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娉娉袅袅群芳录

2018-03-24胡洁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3期
关键词:题名人物形象

胡洁纯

摘 要:伴随着小说《红楼梦》而创作的清代插图现存50多种,徐宝篆的《红楼梦人物图册》为其中保存较为完整且成体系的一部佳作。文章从艺术传承和创新之处出发,节选图册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单页,通过分析人物服饰、动作姿态、环境道具等,来探讨画家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并对其中题名留白页进行考据拟题。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图册》;徐宝篆;人物形象;题名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上层贵族生活为中心图画,向世人生动地描绘了18世纪初期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场景。在曹雪芹的笔下,人物跃然纸上,鲜活生动,引得无数画家用他们的画笔对其中人物予以描绘,留下了许多佳作,如改琦的《红楼梦人物图咏》、钱慧安的《红楼梦十二金钗》,乃至当代刘旦宅、戴敦邦等人的作品。

1 《红楼梦人物图册》的艺术传承及创新之处

嘉兴博物馆收藏有徐宝篆所绘《红楼梦人物图册》。徐宝篆(1810—1885),字湘君,号湘雯,海盐人。清代女画家,李修易妻。工仕女,衣褶、发饰精细绝伦,善花卉,夫妇携手所作尤为时所珍。徐宝篆著有《瘦月吟庐诗稿》[1]。其所绘《红楼梦人物图册》裱本前后有柚木夹板,经折装。外框纵36厘米,横23.7厘米;画页纵26.7厘米,横16.7厘米。分为两册,每册18开,共计36开。册中共绘人物48人,有题名者41人(包括2人题名留白),其中以女性为主角的人物画有34开,除第一开为“警幻仙子”比较特殊以外,仅最后一开为男性形象,即《红楼梦》最为重要的男性主角——宝玉。通本有钤印“徐宝篆印”“湘雯画印”“香纹画印”“香雯女史”“湘雯女史画印”“武原女史”“石贞”等印。“警幻仙子”一开右侧有题“道光丙午仲冬背模玉壶外史本于瘦月吟庐,湘雯女史徐宝篆”,下钤“湘雯女史”“徐宝篆印”二印。整本图册画面线条流畅雅致,人物姿态生动传情,服饰纤丽工整,布景诗情画意,与人物性格交相呼应,极具视觉感染力。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女性形象中,《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无疑是最经典庞大也是最成体系的,引得无数画家用他们的画笔对其中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创作。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纵有多人绘过《红楼梦》人物图,但清代改琦当为其中较早且成体系地描绘红楼梦人物图的画家,后世无论是彩绘还是刻本画,多有学习借鉴之痕迹。徐宝篆所绘《红楼梦人物图册》与清代改琦的《红楼梦图咏》亦有一定相似之处。根据该册第一开所题“道光丙午仲冬背模玉壶外史本”,改琦又号“玉壶外史”,“道光丙午”即1846年,时徐宝篆正值盛年,而改琦作画时间应不晚于1814年[2],故推测很有可能是徐宝篆见过改琦的画作,以其为底本加上自己创新“背模”而成。

改琦原作我们已无缘得见,幸还有来新夏主编的《清刻红楼梦图咏》来一窥一二。将徐宝篆所绘《红楼梦人物图册》与《清刻红楼梦图咏》相比较,《红楼梦人物图册》与后者第一册、第二册中出现的人物名称一样,少“通灵宝石绛珠仙草”一开,有一开题名留白;比第三册少“翠缕、小红、智能”三人,多出一开无题名者;比第四册少“柳湘莲、秦钟、蒋玉函、贾蓉、贾蔷、贾芸、贾兰、薛蝌、焙茗、北静王、甄宝玉”11人。

两相对照,警幻仙子、黛玉、宝钗(第三开抚扇扑蝶题名留白者推测为宝钗)、元春、惜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李纨、宝琴、李纹、李绮、香菱、芳官、尤三姐、莺儿、平儿、紫鵑、袭人、龄官、麝月、碧痕、司棋、佩凤、春燕、柳五儿、入画、小螺、翠墨、彩鸾、绣鸾、宝玉各开构图颇为相近,人物、背景等细节在《清刻红楼梦图咏》基础上均略有变化;晴雯一开背景不同,人物形态动作相似,少一人;秋纹一开比《清刻红楼梦图咏》少蕙香(蕙香单独另作一开,推测为第三十一开赏兰者),背景也有变化;探春、王熙凤、巧姐、鸳鸯、秦可卿、邢岫烟各开人物、背景、构图均不相同[3](详见表1)。

徐宝篆的《红楼梦人物图册》既有承前启后、借鉴先人之处,为我们研究改琦的画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有独到的创新之处,加入了画作者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人物服饰和发型,更加突出人物清新雅致、飘逸娇弱之感,同时又丰富了背景,使得意境更加高远,视角更为开阔,是其对《红楼梦》文本最直观的视觉诠释。

2 《红楼梦人物图册》的人物形象及环境道具描写

《红楼梦人物图册》采用直幅单画的形式,除晴雯一开,其他均在左或右下角钤有图章,每开左侧有一处供题名,画、书、印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在构图上,以人物为主,景物为辅,其人物形象不仅包括外貌、表情、服饰、动作等,有些更有明显的故事性与情节性,景物与人物达到高度统一。

《红楼梦人物图册》对人物形态、面部特征、表情的描绘带有明显的仕女画特征。不管是大观园中的各女子,还是警幻仙子、宝玉,均塑造成纤细柔弱具有病态美的人物形象。人物身材娇小纤细,削肩、柳腰、瓜子脸,大有“弱柳扶风、风露清愁”之感,同时脱去脂粉华靡之气,而兼具恬淡优雅之态[4]。各人物面部较为相似,均为瓜子脸,黛眉、凤眼、葱鼻、樱桃嘴,男性较女性面部饱满一些,其他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人物表情较为单一,缺乏张力,只通过眉眼或下垂或平视来表达面部动作。在发型和头饰上,女性多梳各式发髻,并有发簪、珠花等做简单点缀,极个别人物做了描绘,如元春戴冠、宝琴以裘掩发等;男子束发于脑后,头戴一冠。从绘画的角度看,实难单从人物形态、面部特征来区分,故文本中各人鲜明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均配合了服饰、动作姿态、环境道具等来表现。

服饰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物性格、喜好、身份地位等最直观的反映。除警幻仙子、元春、宝琴外,其他人物服饰均比较随性,宽袍大袖,力图表现角色的风姿绰约、优雅贤淑。警幻仙子不为凡间人物,她着圆领长袍,领口有短挂修饰,胸口有刺绣。元春为宫妇,戴冠及明黄服饰较为华贵,表现了其不一样的身份地位。另根据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宝琴踏雪寻梅的出场,“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5],宝琴一开的穿着服饰乃是对这一情节最直观的描绘。其他人物服装款式,女性多为襦裙、交领长衣、对襟长衣、立领长衣,有些腰部系绦子,领口和袖口有修饰且袖口宽大;男性外穿对襟大袍,露出交领内搭,胸口以系带作为修饰。不论男女,衣带飞扬,纤弱消瘦,几不胜衣,极具飘逸性。

动作形态是人物性格的直观反映,在《红楼梦人物图册》中,画家主要通过两种手法进行描绘:一是直接选用小说中具有代表性情节的动作姿态进行描绘,如“湘云”一开。《红楼梦》文本第六十二回对“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有如下情节描绘:“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6]通过画页上湘云娇憨侧卧的醉态,将其活泼可爱、直爽大气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选用间接反映人物性格、身世命运的动作姿态进行描绘,如“黛玉、巧姐”。画页中黛玉身直立而微侧,右手似娇柔无力而下垂,左手欲扶肩靠于一边假山之上,头微前倾,眉目俯视,双唇紧闭,看上去娇弱不堪,满怀心事。“巧姐”一开,其立于一乡间小道,身体前倾,双腿微屈,头微抬而眼稍仰视,双手执高于双肩,在穿针引线。巧姐本为荣国府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千金小姐不需要穿针绕线干农活,由此可知这里描绘的是贾府破败以后,她嫁作农妇,在乡间村居的情景。

另外,该册不少构图带有明显的情节性,或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或借助于道具来表现,如元春、尤三姐。元春在《红楼梦》文本中出场的次数不多,她是贾政的长女,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做女史,后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文本中用了几个篇幅来写“元妃省亲”贾府流金淌银之盛,所建大观园之奢靡豪华。元妃该是享受到了一切荣华富贵,但她在省亲之时,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7]。在《红楼梦人物图册》中,徐宝篆将其置身于一凭栏之内,栏外假山霭霭,芳草萋萋,鲜花烂漫,即使是面对这宫闱之内人造的景观,她亦只能端坐着,静静相望。正是万般荣华富贵又如何,内心的寂寥无依由此可见一斑。而对于尤三姐,画家给了她一把半出鞘的宝剑作为道具。三姐本是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是尤二姐的妹妹,生得模样风流标志,又偏爱打扮出众。她遇柳湘莲赠“鸳鸯剑”定情,又遭其误会清白,索回订礼,故而在奉还订礼时拔剑自刎。可以说宝剑是尤三姐性格体现最重要也是最直观的道具,画家正是抓住了这一幕,把尤三姐那种泼辣、刚烈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3 书中拟题及未提名者的猜测与佐证

《红楼梦人物图册》裱本左侧留有空白,以供人物题名,笔者参照徐恭时先生《湘云犹是醉酣眠——记清代女画家徐湘雯〈红楼梦人物画〉》[8]及《红楼梦》文本,就画中故事,加入两字,拟题为:警幻托梦、黛玉伤春、宝钗扑蝶、元春坐宫、探春寻诗、惜春描园、湘云眠芍、妙玉坐禅、凤姐绕石、迎春读经、巧姐村居、李纨扶孤、鸳鸯入园、可卿春意、宝琴踏雪、纹绮联吟、岫烟理妆、香菱斗草、晴雯补裘、芳官暑困、三姐还剑、莺儿织柳、平儿理妆、紫鹃送茶、袭人绣鸳、龄官画蔷、麝月对镜、碧痕挽水、司棋隐候、佩凤抚笛、蕙香赏兰、春燕寻伴、三人絮语、秋纹静思、双鸾歌舞、宝玉秘读。其中第三开、第三十一开题名留白,为笔者推测考据。

第三开上一身穿雪青色交领长衣的女子,微微侧身而立,身体前倾,手中抚扇正對着右下角两只白色的蝴蝶,似欲以扇扑蝶,两蝶浑然不觉缭绕草丛,四周凭栏依依露出一角,远处假山霭霭压不住满树红花。在《红楼梦》文本中,与“黛玉葬花”同样出名的另有一则“宝钗扑蝶”,这一天“未时交芒种节”,大观园的姑娘们都出来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要到潇湘馆去找黛玉,后来见宝玉进了潇湘馆,宝钗想到黛玉好猜疑,这个时候如果跟着宝玉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想到这里就回来了。路上一双玉色蝴蝶,引得宝钗去扑蝶,并一直跟到大观园滴翠亭外。在“扑蝶”以后,又引出了宝钗使“金蝉脱壳”之计,由此宝钗沉稳周全、独善其身的性格特征深入人心[9]。在此画页中,画家单单选了“扑蝶”这一幕,不仅是描绘了画中女子作为一个女儿天真烂漫的一面,欲扑未扑,更有一种深意在其中,可以推测该画中女子即为宝钗。另有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清改琦红楼梦人物图册》“宝钗”一开相佐证[10]。

第三十一开画页中间假山矗立,地上两三处兰花开得正好,一名身着粉色长衣襦裙的女子倚靠在假山前,手执一朵兰花,面孔微探,含笑欣赏着花朵。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一丫头,原名芸香,袭人给她改名蕙香,又经宝玉改名“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11]。芸香和蕙香都为芳香的草本植物,“芸香”二字本就为植物名,而“蕙香”的蕙其实就是指兰花。兰者,一茎一花为兰花,花清香;一茎数花者,为蕙,即蕙兰。这丫头本名为芸香,应为就地取植物之名命之。而袭人后来改的蕙香,便取意在这香字,为幽兰之香。再看画页中,红衣女子含笑端视一朵兰花,似在轻嗅其香气,故笔者大胆猜测该页所绘者为蕙香。然画家已逝,画作辗转流传,除“兰花”这一隐晦指向,再难发现其他信息佐证,故笔者之大胆推测仍待商榷考证。

参考文献

[1]傅逅勒.嘉兴历代人物考略[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

[2]顾音海.《红楼梦图咏》版本比较[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

[3]来新夏.清刻红楼梦图咏[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戴未央.重读清代仕女画[D].中央美术学院,2015.

[5][6][7][9[11](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武汉:崇文书局,2015.

[8]徐恭时.湘云犹是醉酣眠——记清代女画家徐湘雯《红楼梦人物画》[M]//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作者不详].清改琦红楼梦人物图册[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题名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论文写作知识—题名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佳石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