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深创新走廊缘何崛起世界级产业轴线

2018-03-26王啟广刘宏宇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埔区开发区广州

王啟广 刘宏宇

广州东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在经历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

有着“华南硅谷”美称的广州科学城

近两年,沿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从广州国际生物岛往北,经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科学城,到中新广州知识城,一条世界级的高端产业轴线正在日益明晰。不少观察家认为,“穗东轴线”正在迅速崛起,其将为珠三角下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在两年前,这里还经历着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最低谷。两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它迅速重获新生?

开发区“重生”

广州开发区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开发区成立后,经历了长达30年的超高速发展。

然而,从大约2014年开始,开发区步入低潮。当年,广州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增速为7.54%。2016年,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开发区经济增速降至6.00%,低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

不过,2017年,开发区迅速实现了“止血”,并显露出“重生”的强劲迹象。

2017年9月,赛默飞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设立国内首家精准医疗客户体验中心。图为实验室内景

2017年,600余家企业“掌门人”从全球各地前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洽谈合作;102个重大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其中12个来自世界500强企业。

“平均下来,2017年广州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几乎每天都要会见两家企业,洽谈投资事宜。”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的干部这样说。

当年,全区企业筹建完成投产项目100个,在建项目81个,进入建设报批程序项目39个。全年累计完成310.9亿元筹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3%,创造了企业筹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历史新高。

新项目不仅数量规模庞大,质量也高。世界知名的冷泉港、通用电气(GE)生物科技园、赛默飞、乐金 8.5 代 OLED、百济神州来了,中国建筑、航天信息、粤芯芯片、宝能、雪松、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来了,创维、海格通信、益海粮油等70个项目增资扩产……

2018年初,这个广州东部经济引擎再度提出,全力开展“企业筹建年”行动,落实筹建大提速措施,打响企业筹建大会战。按照初步计划,该区2018年计划完成新增动工项目53个,筹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超300亿,新增投试产项目80个。

一轮新的企业投资大潮,再次涌向这片珠江口东岸的土地。

“基础设施”的“硬”“软”之道

知名企业为什么愿意来?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埔区区长陈小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广州开发区的新发展不会凭空掉下来。全国开发区的上一轮高速发展是建立在政策优势基础上的,没有早期的产业投入、产业布局,就没有一度绚烂的“开发区现象”。

接受本刊采访的多家企业都认为,政策红利之争已经很难成为地方的比较优势。

当政策红利退潮,该做什么、怎么做?广州开发区的答案是,修炼“基本功”——即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在进行一系列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人才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产业引导基础设施等。打牢这些基础,形成生机勃勃的环境与生态,开发区才有可能、有能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陈小华说,“什么是基础设施?工厂、道路是基础设施,企业服务能力、人才聚集力也是基础设施。”

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通一平”不同,现在,不少企业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已经由“硬”变“软”。

2017年2月16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率先推出4个产业发展政策,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每个政策10条内容,统称4个“黄金10条”。

其后,人才“美玉10条”、知识产权“美玉10条”、“风投10条”、“技改10条”、“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8588计划”等也相继出台。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被认为是广州开发区形成系统化的新基础设施骨干网的开端。

“开发区系列政策,围绕先进产业、先进生产力布局金融、科技、人才政策,以期协同支撑、合力引领,形成有利于创新驱动、开放发展的整体环境。”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耀尧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先进制造业10条”的第六条曾经引发舆论热议。这一政策条款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支持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提高厂区容积率,扩建自用生产、仓储场所5000平方米以上的,按每平方米4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鼓励停产企业、低效企业或因环保须外迁的企业自带优质项目进行整体转型升级改造,在新项目达到承诺的相關指标后,按新项目新增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给予原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按新项目新增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给予新项目投资方奖励,最高不超过1亿元。

“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空间、发展方向问题。政策设计,就要突破束缚生产力的思维藩篱,针对企业最迫切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李耀尧说。

“解决短板问题、突出问题,适合产业发展要求,精准管用,几乎条条是干货。”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尔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政府如何“布局未来”

经济学家林毅夫说,“至今还没有看见一个成功追赶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不用产业政策的。”

地方政府对经济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答案便是林毅夫眼中的“有为政府”超前布局的产业优势。

“开发区在埋头做一些很基礎的工作,这可以被认为是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的努力。”陈小华表示。

2017年8月,广州开发区进行了一次国资系统的大整合,11家区属国企合并为6家,又新设4家,明确主业,理顺体制机制。这10家国企集团的主业分别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投资资本运营、现代金融、人才服务等。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认为,国企不仅应该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更应分兵把守,对区域产业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支撑引领、战略带动作用。

“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有限公司”是新设立的区级国企集团中的一家,主要业务范围涉及人才引进与服务、人才公寓建设与管理、人才创业载体开发与运营、人才项目孵化与投资、人才教育与培训等五大业务板块。

“各地都有形形色色的人才集团,但往往主营业务只涉及五大领域的一个方面。人才工作集团打通五大板块,首创‘上管老、下管小的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定位准公益、微利,以市场化的方式提供更为有效的人才服务。”集团董事长陈永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开发区希望以人才的集聚,带动资本、技术和项目的集聚。

广州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调研员赵重九告诉本刊记者,在GE、百济神州、LG、粤芯芯片、冷泉港、景驰无人车等项目中,均有国企参与,一方面降低了项目社会融资的难度,另一方面较高的投资回报促进了国企转型。

如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未来发展轮廓已经清晰地显现出来。沿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条跨国公司、领军企业、技术精英云集的产业轴线已经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蓝色光标天地互联全球总部、航天信息广东总部、“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领域,有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总部,有景驰科技全球总部,有包括广州数控、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巨轮机器人、瑞松智能、发那科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军团”;生物医药领域,有GE生物科技园、冷泉港实验室在亚洲的首个成果转化和基金合作项目、赛默飞全球首家精准医疗中心;新能源新材料,有宝能新能源汽车、填补国内空白的膜电极产业化项目……

“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明显,黄埔区、开发区已经成广州‘IAB战略主战场,‘IAB产值占全市六成以上。目前,我们正规划建设‘IAB、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5个价值创新园区,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李耀尧说。

在国际竞争中“虎口夺食”

除了建设基础设施,布局新兴产业,更深刻的变化同时在发生。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新引进设立百度风投等77家风投机构;广发证券、广发期货和广州农商行总部相继扎根,实现金融总部零突破;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发展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一带一路”版权产业服务中心先后落户……广州开发区的产业支撑基础在变。

作为广东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两项审改试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立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积极推进“一个部门、一枚印章、一个流程、最短三十个工作日完成审批”的“1113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在该区的项目已经基本实现“1个月审批、3个月交地、6个月动工”。同时,依托于广东省首个“政策兑现窗口”,一向被视为宏观部门的区政研室也“转身”成为业务办理机构,负责统筹政策兑现事项的一门式办理,实现“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广州开发区的行政效能在加速提升。

2017年3月, 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率GE全球董事会访华时,高度赞誉广州投资环境好,服务效率高,市场成本低,发展空间大,他非常看好广州成为生物制药领军城市。

他的赞誉,揭示了广州多措并举下,营商环境的整体性变化。

如今,在日趋白热化的全球高端产业争夺战中,广州多次“虎口夺食”:许多最终落户广州开发区的项目都经历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如GE中试平台项目是在与印度班加罗尔、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地的竞争中争取而来的,宝洁数字创新中心是在与新加坡的竞争中争取而来的。

不过,回忆起最初出台系列政策时,时任广州开发区政研室主任的陈永品说,因为开发区出台的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很多政策还涉及财政资金的直接扶持,广州开发区的不少干部曾心怀犹疑,徘徊观望。

“但我们心里有底。因为我们不是在搞政策刺激,而是在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构建开发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陈建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开发区再出发、再崛起的关键一招,也是我们区域经济体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关键一招。”陈建荣说。

猜你喜欢

黄埔区开发区广州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黄埔区
广州市黄埔区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伤害防护的研究
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岛将落地广州黄埔区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