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图书馆馆员专业服务的发展与转型

2018-03-26于晶晶

科技资讯 2018年3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于晶晶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有了重大变革,这对图书馆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员服务内容的变化及特点,讨论了这些变化对图书馆员的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 以及图书馆员服务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图书馆 专业水平 专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b)-0222-02

1 “互联网+”的兴起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届时“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10个流行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图书馆与互联网二者的融合日渐紧密。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馆拥有的纸质图书、参考资料以及报刊杂志所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多数的读者希望能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融入到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当中。

2 网络时代“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是网络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深层次结合,它推动了整个经济形态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网络平台。简单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它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利用高新科技以及网络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结合,创造出新的社会发展形态。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逐步提高,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和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实体图书馆要改变原来的传统服务模式,引进“互联网+”模式,从而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引入“互联网+”,需要资源的整合来确定图书馆与网络虚拟图书馆互通互联、共同建设共享服务框架。当今读者需要的图书馆,不单单要有纸质图书的“历久弥香”,还要有电子阅览的“新鲜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3 图书馆员在“互联网+”环境下角色的转变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图书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文字信息以及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内容涉及到科研、文教、商业、艺术等各个领域;同时还打破了信息存储和检索的地域限制,使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变成现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自身就是一个图书馆,它打破了传统图书馆藏书的地域界限,构成了网上虚拟图书馆,那么图书馆员应尽快变成网络上的“信息导航员”。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也就有了质的改变。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如何认清形势,转变服务角色,成为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

3.1 图书馆员专业水平的改变

在科技、经济和信息的时代,高新技术已成为决定社会发展速度与水平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知识的输送者,要不断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接受新型教育、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环境下, 图书馆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圖书馆的基本流程, 还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检索工具,掌握CD数据库的检索技术,能够利用网络开展线上信息服务和在线咨询服务等。图书馆员要时刻保持对新知识、新信息、新理论的灵敏性, 善于捕捉新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整合;同时还要提高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 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网络环境中错综复杂的文献信息变成有序的信息系统,方便读者查找和利用。

在职培训是提高图书馆员专业水平最好途径。如果每个图书馆都能够轮流选派馆员去接受正规的课程培训,那么他们在信息网络和主题领域的知识就会迅速增长,从而适应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利用诸多途径来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 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做出成果、做出成绩。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努力抓住“充电”机遇,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扩充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3.2 图书馆员专业服务的改变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向读者提供书籍、报刊和杂志等纸质文献的借还,借借还还是读者最熟悉的服务形式,这种传统的服务传递形式受图书馆员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和读者使用文献的地域限制,这就使得很多读者会自寻途径获取所需信息,导致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图书馆单调的服务内容,落后的服务手段和被动的服务方式就减弱了读者对实体图书馆的依赖,同时也削弱了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则将会是多元化的,不仅可以提供纸质藏书服务, 还可以提供电子媒介服务以及网络服务,使得图书馆员在服务提供上变得更为主动。图书馆员不再仅仅被动地负责纸质的图书资料的整理、排架,接受读者的问询,而是积极主动地配合读者的需要,在网络服务、信息资源整合与检索等方面为读者提供定向服务,使图书馆员为读者所提供的服务方式由馆藏服务模式向共享服务和专家咨询服务模式转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主要是以图书,确切地说是以藏书为主体内容,围绕藏书为读者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而在“互联网+”环境中,则是把图书馆固有的馆藏资源,分散到读者的检索终端,实现服务模式由一馆一地的馆藏服务向共享化的专家咨询服务模式转换。可以说,“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为读者所提供的服务发生了质的变化。数字化信息以文件传输的形式通过网络快速传播、Web网上信息强大的服务功能及各种数据库的快捷查询,这些特点都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把传统的服务工作转向借助计算机网络为读者提供服务。

在“互联网+”的背景环境下,图书馆员要想为读者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就必须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及时掌握用户需求,依靠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与专业人才队伍,对网上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并建立馆舍独有的、高质量的馆藏资源数据库,强化信息咨询功能,对读者进行图书馆信息检索指导, 介绍并联接其他机构以求资源共享。

3.3 图书馆员信息服务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员为读者所提供的诸多服务内容当中,图书馆专题定向信息服务将占主要的位置。馆员不再是图书的加工者、排架者和管理者, 而是直接参与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咨询。所以说,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应当是具备知识和能力的各种专业背景的人才。

(1)要切实做好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图书馆员应主动针对全院各系部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广泛搜集各类有关信息文献资料,把这些信息提供给有关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他们节省搜集资料的时间。

(2)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成立职教技能创新信息参考咨询部。学科馆员要时刻关注和搜集所负责科目的最新动态和科研信息,然后通过与读者进行网络互动,或开展专题讲座,与全院师生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各类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交流的方式,在信息平台上提出自己的需求和见解,相关学科馆员再根据读者的需要去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搜寻,然后将搜寻的结果及时告知有关读者。

4 结语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服务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图书馆员要想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发展自己,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应当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迅速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加强自我修养, 只有这样, 才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综合利用率, 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超.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馆员培训——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22):256-257.

[2] 呂英.网络背景下图书管理员素质提升路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6(6):49.

[3] 王东波.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未来发展新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3):75-81.

[4] 王玲.网络化图书馆管理员的必备素质和提升途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10.

[5] 王向军.网络背景下图书管理员素质提升路径探讨[J].科技资讯,2015,13(28):184.

[6] 徐飞,楚林,石义金.“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6):43-47.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