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隆德县渝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成效

2018-03-25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隆德县河长县城

(宁夏隆德县水务局水保站,宁夏 隆德 756300)

1 渝河流域概况

渝河位于宁夏隆德县中部,发源于六盘山西麓,是隆德县最大的河流,自东向西流经城关、沙塘、联财等7个乡(镇),在联财镇出境后流入甘肃省静宁县,汇入葫芦河,为黄河的三级支流。隆德县境内全长47.1km,支流主要有清流河、清凉河、甜水河、朱庄河和筛子河。流域总面积为481.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9%,涉及城关、沙塘、神林、联财、陈靳、凤岭、张程7个乡(镇),61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52户,1.71万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1.5%。水土流失面积409.05km2,现状治理程度61.2%,林草覆盖率18.3%,2017年农民人均年收入8190元,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017万m3,可利用水资源量1592万m3,保障着流域内11万人的基本生产、生活用水,是隆德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产业发展区、工业富集区以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6年以前,渝河两岸排放的污水主要有隆德县县城生活污水、工业园区废水以及其他乡镇企业生活和养殖场污水,2012年修建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因工艺、技术、管理、资金等原因一直不能正常运行,导致渝河水质一度为劣Ⅴ类,污染了下游静宁县城乡居民生活水源(东峡水库),2015年发生了宁甘两省区跨界水污染事件,跨界污染问题被水利部、中央环保督察组挂牌督办,要求限期整改,为此隆德县政府与自治区环保厅、水利厅等多部门相关专家进行沟通协调,“把脉问诊”,决定以河长制为抓手,秉承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方针,实施渝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改变了渝河流域断面的水质,2017年水质已稳定控制在Ⅳ类标准,渝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 治理思路

2.1 明确职责,压实责任

在建立县、乡、村3级河长制的基础上,隆德县将各乡镇和各村组管辖的河道界限进行了划定,真正做到了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管各河。县河长办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对各河段发现的问题通过督查通报的方式上报各级党委和政府,督促各级党委和政府按期进行整改。

2.2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的三大战略要求,规划以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综合利用为先导,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业、工业和生态各要素,对渝河流域进行山水田林路湖综合治理,按照项目归口,由各部门分年度组织实施,最终实现生态良好、产业提升、天蓝水净、群众脱贫的目标。

2.3 整合资金,加快实施

为加快实施,确保治理成效,除了常规资金来源,隆德县紧紧抓住国家基金贷款资金,全县仅利用基金贷款项目资金就达15亿左右,为加快渝河流域项目建设进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防止各部门各自为阵,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国土、水保、农发等部门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力量确保本年度的项目按期实施,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

2.4 项目驱动,助力脱贫

渝河项目区共有4352户,1.71万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隆德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为确保以上人员按期脱贫,县委、县政府决定在项目区内的所有工程建设中,一般岗位要优先雇佣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贫困户能够受益。其次在生态林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苗木,优先雇佣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生态林业项目建设,从而帮助全县脱贫攻坚任务按期完成。

3 主要治理措施

自2015年起,隆德县累计投资5.13亿元,按照不同的定位将渝河分为上、中、下游3段进行治理,其中城关镇所辖区域为上游段,定位为水源涵养和生态景观建设段;沙塘镇和神林乡所辖区域为中游段,定位为生态节水农业和河道水质净化段;联财镇所辖区域为下游段,定位为水生态治理和水质自然净化段。

3.1 截污治污

在渝河上游段实施县城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将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引到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在渝河中游段投资3660万元新建日处理能力1万m3的县污水处理厂,将县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养殖场的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后再集中排放。

3.2 水土保持

渝河上游段实施隆德县峰台片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造林种草、封禁治理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2km2;在渝河流域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和治理工程,对渝河两岸南北两山种植经果林,并对原有未成林地、疏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共营造经果林1万亩,生态林6.2万亩,其中北山5.2万亩(含1万亩经果林),南山2.0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km2。

3.3 河库治理

在渝河上游生态景观段对清流河、清凉河县城段进行高标准治理,两年共治理河道5.56km;对清流河、清凉河县城段实施生态景观绿化工程;三里店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和清淤整治;渝河中游段实施渝河水污染防治项目二期工程,治理河道2.76km。

3.4 节水改造

在渝河中下游段的沙塘镇、神林乡和联财镇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农业, 两年共投资8701万元,实施了隆德县渝河流域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工程,共新增高效节水灌区2万亩,改造老灌区5.2万亩,新修和改造梯田1.0万亩。

3.5 生态修复

在渝河下游的水生态治理和水质净化段实施水生态治理工程,沿河道两岸开挖生态蓄水池12个,与主河道相通相连,新增生态湿地面积920亩,蓄水量82万m3;实施渝河水污染防治项目一期工程,对联财镇出境段1.02km河道进行生态综合治理,通过小型工程、种植水生植物和河道自然净化,进一步改善水质。

3.6 执法监管

隆德县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渝河县级河长,流经乡(镇)党委书记任乡(镇)河长,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任村级河长,以及社会监督员、巡河员、保洁员组成的县、乡、村3级河长组织体系,实现了渝河流域河长全覆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隆德县河长制责任追究制度》《隆德县河长制巡河保洁管理制度》等8项工作制度,完善了渝河及所属5条三级河流基础数据,划定了河库管辖区域,全面形成河长制工作机制。制作安装河长制公示牌25块,关闭河道内的污染源,取缔流域内入河排污口7处,依法拆迁、关闭养殖场5家,关闭河道非法采砂厂9家、黏土砖厂9家,整治淀粉厂3家,整治河道31km,清理垃圾14处共2200多t,并对乱采乱挖等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4 治理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治理,渝河流域生态实现了可持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质可持续改善、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61.2%提高到81.9%,植被覆盖率由18.3%提高到31.2%,农民年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6769元增加到2017年的8190元,水体由原来的黑、臭转变为基本清澈无味,水质由劣Ⅴ类转变为Ⅳ类。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渝河县城段通过河道疏浚、提升防洪标准、修建梯级景观水面、实施景观绿化、提升美化亮化水平等措施,将渝河县城段建设成为树木葱茏、花草盛开、流水潺潺、游人不断的生态绿色长廊和景观水系。

猜你喜欢

隆德县河长县城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记一次写生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隆德县县属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