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18-03-26王熙妲

魅力中国 2018年31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多元化

王熙妲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问题巨大压力推动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经过不懈探索与改革,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却也存在基本架构不完善,服务队伍专业化不足,运作机制有待健全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多元化;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老有所养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经过持续探索与改革创新,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发展并日趋完善,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却也存在服务供给与各类需求之间的诸多矛盾,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建构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老年人的需求也是动态发展的,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也应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逐步深入,从服务对象、主体、内容、方式及其保障措施等方面探究有效策略,可为建设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体系建设的现状

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不断上升,加之受工业化、现代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等因素的影响,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家庭伦理观念的转变,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给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建设与完善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转变,促进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发展,基于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有机结合的基本架构已初步形成,并已取得较为显著的实际效果;融资渠道逐步顺畅,日渐呈现多元化;享受社会养老服务的地区与范围逐步扩大,服务对象也逐渐扩大至城乡适龄老年人;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但是,我国的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仍需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二、养老体系建设对策

(一)加强体系基本架构,强化体系的多元化

一是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应体现出对待不同情况老年人的差别性。比如,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可为其提供老年餐厅、交通陪伴、聊天解闷等较为简单的日常生活援助。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应在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上重点给予专项补贴,采取帮助其购买康复器械或提供指定机构的免费康复训练等措施,促进其恢复自理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老年人应提供日常照料、家政服务、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对体弱多病的孤寡老人采取政府出资方式,配送保姆提供一定免费服务。

二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加强硬件与软件设施的建设,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对于硬件基础设施,可采取分批建设、逐步推进的方式完善老年公寓、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等的基础设施,以满足老人多种需求。对于软件设施主要体现在加强社区老年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并实现其信息的全面化,包括老年人的信息网络、服务人员的信息网络。

三是加快机构养老体系社区化发展。将养老机构融入社区,与社区服务密切配合,能有效避免机构远离社区而导致老年人心理上被抛弃感的弊端。在优化公办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其与社区的密切合作,发挥养老机构在社区中的作用,还应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促进私立养老服务机构的社区化发展。

四是统筹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中共十八大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因此,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综合考虑城乡、区域实际情况的差别,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是必由之路。另外,也应考虑到地区经济差距,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事业有所政策倾斜与优惠,最终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均衡、持续发展。

(二)加强养老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专业化

一是规划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的规划主要体现为,首先医科院校在医护类专业内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具体而言,应在充分调研社会对养老服务人员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依托医学护理学科的支持拓展人才培养方向,如老年护理、社区康复等专业方向。还应依托岗位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程分段、方向分流、突出實践”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要求融入专业教学中,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二是加强岗位培训。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也可以采取多种模式。首先,依托具有相关专业院校,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其次,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国家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再次,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也是较为有效的促进人才质量提高的方式。

三是规范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应把握好招募与培训两方面,招入前应着重考察其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的了解情况,招入后则应进行一定培训,诸如沟通交流技巧、服务方式和态度、专业技能等。

四是完善激励措施。要引导养老服务人员主动地、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维持其工作满意度,就要有薪酬激励、表彰奖励等措施。薪酬激励,采用“按劳取酬”、“以岗定酬”的分配方式,提高专业人员待遇水平,并享受各种社会保障政策。表彰奖励,对于获得更高层级养老护理员认证的人员及职业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人员,给予通报表扬、评先评优等奖励激励,通过建立“时间银行”,累积志愿者服务,等志愿者需要养老服务时可以从“时间银行”兑换相应服务。

三、完善体系长效运作机制,促进体系的可持续性

一是建立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过程中,不仅应充当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也应承担养老组织协调的重任。同时,还应促进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加速养老服务产业化,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总体而言,要凝聚社会多种力量于体系的运行过程,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或全资兴办、养老机构依法经营、市场灵活调控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健全监管机制。监管机制包括准入、监管与退出等方面。首先应把好入口关,重点加强对服务提供者资质的评审与考量。其次,应对养老机构的运作条件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估,对其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督促整改。再次,应完善退出机制,严格养老服务机构的关、停制度与手续,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养老问题的巨大压力,是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我国也不可避免。老年人的需求是动态的、发展的,解决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带来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立足长远,统筹规划,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与创新。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浅谈工厂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浅谈风力发电企业培训体系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