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字考论*
——两版《甲骨文字研究》的研究系列之一

2018-03-21李凤英

郭沫若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郭沫若甲骨文

李凤英

(太原师范学院 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45)

一、两版《甲骨文字研究》及其对“”的考释

《甲骨文字研究》是郭沫若于一九二九年八月写成于日本的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著,一九三一年五月由上海大東书局出版,一九五二年由人民出版社出了第二版。郭沫若在《重印弁言》中称:

本书在整理的时候,除上述删去了九篇,增加了一篇之外,我把原有的序文和两篇后叙都删去了。保留下来的几篇在文字和引证上也略有些改削和补充……

把同页收的第三片释写为:

并在《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三卷》中进一步作注:

“羊甲”即《史记》之“陽甲”,羊陽古通,《漢書·古今人表》有“樂陽”,師古注即“樂羊”。漢《绥民校尉碑》:“治《欧羊尚书》”,“欧羊”即“欧陽”,皆其例矣

卜辞有“曰南庚曰羊甲”六字,羊甲在南庚之次,则其即陽甲審矣。

(《合集》三七八正)

对郭沫若的这一观点,后来的学者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下面试就相关的论点及其论证过程作一检讨。

二、关于“”、“”、“敬”字形的进一步研究

商承祚在《殷契佚存》三十一页上称:

从现有的甲骨文、金文材料看来,找不到任何一个字是金文作跽着的人形,而甲骨文字形不是人字或由人组成的字。因此,李旦丘的说法也只能是一种推测。王玉哲在《试论商代“兄终弟及”的继统法与殷商前期的社会性质》一文中认为:

(4)晚期卜辞和金文中的羌字上部所从的羊角形讹变为从羊,小篆因袭未变,许氏遂根据已经讹变的羌字误解为“从人从羊,羊亦声”的合体形声字。

看起来,这确是一个有背常理的现象。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这样认为:

羌为与夏同族之人,商革夏命,因此俘虏其子民为奴隶并作为主要的人牲来源。

羌方应理解为一流动的遊牧民族,羌是他们的種姓。

卜辞中有:“贞:多羌獲(《合集》一五六)”用“多”修饰“羌”,也符合陈梦家的推测。

商之世次《史记》与三代世表每与卜辞有出入,不必困于成书而展转附会羌甲之为沃甲也。

而于省吾在《双剑誃殷契骈枝》中则认为:

于省吾氏谓不为音转则为形讹,此可以说明大多数之现象,然亦不必盖如是也。羌沃声韻悬隔(羌在十部陽韵沃在一部沃韵),于氏形讹之说亦极少可能也。

上述各种意见多用“不必”、“盖”、“可能”等字眼,说明问题还未最终有定论。吴其昌在《殷虚书契解诂》中认为:

3“.敬”字

狗之警夜多独任之,非如狩獵,岂待敺乎?

三、关于“”字的再思考

1、纸本文献中有关于“狗”的记载

据《淮南子·坠形训》记载:

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为鱼在其间。流黃、沃民在其北方三百里,狗国在其东。

何宁在《淮南子集解》中加案语:

《海内北经》云:“崑崙东有犬封国。”郭(璞)注:“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民也”。《经》又云:“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郭注:“言狗国也。”又见周书王会篇。王念孙云:“王肃曰:狗国,犬戎也。”

犬封国即犬戎国,又名狗国,所以名为狗国的原因是那里所生的男子其貌如狗。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蝟,状如狗,黃色。

清代郝懿行在“环狗”下作案语:“《伊尹四方令》云:‘正西昆仑狗国。’《易林》云穿胸狗邦即此也。《淮南·坠形训》有狗国。”

《山海经·大荒北经》又记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郭注:一作卞)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1]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A].郭沫若全集·考古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8册)[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3]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7册)[M].

[4]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7册)[M].

[5]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九,《王国维遗书》,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6]郭沫若.卜辞通纂[A].郭沫若全集·考古编[M].

[7]徐中舒.怎样考释古文字[A].常宗豪主编.古文字学论集(初编)[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4.

[8]商承祚.殷契佚存[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1册)[M].

[9]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A].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02卷)[M].

[10]李旦丘.铁云藏龟零拾[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3册)[M].

[11]王玉哲.试论商代“兄终弟及”的继统法与殷商前期的社会性质[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20册)[M].

[12]孙海波.甲骨文录[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2册)[M].

[14]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6]罗福颐.汉印文字征[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17]杨树达.耐林甲文说[M].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9册)[M].

[18]于省吾.双剑誃殷契骈枝[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8册)[M].

[19]孙海波.诚斋考释[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3册)[M].

[20]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3.

[21]吴其昌.殷虚书契解诂[A].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8册)[M].

[22]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鼎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3]何宁.淮南子集释·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4(]清)郝懿行.山海经箋疏·海内北经[M],成都:巴蜀书社,1985.

[25]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

猜你喜欢

郭沫若甲骨文
印象·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山茶花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甲骨文敦促欧盟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