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中药饮片在库养护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2018-03-23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100038杨志长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饮片中药饮片霉菌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100038)杨志长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的制成品,可以直接供应调剂配方、煎制汤剂或作为制剂原料。药品的贮存保管是否妥当直接影响其质量、临床疗效甚至患者安危。药品在库养护指的是药品在仓库贮存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对防止药品变质,减少经济上的损失,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有着重要意义。中药饮片在库期间容易发生变异现象。中药饮片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

1 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中药饮片在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有以下几种:①虫蛀。指中药饮片被虫蛀蚀的现象。②霉变。指中药饮片受潮后引发寄生在其表面或内部的霉菌大量繁殖,导致发霉的现象。③泛油,习称“走油”。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受潮、或贮藏保管不善时其表面反软、发黏、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④变色。指药材、饮片的色泽起了变化,如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等。⑤气味散失。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⑥风化。指某些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类,经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变为非结晶状的无水物质,从而变为粉末状,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⑦潮解,习称返潮、回潮。是指固体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表面逐渐湿润并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⑧粘连。指有些固体饮片,由于熔点较低,遇热则发黏而粘连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改变的现象,如芦荟、乳香、没药等。⑨腐烂。指某些新鲜的药材或饮片,因受温度和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引起闷热,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和活动而导致腐烂败坏的现象。饮片一经腐烂,即不能再入药。

2 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2.1 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①水分:一般饮片均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含水量则与其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水分过高,饮片就会发生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等。反之,若水分过低,饮片就会发生风化、走味、泛油、干裂、脆化等现象。②淀粉:含淀粉较多的饮片,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容易虫蛀、霉变。③黏液质:黏液质遇水后会膨胀发热,既易于发酵,又是微生物、虫卵的营养物质。因此,含黏液质的饮片也易于发霉、生虫。如枸杞子等。④油脂:含油脂的饮片,若经常与空气、日光、湿气等接触,油脂氧化,油脂氧化而产生氧化物,继而产生酸性物质,逐渐发生异味。油脂也易在酯酶影响下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而具有异味,如桃仁、杏仁等。⑤挥发油:含挥发油的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浓郁气味,但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便会逐步挥发。长期与空气接触,随着油分的挥发,其气味也会随之减弱。⑥色素:一般饮片都含有不同的色素,特别是花类饮片。颜色从外观反映了饮片的质量,不仅作为鉴别中药品质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直接关系到药材加工质量的优劣。但有些色素很不稳定,易受到日光、空气等影响而遭到破坏,受潮后也易发霉变色,如月季花、玫瑰花。

2.2 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①温度:温度对药物变质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在25℃上下时贮藏中的中药一般都比较稳定。当温度升高,饮片易生虫、霉变。当温度在35℃以上,促使药材的水分蒸发,致降低含水量和重量。如果温度过低,对某些新鲜的药物或某些含水量较多的药物,也会产生有害的影响。②湿度:湿度是影响药物质量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一般炮制品的绝对含水量应控制在7%~13%,贮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最好控制在70%以下,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5%,温度30℃很多饮片都能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本身含水量增加,导致霉变现象的产生。但当相对湿度达不到60%时,饮片的含水量又易逐渐降低,含结晶水的药物易失去结晶水而风化。③日光:日光中由于其红外线的热力作用,必然会引起温度的升高,所以日光是使中药变色、气味散失、挥发、风化、泛油的因素之一。④空气:空气中氧和臭氧对中药的变异起着重要作用,以氧化反应最为主要。如常见的牡丹皮、大黄、黄精等颜色变深,就是因为所含的鞣质、油脂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使质量发生变化。⑤霉菌:霉菌是指真菌中不形成大的子实体的全部丝状菌类,常寄生于机体或腐生于粮食、食品、中药或其他产品上使之发霉变质。⑥害虫:温度在18℃~35℃,药材含水量达13%以上及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最利于常见害虫的繁殖生长。⑦包装容器:合理选择适当的容器贮藏药品,不仅可以保护药品的和清洁,而且还能防止微生物(霉菌)、虫害等的侵蚀,保证药品质量。⑧贮存时间:贮藏中的中药材或饮片,如果时间过长,虽不会发生某种明显的质变,但会出现品质降低,甚至失效。因此为保证药品质量,减少损失,保证用药安全,药品不宜长时间贮存,要做到先产先出。

3 中药饮片的贮藏

中药饮片仓库应当有与使用量相适应的面积,具备通风、调温、调湿、防潮、防虫、防鼠等条件及措施,应当定期进行中药饮片养护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确保中药饮片质量。首先药材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后,由于横截面积增加,与外界空气接触面扩大,吸湿及污染的机会也增多,因此应将饮片的水分严格控制在7%~13%,且须根据饮片及所辅料的性质,选用适当的容器贮存。饮片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室温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饮片的贮藏容器必须合适,一般可贮藏于木箱、纤维纸箱中,最好置于严密封口的铁罐、铁桶中,以防止湿气的侵入。有些则可置于陶瓷罐、缸或瓮中,并加入石灰或硅胶等干燥剂。至于量多者可暂时用竹篓、筐贮存,但不宜久放,以免霉蛀。对于含不同性质化学成分或用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饮片,可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贮存方法。

4 中药饮片的养护

4.1 传统养护技术 传统养护技术具有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等优点,是目前饮片贮存养护中重要的基础措施。

清洁养护法:搞好中药与仓库的清洁卫生是一切防治工作的基础。由于搞好清洁卫生可以杜绝害虫感染,恶化害虫的生活条件,因此清洁卫生是防止仓虫入侵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

除湿养护法:通过养护技术来改变库房的小环境,或利用自然吸湿物,如生石灰等在密封不严条件下吸湿,可起到抑制害虫和霉菌生长的作用。常用的方法有通风法和吸湿防潮法。

密封(密闭)养护法:采用密封或密闭养护的目的是使饮片及其炮制品与外界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光线、细菌、害虫等隔离,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药物的影响,保持饮片的原有质量,以防虫蛀、霉变。但在密封前饮片的水分不应超过安全值,且无变质现象,否则反而会有利于霉变虫蛀的发生。一般可以分为容器密封,罩账密封和库房密封三类。

低温养护法:采用低温(2℃~10℃)贮存饮片,就可以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有些贵重中药也多采用低温养护。

对抗贮存法:也称异性对抗驱虫养护,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止虫蛀、霉变的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物,如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蛤蚧与花椒同贮,土鳖虫与大蒜同贮,人参与细辛同贮,冰片与灯芯草同贮,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等。

高温养护法:中药害虫对高温的抵抗力均很差,因此采用高温(如暴晒或烘烤)贮存中药饮片,可有效地防止虫害的侵袭。但必须注意的是,含挥发油的饮片烘烤时温度不宜超过60℃,以免影响饮片的质量。

4.2 现代养护技术 干燥养护技术:干燥养护技术又可分为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等数种。

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是将药材置于密闭的容器内,人为地造成低氧状态,或人为地造成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状态。药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使原有的害虫窒息或中毒死亡,微生物的繁殖及药材自身呼吸需要的氧气都受到了抑制并且阻隔了潮湿空气对药材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被贮藏的中药饮片品质的稳定,防止了药材的质变。气调养护不仅可以杀虫、防霉,还能保持药材原有的色、味,减少成分损失。在高温季节里,还能有效地防止走油、变色等现象发生。气调养护费用低,不污染环境,保存质量好,容易管理,是一项科学而经济的养护方法。

60CO-γ 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养护技术:应用放射性60CO产生的γ射线或加速产生的β射线辐照药材时,附着的霉菌、害虫吸收放射能和电荷,很快引起分子电离,从而产生自由基。这种自由基经由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反应过程,诱发化学的各种过程,使机体内的水、蛋白质、核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发生不可逆变化,导致生物酶失活,生理生化反应延缓或停止,新陈代谢中断,霉菌和害虫死亡。

包装防霉养护法:即将无菌包装用于中药材和饮片的包装。

气暮防潮养护技术:气暮,又称气帘或气闸是装于仓库房门上,配合自动门以防止库内冷空气排出库外、库外热空气又侵入库内的装置。它是利用蒸汽杀灭中药材及饮片中所含的霉菌、杂菌及害虫的一种方法。可分为低温长时灭菌、亚高温短时灭菌及超高温瞬时灭菌三种。

气体灭菌养护技术:气体灭菌主要是指环氧乙烷防霉技术及混合气体防霉技术。

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是利用某些中药的挥发油,使其挥发,熏蒸其他药材或饮片,起到抑制和灭菌作用的一种方法。具有迅速破坏霉菌结构,使霉菌孢子脱落、分解,从而起到杀灭霉菌,并抑制其繁殖的作用。对中药表面色泽、气味均无明显改变。其中以荜澄茄、丁香挥发油的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饮片的质量、临床疗效及患者安危。因此做好中药饮片的贮存养护工作事关重要。只有在详细掌握了每一种中药质量变异现象,了解引起每一种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选择适当的贮存、养护技术,才能确保药品质量。贮存、养护是在库药品保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对防止药品变质,减少经济上的损失,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饮片中药饮片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
青霉菌柚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