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屋,一种美丽乡愁

2018-03-23

农业知识 2018年12期
关键词:萧何小城镇县城

懂事时起,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年代,一家五口挤住一间占地32平方米的农村土木瓦房,似也不觉拥挤。不攀比,无虚荣。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生活水平低下,幸福感却也不减当下。当时,父亲是县进修学校干部,母亲是工厂职工,家庭月收入不足130元,虽说那时钱“值钱”,需应付一家温饱生计及我姐弟仨在校求学费用,却也时常捉襟见肘。这间农村土木瓦房记录着父亲生前身后事,也记录着我们孩提时代的纯真、欢笑、泪水与勤奋。

父亲是讲原则的人。一次,同桌送我一把铅笔刀,只因考场上允许他偷看我的答题。父亲获悉后严肃批评了我,责令我立即退还“贿品”。说我犯了双重错误:一不该让同桌偷看答题,貌似帮他实为害他;二不该随便收受他人物品,这种不道德行为跟官员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没有两样。儿时记忆中的父亲是“故事大王”,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萧何拒置豪宅”故事记忆犹新——西汉开国丞相萧何受封食邑一万余户,权倾朝野,据其权势,足以在京城内大兴土木、置办田产,可萧何却只在终南山买了几间没有院墙的茅屋。有人问他为何不在京城置办豪宅?他说:“我居住茅屋,如果我的子孙贤良,可传我的俭朴家风;如果子孙不贤,房子再好,也要被权贵侵夺去。”

1983年,我小学毕业,赴离家5公里外的县城中学就读。正暗自欣喜可得父亲照顾,一纸调令将父亲从县城调回农村老家中学。与父爱失之交臂,心中着实伤感。翌年秋天,父亲偶发风寒,罹患绝症辞世。真后悔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待我风尘仆仆赶回家中,病榻上的父亲已沉沉进入了永恒的睡乡。

父亲生前对于我们的学业期待颇高,曾这样对我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这代人生活在内忧外患年代,吃不饱、穿不暖、居无定所,读书是一种奢望。如今,学习条件这么好,没有任何理由不用功读书。比如你,将来至少得是研究生,出国留学,当一名中国驻美大使馆外交官!”父亲病逝后,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学业前途身不由己地发生方向性改变,不由自主选择了就读中专以提前就业养家糊口这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捷径。我终究未能兑现当初对父亲的承诺,每常念此,未免心生愧疚。

10年后举家搬离村子,到5公里开外小城镇租房经营图书文具生意。说是举家,其实只有我和母亲俩——姐妹已相继出嫁。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离开农村老屋那一刻,心中油然而生落寞感——姐妹劳燕分飞,曾经五口之家的温馨场景自此一去不复返,而这间承载着家庭欢愉苦悲以及孩提时代童真、欢笑、泪水、勤奋的农村老屋,从今往后也将成为蜘蛛、蚊蝇的活动场所。

因图书文具生意红火,我不到三年即盈利6万多元。有了这“第一桶金”,心底萌生购房念头,便于1997年10月买下一间48平米二层砖混楼房。乔迁当天,好友文海烂醉如泥,嘴里絮絮叨念:“我养猪、经营照相馆、拉货运载,样样赚不到多少钱。你小子真行!未娶媳妇先买新房,未成家先立业。这真真叫做‘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呐!”文海一席醉话,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

儿子到了上幼儿园年龄。看着同事、朋友纷纷将孩子往县城学校送,俺也不想落后,卖掉小城镇老屋后到县城买新房,实现第二次迁居。眼瞅着风雨同舟逾六载的小城镇老屋顷刻间易主,一股剪不断理还乱的莫名伤感涌上心头。毕竟,这间老屋见证过我的白手创业艰辛、“少年得志”豪情、“爱情来敲门”悸动、稚儿诞生窃喜……迁居当天,我特意借来相机给老屋拍个照,不为别的,只为备存日后的旷日持久回忆。

老屋,一种美丽乡愁。它们既像苦涩中带着香醇的咖啡,又像深林里默默吐芳的幽兰,总会给日后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次追忆带来心灵慰藉和情绪安抚,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催人奋进、令人向往。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老屋就是“最小的国”,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带来永久安居福佑,其属“美丽乡愁百宝箱”。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富老不如贫少,美游不如恶归”,对于一间老屋、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纵使时代再怎么发展、生活境遇再怎么改善,唯有“不忘记走过的路,不忘记走过的过去,不忘记为什么出发”,才能让前行的道路走得更远、更踏实、更有自信底气。

记住“老屋”,记住美丽的乡愁,记住文明血脉中丝丝缕缕的家国情怀,劈波斩浪、砥砺前行,共筑安居福祉,共享无违我心、无怨无悔的出彩人生。(张少华)

猜你喜欢

萧何小城镇县城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太原古县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萧何为何不愿当头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好朋友就是相爱相杀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