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2018-03-26覃安树

成功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教师

覃安树

利川市建南镇黄金小学 湖北利川 4454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改革和创新,对教师的要求,陈至立早就说得明明白白:“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改革创新的习作理念,并努力到习作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去提高、去总结。作文教学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课标精神呢?语文教师如何放飞学生习作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体验生活,让写作的源头活起来

不少小学生谈作色变,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材料可写。因此,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作素材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开拓素材来源。诗仙李白不亲临江城,他能写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的千古名句吗?学生们禁锢在教室里,禁锢在书本里,每次习作纵然搜肠刮肚又哪来的好词佳句呢?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开拓视野捕捉素材,寻找活水。我激励学生参加一切可以参加的活动,向学生推荐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电视广告,“祖国各地”、“世界各地”等栏目,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一些新闻片、专题片。

二、因人制宜,把学生的劲头提起来

小语教材中每册都编排了六——八次习作,每次习作都有要求,但有些要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如果机械地按教材行事,学生不仅写不出好文章,而且多种心理障碍会越来越严重。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这样的策略: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力求满足不同层面的学生对习作学习的需求,对作文教材实行改造,变多项要求为单一要求,实行“难度分化,多元评价。”习作要求写一件发生在家里的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还要求把事情经过写具体,还要写清楚怎么有意义又有趣。部分学生面对此类题目颇为棘手,这时就可以采取变通手段,对那些习作水平稍高的学生,让他们照要求写,对那些感到棘手的学生,则可以降低标准,化小难度。难度分化了,评价多元了,学生的习作劲头自然就提起来了。

三、加大模仿,让成功的喜悦多起来

许多的人推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写作文要有创意,这固然很好,但创造和模仿又岂能截然分开呢?胡适先生说:“凡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必善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的一点点新花样。”古人也说:“一切所谓创造都从模仿中来。”“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金瓶梅》的借鉴,何来《红楼梦》,就是毛泽东的诗词,也多见模仿的影子。既然伟人都在模仿,我们何不大胆尝试?况且小学生受思维方式,表达能力等的限制,习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课业负担偏重,测试压力又大,不少学生是“要我写”而非“我要写”,写作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我激励学生熟背优秀范文,鼓励学生借用他人的好词佳句大胆仿写。

四、弘扬创新,让学生大胆的写起来

以往的作文训练,以至考试,更多的是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这种做法有它一定的好处,比较容易统一评价尺度,但对学生造成的负面效应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学生之所以认为习作难,没兴趣,是因为长期以来都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写什么,学生完全变成了被动接受者,思维被禁锢,灵性悟性被冰冻封存,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童心,没有童声,没有童趣,难免干瘪无味。古代就有不少的学者主张训练学生写作要经过“先收后放”的过程,让学生大胆的写。对于小学生,他们有自己的天空,他们的头脑中有着千奇百怪的想象,不拘形式的写想象,就是鼓励学生畅想未来,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人工修剪,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创造出心中的理想生活。

五、扩大阵地,让练笔的机会多起来

“将课外练笔纳入到写作教学要求的范围中”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课内作文的训练量,课外练笔往往被视为额外的补充。实际上,没有课外练笔这个环节,作文教学的质量单靠课内作文支撑是难以提高的。实践告诉人们: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反复的训练,只有加大训练量,增多练笔的机会,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一步步地提高。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牢记这样一句话:“日记是治疗害怕作文的一副良药,用作文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学生不受约束,放开思路,想说就说,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老老实实写下来。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写起来得心应手,无忧无虑。

六、课外阅读,让习作的质量好起来

在教学中,为了以读促写,我着重做了以下工作:1.班级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书带来,经过筛选,陈列在图书角里,供大家阅读;2.要求学生每周读通,读懂两篇文章,可摘录好词好句,还可写读后感,张贴于《学习园地》中,供大家欣赏;3.利用每周的“读报讲报”时间,让学生自由展示,可一人读书读报,也可两人以上合作读书读报,我和大家一起赏析,遇到好的语段,我还和学生一起朗读,背诵。学生在没有过任何思想压力的前提下,尽情享受着读书的情趣。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