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非模板面收面施工技术

2018-03-22李长坤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8期
关键词:墙柱抹面板面

李长坤

(北京燕化天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25 02)

0 引言

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成型主要取决于模板设计与安装,而大部分墙、柱、梁、板等构件的上表面一般不考虑设置模板,浇筑时属于裸露面。对于上部敞口的非模板面,虽有直接外露、装修覆盖与后续接茬之分,但为保证构件成型尺寸、接茬效果和观感质量,均需进行收面。由于板面面积大,受关注程度高,其收面措施普遍得到重视,施工规范中也有相应要求[1],但实际工程中仍存在收面不及时、标高准度差、平整难控制等问题;对于墙、柱、梁上部的小面非模板面,收面往往被忽视,常出现尺寸不准、面层不密实、观感质量差等现象。针对板面收面、墙柱梁顶面收面2种类型,结合收面准备、收面工具、收面手法、收面时机等要素明确相应的技术措施,并从保障落实角度提出专题交底、专人收面、专项监督等管理措施,期望收面工作能够得到重视,收面质量能够有所提高。

1 收面的作用

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时的非模板面成型后,一是直接外露,构件外部不做装饰,需经受长期风吹日晒考验;二是被装修覆盖,构件作为饰面基层,应该保证刷涂料、抹砂浆、贴瓷砖、挂石材等作业的顺利开展;三是用作后续接茬,收面部位是连续构件的施工缝,应满足下一步模板支设及混凝土接缝要求。为此混凝土收面的作用如下。

1)保证构件成型尺寸准确 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是依靠钢筋骨架和混凝土形状发挥作用,外围尺寸满足是实现构件有效受力的必备条件之一,尺寸过小或过大,不仅改变了设计受力状况,而且增大了后续作业难度。因此,在借助模板成型构件的基础上,非模板面需通过混凝土终凝前的准确收面达到尺寸要求。

2)满足后续接茬施工需要 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大部分是通过构件组合实现建(构)筑物功能需求,限于施工技术和作业条件,连续构件往往不能一次完成浇筑,向上延伸的构件需要在某一位置预先设定水平施工缝,此处非模板面收面的标高、平整度、密实度与模板支设、混凝土接缝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接茬效果。

3)达到实体观感质量要求 无论是直接外露构件或是装修覆盖构件,成型后都应达到密实、平整、线角顺直、不露筋、无裂缝。非模板面仅依靠浇筑控量、振捣到位、表面流平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必须通过抹平压实减少混凝土沉缩裂缝[2],并通过细致收面,在保证标高位置准确的基础上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外观缺陷的出现。

2 板面收面

2.1 基本要求

1)复查模板钢筋 板侧模上口标高不能低于板面标高,钢筋与暗埋管交叉部位要满足保护层厚度需要。

2)设置控制标识 在模板及钢筋上做出上表面标高线,并在钢筋向上100 mm部位标出检查控制线。标线应细而长、色彩鲜明、位置突出,根据需要在浇筑范围的四周及中间部位布置不少于5处标识。大面积楼面可附加采取拉线控制及针状标尺测控措施。

3)安排收面人员 事先明确收面人员,并督促其提前熟悉标识位置、准备收面工具、了解收面顺序。

4)备齐收面工具 按照预定的收面方案,提前准备大杠、木抹子、铁抹子、专用抹子、抹光机等工具,以及尺子、小线、针状标尺、塑料薄膜、扫帚等辅助用具。

5)均匀布料 对即将形成裸露表面的混凝土要边布料、边振捣、边找平,避免布料高差较大造成刮平困难。

6)明确收面顺序 依据浇筑顺序图,结合实际浇筑情况,遵循先浇筑先抹压、后浇筑后抹压的原则。

7)把握收面时机 每次浇筑均要求混凝土供应单位提供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并结合观察确定收面时机。振捣完毕待混凝土稍收水时开始找平;表面收水、踩上去不会明显下沉时初凝完成;表面稍硬、按压手印不明显时接近终凝。

8)加强局部收面 板面有向上延伸的墙柱时,为保证上部墙柱混凝土根部不漏浆,在板面与墙柱模板接触范围内,收面平整度要更加精准,并需用铁抹子压光。

2.2 人工收面

2.2.1 二次抹压法

1)第1次抹面应结合大杠找平、木抹子压实以满足尺寸和平整要求。找平应以事先制作的标识为准,用大杠左右反复找平,面积大、标识少时可通过拉线予以辅助,同时用木抹子配合,局部赶压平整密实,并采取措施把板面明水吸掉或赶走。

2)第2次抹面需铁抹子压光磨平2遍或木抹子抹平搓毛2遍达到观感要求。第2次抹面时机掌握最重要。二次抹面重点对混凝土初凝后产生的塑形收缩裂缝进行封闭抹压。有拉毛需要时可用扫帚蘸水在终凝前完成。

2.2.2 原浆覆膜法

1)混凝土应采用较小坍落度,使混凝土初凝前在抹面找平时拌合物不能太稀,且覆盖塑料薄膜时板面水分不能太多;薄膜应成卷,便于朝一个方向顺序铺设,减少覆膜时产生脚印。

2)抹面找平应在初凝前进行,采取大杠初步找平、木抹子压实、大杠细致找平3个步骤。初凝前的抹面找平与二次抹压法的第1次抹面手法相同,因为不再有第2次抹面找补缺陷,平整度要求更高,因此最后还需再用大杠细致找平。

3)铺设覆膜应在终凝前进行,采取倒退滚铺薄膜、边退边去脚印、2幅薄膜压接的措施。倒退滚铺便于在薄膜敷设前操作人员能够用木抹子把自己踩踏的脚印抹平;2幅薄膜压接利于保水养护,压接宽度不宜小于5 mm。冬施期间,保温材料可随薄膜一同铺设。覆膜完成后,应采取封闭措施,禁止人员进入板面,待混凝土终凝后再审批放行。覆膜14D后可去除,并应把粘留在板面上的塑料薄膜清理干净。

2.3 机械抹面

2.3.1 找平与提浆

1)运用大杠反复刮抹找平,并配合木抹子抹平压实。找平过程需依照标识、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标高和平整度。

2)为使抹光机抹压有效产生浆膜,应在找平的同时进行提浆。对于面层浆液较少的部位,可采用木抹子反复拍打提浆,突出石子可拍入或挑出并抹平。

2.3.2 粗抹与精抹

机械抹面应在人工基本找平、混凝土达到初凝时间后开始,且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分粗抹、精抹2个阶段。操作人员要穿软平底鞋,抹光机打磨不到的边角部分可配合人工抹压,有拉毛要求的应紧随最后一遍精抹进行。

1)人员踩踏上去不会出现明显下沉时开始粗抹。抹光机采用圆盘抹压,不少于2遍。从先浇筑一边开始形成一个抹压带,然后顺序压接抹压。遇有突出石子,剔除后用混凝土原浆修补。每遍结束后,用水准仪配合检查标高和平整度,不平整处用大杠进一步刮抹整平,并用铁抹子细致找平。每遍均要达到抹平压实、原浆冒出,到混凝土表面明水蒸发后再进行下一次施抹[3]。

2)待表面稍硬、手按有印时开始精抹。抹光机圆盘更换为叶片,抹压不少于2遍,每一遍抹压前要调节叶片与地面的角度,每一遍抹压后要检查平整密实情况,必要时进行修整[4]。

3 墙柱梁顶面收面

因为墙柱梁顶面面积一般不大,独立顶面收面常被忽视;板平顶面虽与板面收面一同进行,但中间楼层的墙柱因有竖向钢筋分布其中,操作难度较大,也容易被忽略。墙柱梁顶面仍需在初凝前、终凝前分2次收面,达到抹平压实要求。对于有竖向钢筋的墙柱部位应采取专门收面措施,且不能采取在初凝后划出毛面代替终凝后剔浆凿毛的方法。

3.1 板平顶面收面

在同一次混凝土浇筑中,与板联系在一起且上表面与板面平齐的墙柱梁顶面,可与板面一同考虑收面。

1)顶面标高按板面标识控制,精准收面范围内标识需加密,并要事先复查梁板及主次梁交接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收面时机随同板面。顶面无钢筋伸出时,视同板面收面;顶面有钢筋伸出时,钢筋密集处应制作能进入钢筋内的专用窄幅木抹子抹平压实。

3.2 独立顶面收面

在同一次混凝土浇筑中,墙柱梁顶面四周无楼板连接,或高出相连板面时,应单独考虑收面。

1)支模时一般设定混凝土浇筑到模板顶面。当模板高出浇筑标高时,应在模板内侧画出混凝土收面的标高控制线。当顶面平整度要求精度高时,可在标高控制线处固定一圈米厘条保证精准收面。

2)顶面无钢筋伸出时,初凝前采用木抹子找平,终凝前采用铁抹子压光;顶面有钢筋伸出时,使用专用窄幅木抹子,在初凝前、终凝前分2次抹平压实。初凝前收面应重点根据标高控制移出多余混凝土、补足亏欠混凝土。

4 收面管理措施

1)开展专题交底 在每一次对混凝土工进行技术交底时,都应把混凝土收面作为一个专题,分别针对不同构件讲清楚各自的尺寸控制标识、收面运用工具、收面总体方法、收面时机掌握、收面具体手法等事宜。专题交底能够引起对收面工作的重视。

2)安排专人收面 在同一次混凝土浇筑中,采取专人专职收面的措施,能够使收面人员专心致志工作、相互默契配合、盯紧收面时机、仔细找准标识、保证收面连续、做到手法一致。实行专人收面便于分清责任,易于查找问题。

3)实行专项监督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标识设置、工具准备、人员到位等情况;浇筑时应检查起始时机、收面顺序、操作手法、尺寸控制等情况;浇筑后应重点检查人员保证及连续工作等情况。因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后,仍需少量人员进行较长时间收面,管理人员应旁站监督到收面结束[5]。

5 结语

1)要认识到收面对保证构件成型尺寸、接茬效果和观感质量的作用,并通过专题交底、专人收面、专项监督提高收面成形效果,减少后续处理工作。

2)板面收面应根据板面拉毛与否、板面面积大小等条件,确定采取二次抹压法、原浆覆膜法或机械抹面法。

3)不能忽视墙柱梁顶面收面,尤其是接茬面的收面。应分别针对板平顶面收面、独立顶面收面采取控制标高、平整度和密实度的措施。

猜你喜欢

墙柱抹面板面
外墙素混凝土抹面竖纹凿毛技术应用
外墙外保温系统透气性抹面胶浆的研究
美味老翟板面
历史建筑砂浆抹面保护修复建议
墙柱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探讨
浅谈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石质边坡渠道防渗减糙设计
电解机组洗涤喷嘴布置方法研究
探讨墙柱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
板面的故事
各种典型边界FGM矩形板面内自由振动的二维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