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动态

2018-03-24

石油化工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烷基化聚丙烯液化

中荷研究人员取得煤间接液化技术新突破

中国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与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大幅降低煤间接液化成本,为捕集与利用煤液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打开了新的大门。

1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活性物质纯度为100%、工业合成条件下可稳定催化400小时以上的新型铁基催化剂,使煤炭液化在“费托合成”步骤中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全部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产生,便于一次性集中捕集利用,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费托合成”是煤间接液化的核心技术之一,一般采用铁基催化剂。传统铁基催化剂在这一阶段会将约30%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不仅难以捕获利用,还会消耗大量能源。

论文第一作者、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鹏说,如果使用他们的新型铁基催化剂,一个年产油400万吨的煤液化厂每年可在压缩加热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分离等方面节约成本约8亿元人民币。新技术还将促成煤间接液化技术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储存技术结合,高效清洁利用煤炭资源。

据介绍,这项研究得到中国国家能源集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开发”项目支持。

(摘自宁夏日报第21666期)

宁夏石化聚丙烯新产品试生产成功

2018年9月27 日8时,宁夏石化公司聚丙烯新牌号产品NX60S高熔指纤维料成品下线包装,标志着公司NX60S高熔指纤维料一次性试生产成功,目前试生产两天,共生产NX60S高熔指纤维料560吨,开创了国内首例同类聚丙烯工艺装置运用降解法生产高熔融指数纤维料的先河。

NX60S高熔指纤维料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内生产高熔指纤维无纺布纤维专用料厂商空缺,丰富了该公司聚丙烯产品结构,提升了公司聚丙烯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创效能力。

宁夏石化公司立足高质量发展,以新产品开发为契机,对聚丙烯装置进行转型升级。经过两年的探索和总结,公司在高流动性聚丙烯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为开发超高流动性纤维料NX60S奠定了基础。

此次开发的高熔指纤维料新产品NX60S,由于具有超高流动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特点,更加适合纺粘法高速纺丝的需要,超高流动性纤维料全方位符合无纺布生产企业生产速度更快、更轻薄、更柔软、更节能的需求,广泛用于包装、建筑、工业、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

为做好此次新产品开发工作,公司成立聚丙烯新产品开发小组,推进新产品开发进程,广泛开展市场调研、走访客户等基础工作。为确保NX60S高熔指纤维料一次试生产成功,新产品开发小组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严格按生产受控要求,编写方案、操作卡,针对试生产NX60S过程中指标、参数进行修订审批,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同时针对关键设备挤压机切刀、模板进行检查,对易损部件进行备库。

后期,宁夏石化将继续开展首批新牌号聚丙烯产品的使用情况调研,完善技术方案,调整产品结构,落实后续生产。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197期)

我国石化产业规模跻身世界第二

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庆假日前在北京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获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正在由“跟跑”向“并跑”、部分领域由跟跑向并跑与领跑方向转变。去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3.8万亿元,利润总额8 462亿元,产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其中化学工业在2010年超越美国,位列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特别是从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开始,石油和化工行业破阻除弊,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产业链上下游齐全配套的工业体系,活力迸发。众多具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经营机制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数量也从建国初期的5 400家县级以上企业,增至去年规模以上企业约3万家,资产总计13.03万亿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攀升,许多技术装备打破了国际垄断,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现代煤化工产业,相继攻克了一大批世界级技术难题,并实现了关键技术装备的产业化,走在了世界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前列;在可燃冰、石墨烯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先进膜材料、煤油混炼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革命性技术成果。行业科技创新正在由跟跑向并跑、部分领域由跟跑向并跑与领跑方向转变,正在由点的突破向系统性开发、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行业综合能耗和“三废”排放显著下降,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同时,通过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去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为5 833.7亿美元,其中化学工业进出口总额达3 289.4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272.6倍和200.6倍。

根据此前第一财经研究院的《中国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目前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化工行业居所有制造业首位,在全球排名第五位,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高水准。骄人的成绩离不开持续深化改革以及几代化工人的艰苦奋斗和薪火相传。40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万华化学、龙盛公司等为代表的石化企业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吉化经验”“吉化精神”,形成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引领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本次大会上,吉林石化、万华化学、龙盛公司、巴斯夫公司分别介绍了他们在自主创新能力、绿色发展以及“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194期)

我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新型降解塑料并实现量产

日前,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王献红团队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历时20年时间实现了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工业化生产,年产5万吨。

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但又是一种低成本碳资源,以其为原料可以合成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降解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而且生产成本较低。

自1997年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就开始布局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通过与多个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经过反复试验,团队于2014年完成了性能优良的高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工业化工艺设计。

目前,该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已经实现量产,工业化生产能力达年产5万吨,可用于制备塑料袋、快递包装等。同时,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地膜,已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连续4年覆膜试验,有望为解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提供新突破口。2018年以来,研发团队继续努力,为全国5 000亩农田“穿”上了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目前农田试验效果良好。

(摘自宁夏日报第21674期)

中国石油首套低温硫酸法烷基化装置开车

2018年11月21日上午,由华东院承担设计的吉林石化35万吨/年烷基化装置顺利生产出烷基化油,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标志着吉林石化烷基化装置“安全、平稳、优质、有序”一次开车成功。项目的顺利投产也为华东院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填补了中石油低温硫酸法烷基化技术领域的空白。吉林石化烷基化装置采用Lummus低温硫酸法烷基化工艺,是中国石油在建烷基化项目中规模最大的装置。项目自设计之初至开工投产期间,项目设计团队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华东院文化和华东院精神,对业主提出的问题不等不靠,用科学的办法解决难题,全力保障项目的有序推进,使整个项目的设计及建设进度得到有力保障。

装置于3月22日开工建设,10月30日顺利中交,11月11日上午开始引入异丁烷、烷基化油、硫酸和碱液,11月17日上午10时完成硫酸钝化,下午16时建立系统酸循环、烃循环,18日10时安全平稳启动汽轮机和压缩机,19日10时完成原料预处理单元循环,20日9时引入烯烃原料,21日10时烷基化油产品达标送出装置。吉林石化炼油厂汽油国Ⅵ质量升级烷基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投入运行,全厂汽油烯烃含量、芳烃含量等指标可满足汽油国Ⅵ质量标准要求,解决了全厂汽油调和与化工原料生产冲突的问题,优化了全厂汽油产品结构,增加了全厂汽油产品收率,提高了全厂整体竞争力,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攀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229期)

猜你喜欢

烷基化聚丙烯液化
KBR固体酸烷基化技术(K-SAAT)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β分子筛的改性及其在甲苯与异丙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一种新型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表征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