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课是“磨”出来的

2018-03-26

成功 2018年10期
关键词:磨练语文课课文

李 怡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 四川德阳 618100

何为磨课?

磨课,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推敲、打磨课。

浑浑噩噩从教小学语文已八年有余,借着省市小语赛事的春风,有幸参与了几次磨课,对磨课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磨的不仅是课,还在不断磨练深入教材的精神,磨练解读教材的能力,磨练精益求精的态度,磨练挑战自我的勇气,也磨练参与其中的所有老师的“耐、韧、道、志”。

一、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

课文只是用于教语文的材料,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来教学生学阅读,学写作。

在研讨《最后一头战象》时,团队敏锐地发现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联结背景文字”能帮助学生体会嘎梭的形象与情感,从而引导孩子沉浸于语言文字,体会嘎梭的动作、表情、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练习写作。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收获的是一种写作方法,提高的是表达技能。这样的语文课,更符合语文课的性质和任务。

遗憾的是“教课文”却是我们大部分教师的一种常态: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主要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组织教学过程;一堂课下来,最后能够总结的也往往是学生在课文思想内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获。比如教学《将相和》,最后总结时问学生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说“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明白了团结才是力量”,“我们应该向蔺相如学习”等等;至于在语文知识或语文能力方面究竟有何长进,学生包括老师往往都说不清楚。这样的语文课,其教学效率当然很低,甚至连这堂课上的是否是“语文课”也让人质疑。

二、教学目标确立要准确、简单、清晰

一篇课文即使很简单,能够教给学生的东西也是很多的。如《月光曲》,根据内容和新课标要求,可以教给学生的很多知识点。但授课的落脚点是随课微写,通过几轮磨课和研讨,一致通过觉得落实新课标的这几个目标比较合适: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文中的联想并学习运用联想进行片段写作。

一次次磨课,目标一次比一次清晰,目标设定简约而不简单,清晰的教学目标,实现了高效的课堂。

回首自己执教《普罗米修斯》,也是如此。

基于对这篇神话故事、单元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第一次教学,将目标定位为: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理解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感知普罗米修斯受难的经历,分析人物形象。课后评课认为,教学目标太多,导致每样都抓,导致每一个目标都没有落到实处。一堂语文课下来,学生们能总结的最多也是课文的思想内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获。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记叙文没有区别,神话故事的文体特征也没有显示出来。

走出文章内容,再次认识课文,这篇课文就是一个神话故事,教语文知识,不如教语文能力。于是决定从神话入手,从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结合本单元导读目标和课标,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复述。大道至简,一课一得,删繁就简,将教学策略定位于借助关键词编写提纲复述。教孩子如何抓关键词,如何编写提纲,如何借助提纲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样,目标更清晰,重点更突出,过程更简洁。

三、在实践中认识语文的方法规律

《青蛙与蟾蜍》这系列图书故事主要是在述说主角青蛙与蟾蜍这一对好朋友生活当中的种种趣事。文字优美流畅,叙述方式幽默童趣,故事感人又好玩,这两个角色表现出的童心及纯真的友谊将使读者会心一笑。他们的友情与默契贯串所有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时,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温馨的情绪中。然而,青蛙与蟾蜍特殊的个性、出人意料的行为及想法,又让故事的发展充满幽默风趣的惊喜。

针对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团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读封面、扉页、目录、插图、故事等,让孩子在阅读、欣赏、表演中潜移默化中习得桥梁书的阅读方法。

四、教师必须有出彩的文学素养才能出彩课堂

通过磨课后最大的感受是:知识和素养越高驾驭课堂越顺手。没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不可能有深邃的分析能力;没有足够的综合知识,不可能有触类旁通的眼界。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往简单里说,也就是教给孩子三件事:练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写一篇漂亮文章。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自已必须先有一桶水”。

反观自己的教学现状水平,急需提高自身的文学功底。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老师具备了有出彩的文学素养才能出彩课堂。

感谢磨课,它众说纷纭,一个火花碰撞出另一个火花,思想因此而丰富;它众人添柴,一堆干柴引起另一堆干柴的燃烧,思想因而传播。

猜你喜欢

磨练语文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背课文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漫画
用聪明的方法 得最好的成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