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呈坎古村落生态策略探析

2018-03-23郭媛媛张鑫玲余汇芸

山西建筑 2018年28期
关键词:街巷天井民居

郭媛媛 张鑫玲 余汇芸

(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0 引言

徽州传统村落是指位于古徽州地域内整体空间环境和历史文脉等保存较为完好的村落[1]。其在村落选址、聚落空间布局、建筑单体营建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丰富的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营建理念以及朴素的生态思想,均值得现今城镇建设学习。

1 聚落空间中的生态性

呈坎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古徽州属地),地处众山环抱的一处约70 hm2、海拔在180 m~190 m之间的河谷小盆地中[2]。村落按《易经》中的“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理论选址布局,东临灵金山,东南接观音山(下结山),北有长春山(上结山),西北面是葛山。八山环绕村落,夏季可避东南台风、冬季可挡西北寒风。全长19 km的众川河于北龙山和长春山(上结山)之间向南流去,经村民们改造后呈“S”形从呈坎村前流过,可避火防灾。

作为人类生存和进化的基础,人居环境反映着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从呈坎村的选址及布局可见一斑。村民因地制宜,以山为屏障,以众川河为中心布置村落,居住建设用地多布置在河西,宗祠居中,民居围绕其放射排列,向外延伸的八条街巷将村落分割成八个区域,体量不大却功能齐全,与外部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2 街巷空间的生态性

2.1 街巷

整个村子有3街99巷,3条主街分别是临河而建的前街(经济文化中心);后街(百姓集聚居住生活区);主街(钟英街,古时村中为官者集聚区)。

经调研,呈坎村现存街巷道路等级可分为三级:

一级:前街、钟英街以及后街的交通性干路,宽度在2 m~2.5 m;二级:联系村落内部各居住组团的生活性巷道如孙家巷,横贯东西,宽1 m~1.5 m;三级:各家各户建筑山墙间的生活巷弄,窄的地方仅0.6 m。街道两侧店铺檐口的高度约5 m,巷道两侧民居的山墙高约6 m~8 m,山墙高度与街巷的宽度比恰可挡住西晒时的阳光,在夏季炎热时,晒不到太阳的街巷还能通过与相邻建筑的热交换起到被动降温的效果。街巷道路全部由麻石加碎瓦片铺筑而成,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特点。

2.2 水系统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4],这一规范在呈坎村的水系营建中也有所体现。明弘治年间,为适应村落发展,呈坎村村民对众川河进行全面改造,修堤坝使河水由西南流改为正南流至观音山嘴,汇入丰乐河,既解决了众川河泛滥对居住的影响,又扩大了河西村落的居住建设用地。现今,呈坎村落内水系统主要由穿村而过的两条水渠——东渠和西渠构成,村民大都集中在众川河河西居住生活,此处接近水源且地势要高于洪水位。东、西渠都是从众川河支系起,沿村中后街平行流淌形成了呈南北向的水圳,最终交汇灌溉农田。水圳宽度约0.8 m,水深0.6 m左右,溪水流速缓慢,通过水圳引导水流从村中居民的家门口和院子里通过,与位于村口的水口以及散布在村落中的水井一起,为村中居民们提供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体系。不仅美化了河西村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小气候,更具有排水、泄洪、灌溉、为村南水碓(粮食加工作坊)提供动力等多种功能。

3 单体营建建筑中的生态性

和其他徽州民居一样,呈坎的传统民居天井空间也具有多重生态作用[5]。以明代民居—罗润坤宅为例,其是一所二层一进式的典型徽州民居,空间布局紧凑但实用性强,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不同的体块组合满足了居民生活需求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罗润坤宅为抬梁式木构架,一楼较2层低,一楼厅堂狭小,二楼厅堂宽敞,屋主会客多在二楼。天井形式为“回”字形天井,俗称“猪食槽”,为典型的明代形式。作为传统民居中的灰空间,天井是形成室内“小气候”的重要部分。其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空间是由硕大的屋檐围合形成“口”字形,高度恰好能遮挡太阳,降低室内夏季温度;天井下部空间是民居的雨水收集与排水设施,铺地一般采用石板、青砖、卵石、残瓦、碎缸片等材质,雨水可渗透入水池、水槽,再流入地下阴沟,注入村落内街巷相邻水圳,最后排入自家农田灌溉。夏季,建筑受太阳照射,天井内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流入天井内部,进而影响房间内空气循环,冷空气流过带走多余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6]。实测发现罗涧坤宅室内外温度可以达到10 ℃的差值。

4 民俗文化中的生态性

呈坎村中有里长制、保甲制等正式族规,也有宗族、乡约等非正式族约。这其中的一些民俗乡约长期约束着生活在乡土聚落里的村民,使他们对自然环境有着朴素的“共荣共生”的思想。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众川河边有村民联合竖立的禁止捕捞河鱼的标志;村民对山上树木瓜果会按时节有序开采,并保留一些生长健壮的果实令其自行繁衍;村民会分时利用各家门前的水圳进行用水排水……这些行为既保证了村民生活的舒适性,又有效地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能耗。

此外,呈坎村营建的公共空间多是村民齐心协力捐资建成,尤以富裕的徽商及出仕任官的人为主。他们集中村里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同时基于与自然环境“共荣共生”的理念,因地就势,以环境的承载力决定村落空间的规模,并尽量适度开发利用乡土材料和资源,广植各种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植物与经济作物,恰如生物般结合地理环境有机生长。

5 结语

审视呈坎村的整体环境构成,可发现村落虽历经千年,却依然保持着“可游、可居、可耕、可读”的村居生态环境,值得现今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在未来的村镇规划中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文化等因素,以构建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猜你喜欢

街巷天井民居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边走边唱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雨天
雨中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