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落人居环境与健康关系探析★

2018-03-23管斌君

山西建筑 2018年30期
关键词:宁海县人居宁波市

臧 慧 管斌君

(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1 概述

村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及聚居生活中所形成的产物,其核心是长期居住在村落里的村民。村落因村民的需求而形成、演变和发展。与城市社区相比,村落的形成更依赖自然环境,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体现了人体健康理念。2015年宁波市老龄委、民政局公示了首批“长寿村”,共有10个行政村上榜,分别是慈溪市周巷镇劳家埭村、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奉化市大堰镇万一村、余姚市黄家埠镇十六户村、镇海区蛟川街道陈家村、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宁海县深甽镇溪滨村、宁海县胡陈乡大赖村、宁海县梅林街道河洪村、象山县高塘岛乡花岙岛村[1]。这些村之所以称为“长寿村”,固然与当地的饮食卫生、医学方面等有关,但也与该村落的人居环境相关。

村落的人居环境一般可分为室外和室内,室外主要体现在村落地理自然环境、建筑物理环境及社会环境,室内主要涉及建筑布局、建构形式、营造材料等方面,这些都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2 宁波市十大长寿村室外人居环境分析

2.1 村落地理自然环境

宁波市十大长寿村大多依山傍水,或面临大海。比如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位于四明山深处,周围被大山拥抱着,一条宽阔的樟溪穿村而过;村内古树参天,古建筑众多,并在2016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奉化区大堰镇万一村位于大堰北的丁公尖山南麓、万竹溪北岸的峡谷之中,整个村依山沿溪而建,呈狭长形。又如慈溪市周巷镇劳家埭村,位于周巷镇北部,工农直江从村中流过,森林覆盖率27.8%以上,林木绿化率29.8%以上,是宁波市千村绿化工程示范村、宁波市森林村庄和宁波市生态村。

山能造成地势差异,利于水的聚集与流动,形成局部气候;同时山把气候立体化,随高度而产生不同气候,从而丰富生物多样性,并提供各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由于这些长寿村大多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同时富含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能增加人类身体的发育、延长衰老、增加免疫力等。比如象山县高塘岛乡花岙岛村面海背山、依山而建、梯级而上;整个村子里种植了大小香樟,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被称为“天然氧吧”,也是“浙江省美丽乡村”。

水是人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宝贵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村落的水系统往往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自然形成,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元素的空间形式,水系统可以分为线状空间要素和点状空间要素。线状空间要素包括溪流、河流、水圳等,组成了村落的动脉,赋予村落的流动性和灵性,同时排出污染源;点状空间要素包括庭院水池、古井、水口、水塘等,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水空间,既美化环境,又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另一方面,优质的水资源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们身体起着无法替代的好处。比如宁海深甽镇溪滨村,村子四面都是层峦叠嶂,峡谷深幽,村民引用的水源正是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清凉爽口,回味绵甜,被村里人称为是养生保健的“长寿水”。

2.2 建筑物理环境

2.2.1室外热环境

宁波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当村落处于依山傍水、高森林覆盖率的地理自然环境下,无疑可形成良好的室外热环境。例如夏天,当城市因热岛效应持续处于高温时,这些长寿村往往是避暑的好去处,甚至全天都不用空调,从而避免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等“空调病”。

2.2.2室外声环境

我国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的环境污染问题,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之一,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干扰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严重时甚至导致噪声性听力损伤,危害人类健康。

宁波市十大长寿村大多依山傍水,室外声环境主要是风声、雨声、动物声等自然声,几乎远离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噪声,声环境质量优。尤其是晚上,显得十分的宁静,这保障了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工作。良好的、舒适的、安静的自然声环境可以让村民安心入睡,保证第二天的体力充沛。

2.2.3室外光环境

光污染是继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后的另一种新型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如容易导致眼睛损害、诱发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引起头痛、疲劳,增加压力和焦虑等。

作为文明的象征符号之一,适当的、必要的照明将为村落提供安全和舒适。如宁海县深甽镇溪滨村、奉化市大堰镇万一村、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等村庄,位于交通不便的地区,对村民而言,村庄内环境高差变化复杂,在复杂昏暗环境中的寻路行为,是对身体记忆的唤醒,这本身成为村落空间的一种魅力,也是避开城市光污染的有效方式。

2.3社会环境

长寿村的村民之所以长寿,除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平和的心态等外,村里的医疗保障、养生服务乃至娱乐活动也是重要的保障之一。比如上述十大长寿村内都设有医疗卫生室,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尤其对9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组织医务人员上门免费体检,同时对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尤其是宁海县,中国唯一的“古戏台文化之乡”。逢年过节,宁海县深甽镇溪滨村、胡陈乡大赖村、梅林街道河洪村等村庄总要请来戏班子,为老人们做戏,让他们颐养天年。

3 宁波市十大长寿村室内人居环境分析

3.1 建筑布局

宁波市十大长寿村在选址和布局上大多沿着山坡、溪流或河流而建,比如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背倚苍山,溪水环绕,被称为“深山里的天坑”;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位于姚江中段北岸,三面环水,也是代表性的渡口古村。这些既反映了村落长期适应复杂地形的结果,又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利于村民的健康生活。村落内的单体建筑融于自然地形,以坐北朝南为主,一年四季院落阳光充足。

3.2 建构形式

3.2.1墙体

宁波市十大长寿村内不少建筑为古建筑,老人们居住多年,也乐于居住在古建筑内。这些古建筑主要形式是“大墙门”,大多是封闭的实墙,墙体材料多为夯土、石块、烧结砖等,大多采用空斗的砌筑方法,空斗砌筑能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有利于室内热环境[2]。有的在外墙墙门上做马头墙,在土地紧张、建筑单体密集的村落内,有效地起到了防火的功效,同时也使这些静止、呆板的墙体显得错落有致、黑白辉映。

3.2.2天井

大墙门的基本形式为“H”型或“H”型变形、对接、叠加。“H”型大墙门由“一横二纵四明堂”组成,这里的“一横”指正房,“二纵”指左右两厢房,两厢房与正房组成“H”型,“H”型的前后、两侧围出四个明堂,即天井。

天井的产生与宁波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长寿村人口稠密,又多依山傍水,耕地少,为节约土地,由厢房与正房四面或三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高而窄的天井。天井的设置,有利于内外空气的通风对流,从而形成冬暖夏凉的效果,有利于室内热环境。另外,天井还有遮阳挡雨、排水、采光等作用。

3.2.3门窗

大墙门沿街的外墙很少开门,窗户也很少开,若有也是小而高的形式,这些门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敌侵入和隔声、阻挡太阳辐射,从而起到了保证居民的安全,降低噪声,提高人体舒适度等作用。而在建筑内部,门、窗开得较多,有利于室内环境的采光、通风。

3.3 营造材料

当前,“钢筋混凝土森林”是引起“城市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而在人的心理感受上,钢筋混凝土建筑所呈现的冰冷感觉,也是造成人体不舒适的原因之一。

宁波市十大长寿村中不少是古村落,古建筑众多。这些古建筑大部分是由木材、块石、土坯砖、泥浆等传统建筑材料组成,比如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大部分是两层木结构的四合院,四合院的墙基由一座座块石垒成,天井内铺设圆润一致的鹅卵石。这些传统建筑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等方面优于现代建筑材料,具有蓄热系数小、导热慢、不易出现冷凝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病菌的滋生,有利于室内热环境。

4 宁波市十大“长寿村”村落人居环境的启发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健康中国”的理念。由于人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与生活、居住环境息息相关,适宜的人居环境对健康有益,因此健康的建筑室内外环境是建筑设计的目标之一。

从宁波市十大长寿村的室外人居环境分析可见,这些长寿村大多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系优良;同时拥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室外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因而,在建筑设计和改造中,我们应该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噪声污染和光污染等。比如现在不少村落在改造中,往往套用城市的经验,提高村落的亮度,尤其是不少古村落内新建的度假村、民宿等,灯光效果很炫,甚至产生一定的光污染,这值得反思。

从宁波市十大长寿村的室内人居环境分析可见,这些长寿村内古建筑的墙体天井、门窗等建构形式,以及所采用的营造材料,大多属于被动式的热环境调节方式。因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更应注重建筑构造细节,同时多吸取传统材料的优点,将古建筑的被动式热环境调节方式引到现代建筑之中,比如多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方式,来营造舒适而健康的室内环境。

猜你喜欢

宁海县人居宁波市
宁海县黄坛益良五金厂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宁海县黄坛益良有限公司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