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用促建 推进职业院校语文信息化资源建设

2018-03-26于志新

成功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资源

于志新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苏州 215104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信息技术带来的资源获取便捷性、形式多样性、资源共享性、平台互动性、内容扩展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等诸多优势,更是为职教语文教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可能。但反思这近二十年的职业学校语文信息化资源建设及技术应用,缤纷背后,却分明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隐忧。

1.信息化资源散、乱、旧、差

细察目前语文信息化资源,除很多教学资源需要付费查阅之外,更存在着资源开发滞后、资源系统性不科学、建设规划混乱、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脱离教学活动切实需求、社会公共资源利用不充分、资源信息使用平台不通畅等弊端。所谓的数字化资源仍然停滞在素材的堆砌和组建上,仅能为教师备课提供一些素材,尚无法利用相对完整且有效的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预复习及拓展学习,也无法通过资源平台实现即时性的课堂教学,并以之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优化学习策略,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化技术应用盲目随意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对文本的赏析与解读来提升自己的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能力,而这过程需要诵读、思考、体悟、训练……这样的过程,是再美的声音、再美的画面、再动人的影视片段都无法替代的。但很多教师“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时代近乎无限资源共享的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不仅会分散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度,长此以往,也必将弱化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而将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所谓的直观展示,也在很大程度上将剥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同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3.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重形轻用

在“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的今天,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斐然。然而,同样也存在着以下一些亟待重视的问题:①因规划缺乏前瞻而导致了重复建设,甚至有不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由此而成了面子工程、应检工程。学校往往更看重易“添彩”的硬件,对软件和教学资源投入却比较吝啬,对更重要的使用推广则不够重视,导致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失衡现象。②其次,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培训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技术人员业务不精,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不强,使校园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效益低下。

有鉴于此,要避免乃至杜绝以上乱象,其关键则在于一个“用”字上。使用是最好的建设,如果不重视使用,那么最好的建设也毫无意义。

一、去芜存菁,推进语文信息化资源建设

在语文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建什么?用什么?怎么用?都要根据实际学情来考量、预设。学校借助信息化平台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则应在充分重视使用实效的基础上,科学分类,统一标准,去芜存菁,实时调整:譬如精选部分经典课文,在教学设计、导学、课件制作、微课、拓展、课后巩固等诸多层面就如何应用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提供范例以供参考;利用现有资源及校园信息化平台组建方便能用的数字化试题库,为教师复习、测评、考试提供帮助;甄选积累高质量的课程影音资源,为教学提供便利等等。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要转变目前信息化技术使用中存在的盲目随意现象,首先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信息化资源不是教科书,信息化平台也无法替代黑板与粉笔,再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也依然只是教室,再强大先进的未来教室,每节课还是45分钟!由此,信息化资源与技术的应用,绝对不应像目前最常见的那样简单地下载个评分高的课件、或者某个老师公开课用过的ppt修改一下,而是应在认真研究文本、熟悉学情的基础上,把心思花在如何通过信息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捷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延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次,学校要充分重视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切实有效的培训,教学演示、案例分析等手段,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资源甄别、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课堂延展设计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使我们的教师由会用而乐用,由乐用而适用。

三、以用促建,提升校园信息化资源平台使用效率

随着“智慧校园”工程的推进,学校信息化平台越建越先进,QQ、微哨、微信、oa系统、百智通……转了一大圈,日常办公交流,似乎大家还是觉得使用最早的QQ最方便;这个云,那个库,一套套系统论证引进,培训演示忙个不停,可有几个教师上课在使用呢?更进一步讲,学生手机都不准带入课堂,没有了最合适的终端,怎么用?由此,想要以用促建,提升信息化资源与平台使用效率,首先在建设初期就要科学论证,围绕“使用”合理布局,就语文课程而言,无论是资源平台还是数字化资源建设,都要将重点放在提供能为学生预习、释疑、复习、测试、延伸学习乃至生生、师生交流、多元评估提供有便捷、有效支持方面,并由此尝试探索有效且不加重教师、学生负担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其次,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大家了解、使用,并及时在实践中改进、充实,使之不断完善,让信息化平台与资源真正成为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办学质量的利器。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信息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