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2018-03-22冯会娟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复式条形统计图

冯会娟

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要让孩子“亲近”数据,加强对孩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培养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要让孩子“亲近”数据,加強对孩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呢?

一、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

(一)什么是“数据”

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处理的数据主要是用数来表达的,当然这些数都是有实际背景的。脱离实际问题的单纯的数的研究是数与代数的内容,不是统计的内容。但是,这些年随着信息的迅速增长,我们需要扩大对数据的认识。事实上,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这个载体包括数,也包括言语、信号、图像,凡是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

(二)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有关数据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数据的某种“领悟”、由数据去作出推测的意识、以及对于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体会和认识。

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二、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原因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其中,学会学习中的数字学习,强调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二)新、旧课标在“统计与概率”这一版块的要求与区别

在“统计与概率”板块的核心词由“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观念”(旧):强调的是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数据分析观念”(新):改变过去这一概念含义较“泛”,体现统计与概率的本质意义不够鲜明的弱点,而将该部分内容聚焦于“数据分析”。

(三)数据分析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渗透分类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和统计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统计思想。

(四)现实生活的需要

一个“读图时代”,为了能在这个“读图时代”里更好地生存,首先就必须能从大量的“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统计各大城市蔬菜的价格,从中更可能多的提取信息,能为老板提供商机。对世界人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能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其中蕴含商机、出口量、税收、政治动荡、种族的延续等信息。为能够在这个信息数据时代更好的生存,就必须从小树立数据分析观念。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一)优选素材,诱发学生数据分析的动机,使学生愿意参与数据分析活动

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在素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所选的素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是学生喜欢的、关注的、熟悉的,比如学校参加课辅活动学生人数,城乡人口,学校学生人数的变化,身高情况的变化等等;教师要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关注的、真实的素材,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活动情境,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数据分析当中来。

(二)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愿意亲近数据,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比如:《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少?”《折线统计图》中数量有什么变化?开始提取的信息可以是不基于计算的信息,只是基于关系(最多、最少等)的信息,这个是非常必要的。

紧接着,《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哪个项目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多?哪个项目相差最少?《折线统计图》数量的变化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有什么感想?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还原真实原因,感受其中蕴含的信息。学生在充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以及统计的作用等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在教学中,学生这种活动从事多了,不断地获取信息,就会逐渐“亲近”数据,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

(三)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涉及如何收集数据和如何处理数据的方法,前者指数据的调查、获取,后者指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如:“你能用这个优势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发现新的信息吗?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并且能够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是脱离问题背景。单纯地强调一些概念、方法的掌握。

总之,我们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对数据产生亲切感,愿意去分析数据,提取信息,遇到问题愿意去收集数据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给学生科学严谨的教学品质的濡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模版生物质颗粒成型机设计
不同杀青处理对条形“宜宾早茶”品质的影响
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聚焦“复式教学”特点 精准支持教师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复式教学
小花园
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条形”统计图速成变身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