的研究相当丰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形成了较强的研究实力,对中国PPP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为大力推进PPP应用的国家,虽然学者们发文量较多,但是其影响力相对较弱,与国外学者的科研水平相差甚远。因此,中国学者在后续研究中需要注重PPP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拓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深度,进而提高中国学术研究水平与影响力、促进中国PPP实践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文献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An analysis of media coverages of Diaoyu islands dispute from American media and Korean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