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3-23崔玉龙汪海波

山西建筑 2018年21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时岩土

崔玉龙 汪海波 宗 琦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大规模展开,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1]。中南大学于2002年率先开设,随后山东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也逐步开设了该专业,到2018年为止,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已达60余所。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地质、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等传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以工程地质学、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岩土力学、基础工程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工程地质测绘、地质钻探、物探等为技术手段,需要有扎实的地质学、力学、材料科学和机械理论等基础知识。

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适应新兴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达成度,以往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需进行改革,特别是要结合专业特点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2]。

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学时过少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专业课的学分逐渐减少,《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由早期的64学时减至48学时,有些高校甚至减为32学时,课程设计由4周减至2周。一些高校认为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该课程专业相关性不如岩土工程或者工程地质专业,甚至取消了课程设计。过少的教学学时一方面影响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影响教师教学的详细程度,最终势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1.2 缺乏适合该专业的对口教材

目前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教材主要来源于一些专业实力较强的地质类院校,他们编写的教材主要是针对岩土工程、工程地质专业。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来说,这些教材存在内容过多、针对性较弱的问题。不仅如此,随着勘察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但是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上所能体现的这方面最新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3]。另外,这些教材对于新版本的规范没有进行更新,也没有加入近年来出版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相关规范,比如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CJJ 221—2015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一些高校在编制教学大纲的时候,没有考虑专业方向特色,相近专业都是采用一部教材、一套内容的授课方式,不同的专业教学大纲完全一样,只能靠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调整教学内容。

1.3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相比本专业的其他专业必修课程,比如《地下建筑结构》《深基坑工程》等,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将该课程与《工程地质学》归为一类,认为只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应付考试,不能深刻理解并应用到工程中去。另外,一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动力,对本课程学习的自我要求较松懈,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更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培养目的在于岩土工程实践,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勘察技能和方法,最终能够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学生缺乏对各项勘察技术、勘察方法和勘察机械的感性认识。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原本就内容宽泛、规范条文琐碎繁杂,枯燥的“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模式更加降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极差。

2 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式

2.1 结合专业特点,突出教学重点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建设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解决方案建议;为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4,5]。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大纲,尽可能选择与本专业相近的教材,由于大部分教材内容可能涉及多个行业,教师要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自身的专业内容有所侧重的讲解。通常《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内容可分为三篇:第一篇为技术方法,第二篇为场地评价与勘察,第三篇为各类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第一篇和第二篇为课程的基础部分,讲述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种勘察技术,第三篇为工程实践部分,讲述各类工程的勘察要点。教材内容较多,在总课时受限的情况下,授课教师要根据本校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剔除该课程与已开课程重复的内容,在剩下的内容中选择自己的教学重点。

2.2 以项目为导向,加强案例教学

项目导向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勘察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6]。其优点是让学生先接触项目,与老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勘察工作或者一份勘察报告,该过程中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学习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勘察技术、勘察方法,掌握各类项目尤其是自己所学专业涉及项目的勘察要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作用,极大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实际的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来,尤其是本城市、学校附近、本专业项目的工程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岩土工程勘察中特殊土的勘察章节,将学生带到学校正在建设的家属区建筑场地,认识江淮地区膨胀土土性,现场进行勘察要点的讲解,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尽管教学大纲、课程学时、实习经费等不允许学生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或者课程设计,这些就近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可以自发的参观甚至去工地实习,增加学生对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的感性认识。

2.3 改变课程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教学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考试题型多为名词解释、简答和填空题,考察的内容多是基本概念、纯知识性的题目,重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考察,轻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察。在出试卷时要减少纯概念性、知识性的题目,增加综合分析的题目。或者采用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到50%,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中考勤占10%、课堂纪律(重点监督玩手机现象)占10%、小组勘察报告的编写与讨论占20%,在教学过程布置三次作业成绩占10%,课程考核重视对学生编写勘察报告能力的考核。

3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勘察方法及各类场地的勘察要点,该课程内容宽泛、涉及学科较多、工程实用性强。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来说,《岩土工程勘察》虽然被定为专业必修课,但是课时设置较少,甚至取消了课程设计。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几项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结合专业特点,突出教学重点;以项目为导向,加强案例教学;改变课程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以期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学时岩土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