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20牛慧芳

山西林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化空气

牛慧芳

(山西潞安智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46204)

1 园林绿化的意义

通过园林绿化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1.1 改善空气质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减少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过多造成的温室效应。

植物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亦可增加降水量;还可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从而降低气温,维持生态平衡。

城市绿地以其巨大的叶面、浓密的枝干,可以阻滞、过滤、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同时还能滞留、分散、吸收空气中各种有毒气体,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如,夹竹桃等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所以,在化工厂及公路旁种植夹竹桃,能起净化空气的作用。

1.2 减少噪音污染

现代城市的噪音污染愈演愈烈,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甚至是危害。声波在绿色植物中传播时,经树叶、树枝、枯枝落叶层等的反射和折射,会被消耗掉一部分能量,从而可以降低噪声。据测定,在没有树木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两侧树木成荫的街道上高5倍左右。

1.3 防风固沙

植物强大的根系能够吸收、储存来自土壤、大气中的水分,可以涵养水源、净化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在荒漠化地区种植绿色植物,其茂密的枝叶可有效阻挡风沙,减缓沙漠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

1.4 美化环境

各种植物千姿百态、颜色各异,可以极大地美化人居环境。人们身处其中,可以达到调节自身压力、促进内分泌系统正常循环、增加自身免疫力的功效。

2 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选择与生境不匹配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每种植物也都有适应其生长的最佳环境。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一些绿化工程,一味地追求美观,选择了不适应当地物候条件的植物;或是施工前,未认真审核苗木清单和施工图纸,盲目地选择植物品种,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如,适合在南方生长的椰子树,树姿优美、观赏价值高,但喜光照充足、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若种植在北方地区,即使在室内创造其适宜生长的环境,其生长效果也较差,甚至会出现植株弱小、死亡的现象。

2.2 重复施工造成资源浪费

施工前,一些绿化单位与建筑单位沟通不畅,不能充分了解绿化目标地的地形及土壤状况。绿化工程完工后,出现地形沉降、坑洼、不规则裂缝等,严重影响景观效果;或土壤条件较差,且未进行改良处理,造成植物生长受阻,影响景观效果。如此反工整改,不仅延误工期,影响苗木成活率,也会给企业增加工程成本。

2.3 缺乏地域特色

近年来受欧美园林绿化风格的影响,国内很多绿化工程的设计风格雷同,缺乏地域特色。一些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缺乏对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不能很好地融入周围建筑群,无法体现本地区文化特色。

2.4 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为节约工程成本,绿化施工队伍多为临时组建,聘请当地闲置劳动力,未经专业的学习培训,而且结算方式多为按日结算。在栽植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只追求成活率,未按照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忽视栽植质量和后期的养护管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

2.5 后期养护管理欠缺

园林绿化工程的栽植和养护是一个整体,养护是栽植的继承和延伸。但后期养护需要持续投入人力、财力,且其绿化效果是长期缓慢的。很多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对后期的养护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养护管理工作严重滞后,降低了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

3 对策

3.1 适地适树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规划设计时,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理特性和栽植地立地条件,在确保整体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本土树种。本土树种经过本地气候环境的长期考验,不仅适应性强,而且易种、易活、易管。如必须引进外来品种,则需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增加植株抗逆性,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在苗木规格和栽植密度方面也要合理配置。苗木规格和栽植密度较大,景观效果相对较理想。但从节约成本和后期养护管理的角度出发,尚需找到景观效果和成本的最佳搭配方式。

3.2 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

对于待建工程,配套绿化工程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对于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或是改建、扩建的绿化工程,绿化施工单位要切实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详细了解绿化目标地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对地形进行整理和堆筑,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由于土壤问题使植物无法健康生长的,应从土壤的pH值、粘性以及营养元素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3 创新绿化设计思路

遵从因地制宜的原则,打破常规的绿色设计理念,以营造地域特色为主要目标,对项目场地进行全面勘察和科学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发挥地形和环境空间的生态美。采取有地则宽,无地则窄的方式,注重点、带、片的结合,突出景观与生态的共融,在尊重科学种植的基础上追求观赏性、艺术性,构建远近呼应、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绿化体系,避免绿化设计照抄照搬和城市绿化功能雷同。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工程量,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其融入感和统一感。

3.4 提升施工队伍综合素质

施工队伍综合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应采用招投标制,选择具有一定资质和业绩的绿化施工单位。此外,参与管理和施工的人员要有责任心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技术培训、操作技术传授等方法,提升造林绿化队伍的技术水平;也可为绿化骨干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吸取先进的经验。通过知识积累和学习历练,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3.5 推行精细化管理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形成养护有计划、管理有规章、措施有保障、落实有监督的运行机制。严格考核监督,实行种、管、护一体化,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确保一次成活,一次成林,一次成型,一次成景。明确主体责任,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状,制定奖惩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园林绿化绿化空气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