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简析

2018-03-22高得莲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高得莲

摘要:化学是一项基础性的自然学科,涉及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来联系学生的学习基础,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丰富多彩,不断活跃学生的课堂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促进学生化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化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传统化学教学中大多是基于课本知识,依赖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觉难度大,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多感官的刺激,更好的活跃学生的課堂学习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活生生”的化学知识,更好的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比如在教学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石灰石、熟石灰进行分析鉴别,首先展示石灰石、熟石灰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到其各自的物理性质,比如生石灰是白色固体耐火难容,熟石灰是白色固体粉末状物质。之后再通过视频演示将生石灰加水的过程,通过生石灰加水沸腾的场面让学生认识到生石灰的化学性质,之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CaO + H2O = Ca(OH)2的方程式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原理,认识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差异。这样的模式既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引导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与运用,还能够活跃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深化学生学习体验

化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物质、很多生活现象都在产生化学反应。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方式进行化学知识的分析、演示,更好的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化学原理的整体理解。

比如在教学“氧气”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物知识,认识到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宏观的角度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氧气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丰富学生对于氧气知识的整体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案例分析,认识到氧气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比如铁器氧化后会生锈,导致器物损坏;另外脂氧化也会引起的脂肪变质、变味,比如肉类、食品的氧化甚至导致中毒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实验现象、实验过程的演示,通过将微观的实验过程放大、将宏观的化学反应缩小的形式来丰富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化学现象的整体理解。比如在教学物质构成知识的时候,单纯的课本知识过于抽象,而分子、原子、离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难度较大。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通过科普视频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从物质到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通过构成物质要素的逐级划分,让学生“亲眼”看到构成分子的原子,看到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分子扩散的动画,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到微观角度对于化学概念有一个更为全面、科学的理解。更好的深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新体验。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容量

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描述、讲述化学概念、化学知识,还要板书重点内容、板书练习题,板书的过程就占据了很多的时间。而化学知识点多、课堂时间有限,如果不能提升课堂容量,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有不少的难度较大的化学实验,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实验过程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课堂容量不足的问题。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将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输入课件,将相关的知识点、知识链接、化学现象、化学案例、练习题等知识全部打包,这样一来,课堂上就能够结合需求进行调用,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的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特别是在开展一些比较困难实施的实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演示这一渠道,让学生能够“亲历”化学反应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物质构成”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电解水”实验进行实验演示。比如我们就可以先播放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电解水其实就是正极产生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负极产生氢气(能够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的过程。之后再通过视频模拟演示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又各自相互结合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在这个过程中,简单的媒体演示就能够将物质、分子、原子的转化展示的淋漓尽致,将几节课的知识进行整合,便于学生更好的、更全面的、更科学地理解相关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学习渠道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的化学教学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也要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与学习范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习惯。比如我们要将重点、难点知识做成微课视频,通过课件的白板演示、电子邮箱、QQ群文件等方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结合自身的知识盲区进行观看、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科普知识,比如怎么防止食物腐败、怎么减缓电池损耗、怎么饮食更为健康、怎么应对突发危险(炒菜起火、煤气中毒)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科学运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展化学课堂的时空范围。引导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能够有效运用相关学习模式来开展相关的化学知识学习。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看的化学相关的电视节目、魔术视频、生活窍门,引导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之,化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更加有效,最终促进他们化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世功, 高文娟. 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s1)

[2]易志华. 关于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J]. 新课程(中学), 2017(9)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