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水文”建设发展研究

2018-03-26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文智慧信息

(青岛市水文局黄岛分局,山东 青岛 266400)

“智慧水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必然产物。“智慧水文”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文行业的融合创新,主要围绕推进水文采集信息自动化、推进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和信息服务的现代化,为水文行业智能化提供支撑,是提升水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1 发展现状

1.1 “智慧城市”与“智慧水文”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主题为“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的智慧化城市基础设施、快捷信息系统、全球网络”国际会议上出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符合中国城市对未来发展理念的追求, “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中国诸多地方政府未来执政纲领的“核心指导思想”。各行业、各领域通过对“智慧城市”不同方向和领域的理解和研究,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并为“智慧城市”赋予了更多、更新的内涵和外延。“智慧水文”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城市”全面建设发展中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

1.2 “智慧水文”发展历程

目前,国内外对水文信息化并未单独提出智慧化的概念,仅仅依托AI技术和虚拟互联网技术,提供智慧物联技术实体化,尚处在理论和技术创新探索阶段。2008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提出“数据资源一个中心,信息共享一张图,应用服务一个平台”的水文信息化建设工程,2016年又确定了“社会水文、绿色水文、智慧水文、和谐水文”的发展目标。从流域尺度组织了“智慧水文”的物联网构架及思路。2014年以后,一些学者逐渐在信息化和水文专业研讨会上提出信息化、智能决策等概念,形成了 “智慧水文”的雏形。浙江、江西等省在“智慧流域”建设中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青岛市黄岛区2015年正式提出“智慧水文”建设计划,2017年7月《黄岛区智慧水文管理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并投入试运行,初步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文”感知系统、基于全要素水文模拟体系的“智慧水文”业务应用平台和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水文”信息服务平台。

2 存在问题

2.1 认知不足

“智慧水文”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普及及认知方面,建设思维不开放、研究不深、定位不准、需求不够明确。存在核心技术尚未突破,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与政府决策、百姓生活没有切实联系等错误认知。

2.2 顶层设计不到位

“智慧水文”建设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到位的问题,建设内容更多地偏向信息化的架构,缺乏全面和立体化的思考,把落脚点聚焦在支撑技术上,对民生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等关联因素重视不够,不足以体现当地特色和“智慧水文”的内涵。

2.3 重建设轻应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基础设施是“智慧水文”建设的支撑,但解决现代化水文问题关键是应用。目前围绕水文难题建设应用系统,围绕业务协同、互联互通推动水文管理良性循环的系统建设投入不足,滞后于硬件的投入,影响“智慧水文”的职能发挥。

2.4 共享机制不畅,网络安全缺乏

“智慧水文”建设中的信息共享、资源有效利用明显不足,政府、部门间业务协调不够,“信息孤岛”现象明显,有待于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制度;部门间的开放意识有待加强、理念有待确立,“智慧水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尚不够牢固;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不足,信息安全容灾体系建设滞后、技术措施不到位、信息安全隐患较多。

3 对策与建议

3.1 准确把握“智慧水文”的内在规律

“智慧水文”建设的关键是顶层设计,核心是信息标准,要点是数据横向应用,重点是大众应用。“智慧水文”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要符合“智慧水文”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好“数字水文”的传承、监测要素体系的完善、决策支持能力的提升、大众智慧应用需求的把握、发展动力机制的建立。用信息化的手段着力解决水文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和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

3.2 全力做好“智慧水文”的顶层设计

“智慧水文”建设必须基于政府、公众和水文业务需求进行顶层设计,关键是做好“智慧水文”的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在建设思路上解决导向问题,明确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在对“智慧水文”发展定位、功能定位和需求分析上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在总体框架设计上借助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智库等多平台开展论证,加强“智慧水文”建设的咨询指导;在顶层和底层结合上要统筹考虑决策层面、业务层面、财力层面的有机统一;在保障措施上强化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管理机制的完善、建设投入的保障、人才队伍的培养、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3.3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

“智慧水文”建设必须重视各类数据的整合和协同,必须把信息的处理能力作为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通过管理制度和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解决制约“智慧水文”建设的问题,逐步消除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要加强“智慧水文”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重点突破海量数据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大规模并行计算、数据智能搜索等先进技术。

3.4 突出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两大抓手

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型水文业务应用实施是“智慧水文”建设的两大抓手。适度领先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智慧水文”运行的基础保障;智慧型应用是“智慧水文”运行的服务保障,是“智慧水文”建设的重点。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建立全面覆盖、安全保障的智慧感知、传输网络、高速运算、信息交换及服务运营支撑架构的智慧化环境,实现智慧管理应用集成和感知网络的统一管控。构建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指导思想;构建共性基础一张网,实现精确感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惠民服务无处不在、天地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三格网,从而夯实基础;建设一个通用功能平台,实施各类数据的调度和管理,支撑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慧化;建立一个数据体系,实现数据的规范改变和融合共用,提高决策支持数据的生产与应用,提升水文工作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建立水文信息安全容灾中心,构建信息安全灾难恢复和容灾备份体系。“智慧水文”通过发挥相关细分领域的规模效应,发掘创造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智慧应用。为政府决策和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智慧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4 结 语

“智慧水文”建设必须以为民服务、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享、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文现代化深度融合,实现水文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水文工作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水文智慧信息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订阅信息
水文
展会信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