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多元化策略探讨

2018-03-24朱华尹璐

重庆建筑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村落物质传统

朱华,尹璐

(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0 引言

随着传统村落的不断消亡,不论从文化传承角度还是遗产保护角度,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都受到学者、政府、社会大众的认同。现有的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与措施多由某一方主导或偏重某一层面保护,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因而,立足现状,提出适宜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与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村落在某种程度上被誉为民间“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传承历史建筑、民俗、艺术等多方面的重要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含有:村落整体空间格局、建筑群(民居、祠堂、商铺、亭台、牌坊、寺庙等)、遗址(古井、水系、巷道、桥梁、作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含有:民俗活动(庙会、集会等)、手工艺(木雕、石雕、砖雕、漆器等各种类别的传统手艺)、文学艺术(书法、曲艺、戏剧)、传统礼仪(祭祀、婚嫁、丧礼等)。这些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反映着一定时期内的造物思想与技术,体现着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变迁。而这些遗迹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在这些遗存的文化因子中有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民族精神。传统村落所体现的文化价值需要传承,科学与艺术价值需要去运用与欣赏,经济价值需要开发与利用。

1 现有保护策略与措施

1.1现有保护策略

现有保护策略包括国家保护与地方性保护。对于具有较大历史文化价值(独具特色)与影响力的传统村落,大多是受到关注和重点保护的,往往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国家对其各项保护措施和基金费用都能及时安排到位。但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缺少公众参与,容易形成为了保存而保护。对于藏匿于山水之间,远离喧嚣城市的传统村落,大多则归属于地方性保护。这类保护最大的问题在于保护措施不到位,村民在整个保护与发展活动中的参与性低。

拆旧建新的伪保护,多注重物质保护而轻文化传承[1]。拆旧建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郊区的传统村落因城市发展加速与扩大对其进行新的规划;二是远离城市偏远地区的传统村落,因生活方式不能很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而造成村民自主拆旧建新。前者是政府或开发商的带有强制性的行为,后者则是居民的自发性行为,两者并不是为保护而开发更新,实则是因不懂既有建筑改造,而又需要及时满足现代生活要求而进行的毁灭性清除。目前,多数传统村落的保护停留于对物质方面的保存,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山区未开发的村落,而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物质保护与激活文化活力的村落只占少部分。这种方式一方面是迫于当前的保护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进度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则是主持保护与发展的管理者缺乏对传统村落内在文化核心的认识与发掘[2]。

1.2现有的发展措施

1.2.1 发展旅游模式

国内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初,例如具有显著特色的丽江、西递等古村镇。这些著名的古村镇旅游景点的开发使得当地经济收益扩大,一些传统的文化特色因而得以保留与传播。传统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可行性策略,但这条发展道路就目前而言似乎并不完善且存在许多有争议的地方,尤其突出的争议点就是旅游对传统村落面貌的改变。这种改变一方面是对村落环境的治理改善,另一方面则是对传统村落物质文化的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进行以新替旧或采用不加考量的新形式进行扩充[3]。旅游对于传统村落而言其核心就在于两点:形式上是对传统物质遗产的保护,内容上是对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的延续和经济基础的保障。旅游所带来的商业文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商业文化又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不能也不应该排斥。但过度的商业文化造成了对当地乡土文化的冲击,违背了传统村落健康发展初衷。有批评认为,开发商以及村民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造成了当地环境生态超负荷承载和不适当的物质空间新建、重建现象。更新的村落物质形态、肌理、民居形式以及农业景观等,存在着严重不符合原有村落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形式。

1.2.2 影视基地建设模式

随着影视近几年的迅速壮大,有关历史、人文、地理、古装神话等众多影视题材的作品拍摄多选择传统村落作为基地,这使得传统村落发展道路有了新的探索方向。影视基地建设模式的发展与旅游建设模式的发展有异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商业模式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面临一系列人口、生态环境等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影视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可更有力地宣传当地有特色的物质文化,这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的影响力传播可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1.2.3 村民自建自修的发展模式

这一类发展模式目前只是处于初步阶段,就目前传统村落整体的经济状况而言,更多的村落居民依然热衷于建设现代生活的小洋楼。这主要来自于现代城市发展诱惑对传统村落生活方式的冲击。任意的新建或扩建对于传统村落形态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真正能在自修自建时保持传统村落风貌的村民只是极少数。这些少数村民主观上意识到自己所在传统村落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够发现传统保留的东西在今天依旧可以其它形式创造价值。另外,从实际情况而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一些城市居民有了返回传统村落购买或自建民居融入到传统村落生活中去的意愿。

2 保护与发展多元化策略探讨

保护与发展的多元化首先在于参与保护主体的增加,改变以往以政府管理、企业开发的单一模式,提高村民、学者与民间保护团体的参与性;其次在于保护与发展措施增加,改变以往维旧保存的方式,需要在原有基础上,采取延续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保持传统村落发展的活力,同时改变旅游观光的单一经营方式,适当发展村落的特色产业,为维持村落发展提供内在经济动力。

2.1保护与发展参与主体多元化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社会性质的活动,不能由某一方以偏概全。就目前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社会力量而言,主要可归纳为:村落居民、政府、开发者、学者、民间保护团体。虽然现在的保护与发展模式也是多方参与,但是参与者并不够合理与全面。多数是以开发商和政府为绝对主导而进行的活动行为。当开发商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时,必然会带来过度商业化的氛围,多数行为活动皆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因此,为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真性和生态良性循环带来巨大冲击。当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就跟政府的重视程度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如果政府能正确地管理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传统村落的保护就当下而言处于一个安全的可控范围内。通过目前形势分析真正能够得到政府重点保护的传统村落多具有突出特色,而那些并不有名或偏远地区的传统村落要么处于无监管状态,要么村落只有几处文物被列为保护对象。村落居民、学者、民间保护团体在当下是难以在传统保护与发展过程当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然而传统村落能够真正长久得到保护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村落居民,外部强有力的支撑力量则是学者、政府、开发商以及民间保护团体。

多方参与并不是参与者越多越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协调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倡多方参与则是指以村落居民为核心,展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村落居民如同整个村落的大脑与血液,只有当地村民才是整个村落历史文化传承的关键点,他们是整个村落真正的主人,对其村落的生存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合理的保护与发展模式是在以村民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引导村民去更清晰地认识传统所留下的物质文化的价值,解决其所面临的旧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之处,促进其履行主人翁责任。其次则是以学者的学术与实践研究为依据,尊重历史展望未来,以政府的积极引导与严格管理为保障,以投资者合理可控的旅游开发为动力,以民间团体分散力量为补充,探索一条传统村落长久和谐的发展道路。今天传统保护与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只注重通过政府力量大力提倡建设影视基地,开发商大肆扩展旅游产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村民任意扩建更改村落面貌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任意一方的不合理行为都将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形成巨大的打击。

2.2保护与发展措施多元化

新旧共存,协调保护发展是保护与发展必需采取的策略[4]。新旧共存关系就是指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新旧共存的含义则是指物质上与文化上两方面的新旧共存。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史延续的脉络上分析,朝代的更替往往也伴随着都城的新建与扩充,不论是新建或扩充都不是把原有的都城毁坏重建,而是采用一种在旧城旁边构建新城的策略,合理利用原有的旧城,又能根据需要进一步发展新城[5]。从历史脉络上看到的新旧共存,正是今天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可借鉴的策略,这种策略对于目前存在的拆旧建新是一个更好的更正。原有传统村落的古建筑不能继续遭到破坏,而应该被积极修缮和维护。不过,为满足村落居民的现代生活要求,必然要建设符合现代生活规律的新建筑等公共场所。旧与新之间必然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能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事物生硬地拼凑在一起[6]。新旧在文化上更应该是一种共存的关系,过多的弃旧追新会造成一种文化上的断层,过多维旧不新也会造成一种文化上的落后。古为今用,开拓创新才是文化上新旧共存的目的。不排斥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文化对传统村落原有文化的冲击,同时也要寻求一种解决如何融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生结合点。新旧共存形式上是物质形态的新旧融合协调共存,内容上更应注重现代科技文化与传统工艺文化的融合,做到真正留得住乡愁,看得到美好明天。

产业化发展是保持传统村落生命力,推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对于引入式的旅游观光模式存在单向性的展示作用,只是一种利用与消耗村落固有文化资产的形式,难以长期实现村落有效发展。单一的旅游观光模式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不能达到治本之效。深入挖掘每个村落人文价值与历史内涵,将区域内传统村落资源整合优化,获取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同时充分利用自然物质景观、农业景观、手工业等特色在村落逐步现代化过程中开发生态食品,特色手工艺品等延伸村落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价值链,实现村落的内部自我发展与物质文化的再创造,从而使传统村落能够充满活力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3 结语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浩繁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众多的难题。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理念与政策应从根本上注重传统村落的价值内涵和内在运行规律,准确定位传统村落当代价值与意义,多方协同促进传统村落发展。当下传统村落的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以及发展旅游模式、建设影视基地模式、村民自修自建模式等措施都存在一定利弊。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应采取多方参与、新旧共存、产业多元化等策略,以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朝天门长江大桥开展荷载试验 重庆轨交环线东北环通车在即

为确保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东北环今年12月安全通车,受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委托,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近日对朝天门长江大桥进行了为期近一月的荷载试验,试验克服夜间作业、低温、大雨、大风等因素的影响,获取了所需数据和其他资料。

据在现场指导工作的该院副院长熊启东、孔凡林介绍,朝天门长江大桥是世界主跨跨径最大的拱桥,长达552米,被称为"世界第一拱"。此次荷载试验主要目的是检测目前桥梁在各种工况下的承载能力。荷载试验为公路荷载+轨道荷载的组合加载,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的难度均非常大,且没有同类型项目可参考。

此次试验主要测试了在正常使用设计荷载作用下大桥的实际受力性能,检测了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相关参数和车体乘坐舒适性,为这座跨江大桥轨道交通的验收和正常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和参考依据。经过对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养护、施工积累可靠资料。

据介绍,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东北环经朝天门大桥下层预留通道,通车后从重庆江北区五里店跨长江到南岸区弹子石预计只需要2分钟。

据悉,同期,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一分院还对连接沙坪坝区和江北区的高家花园大桥进行了荷载试验和安全检测,该桥跨嘉陵江连接环线沙正街站和玉带山站,通车后将有力缓解高家花园大桥主桥的通行压力。

(本刊记者:孙苏)

猜你喜欢

村落物质传统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