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弃老人获刑是一记警钟

2018-03-26叶祝颐

金秋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亲情义务子女

文/叶祝颐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先锋村村组干部到80岁的贫困户张老太爷家走访时,发现其已死在家中,遂向平武县豆叩镇党委政府、豆叩镇派出所报告。经当地公安机关查明,因生活琐事,去世的张老太爷独自居住,去世前曾多次因病住院。当地的司法所、村委会等多次联系其四女一子共五名子女,但子女方均未有效履行赡养义务。近日平武县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子女分别获刑。(9月16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俗话说,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然而令人悲愤的是,拥有五名子女的张大爷却贫病交加,在孤独中死去。乌鸦尚懂反哺之恩,五名子女对患病的八旬老父亲既不支付赡养费,也不照顾其饮食起居。他们被法院判刑自是咎由自取。但是该案给遗弃老人的不孝子女敲响警钟,该案背后的亲情伦理之痛令人深思。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父母需要花费多少心血与汗水,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子女用一辈子来报答,用真心去感恩给父母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让老人安度晚年,是为人子女的基本道德,也是法律的刚性要求。遗弃老人者已经丧失了作为子女的道德底线,理应受到道德舆论谴责与法律追究。这实际上也给社会上了一堂深刻的亲情伦理课。

随着“空巢老人”增加,如何赡养老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难题。让老人安度晚年,是子女的义务,也是政府与社会应该思索的问题。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保证老人衣食无忧;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关心老人身体健康与心理快乐,尊重老人的权利,同样是赡养老人的重要内容。老人除了需要物质方面的赡养,也渴求精神赡养与亲情关怀。事实上,老人渴望精神赡养的新闻并不少见。据报道,有的父母因为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设立探望奖、吃饭奖,把子女回家的次数与奖金挂钩。甚至有老夫妻为了见子女一面,使出离婚苦肉计,把子女告上法庭的。

不可否认,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关心老人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家庭更为突出。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不能遗忘亲情与孝道。我们没有理由不与父母沟通、交流。即使经济再困难,子女们也没有理由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互相推诿,拒不履行赡养义务。客观地讲,如果工作在外,不能常回家看看,也应该经常鸿雁传书,电话嘘寒问暖,节假日抽时间回家看看,或者把父母接到身边团聚。如果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或者相距不远,更应该抽时间陪陪父母,与父母谈谈工作,谈谈生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老人生病更应该认真照料,确保老人病有所医。

五名子女遗弃老人或许只是个案,但这样的个案也在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法律对遗弃、虐待老人的不孝子女也不会坐视不管。

猜你喜欢

亲情义务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跟踪导练(一)(4)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良知”的义务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