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2018-03-19刘小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图书馆服务图书馆

刘小芳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服务;众创空间;“互联网+”

摘要:文章阐述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提出了“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可以开展的创新服务,重点介绍了图书馆众创网络空间的服务模式及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2-0074-03

1“互联网+”的提出及对图书馆的影响

1.1“互联网+”的提出及发展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于扬提出“互联网+”这一新名词。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至此,“互联网+”开始登上社会发展舞台。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将“互联网+”和行业的深度融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由此,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各行业充分利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纷纷探索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行业模式,如互联网+零售(淘宝模式)、互联网+金融(蚂蚁金服)、互联网+交通(滴滴出行)等。虽然“互联网+”能够将互联网的优势与传统行业相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但不同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

1.2“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

在“互联网+”发展态势如此良好的环境下,图书馆应如何有效利用国家推广“互联网+”这一有利契机,在现有基础上加大与互联网的融合力度,真正实现互联网与图书馆在资源、服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融合,这是图书馆界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互联网+图书馆”作为一种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服务模式,对于图书馆建设、服务创新、资源建設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2]。具体体现在:①服务成本降低。“互联网+”服务平台上提供的资源是免费开放的,并且不断更新,还提供插件功能等。图书馆可以直接利用该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不仅可以节约开发成本,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互联网+”平台还在不断开发、更新产品功能,可以为图书馆节约维护成本。②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相较于图书馆传统的海报、电子屏幕等宣传方式,“互联网+”服务平台上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他们能够快速传递并分享图书馆的各项活动。经过用户群的接力转发和分享,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将得到极大的推广,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也将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③数据结构变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收集分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量大、数据类型丰富,随着云计算、超级存储中心的出现,图书馆不仅可以存储海量数据,还可以分析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④服务多样化。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馆藏资源进行信息采集、存储、组织和管理,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可向多样化用户推送情景化、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应将空间、资源、用户、活动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以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向主动推送式、预测式方向转变,构建跨界融合的服务系统。

2“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可以开展的创新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对馆内服务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不断拓展和创新服务,形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特色服务。

2.1移动APP[3]

随着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移动APP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图书馆利用移动APP,既能为读者提供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又能聚集大批量读者,符合图书馆不断追求创新的理念。移动APP的设计要有良好的视觉要素,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布局界面浏览方式,操作界面需要简单直接,注重引导效果。图书馆利用移动APP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信息定制等服务外,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交流分享平台,变单一孤立服务为实时交互服务,为读者呈现全新的服务模式。

2.2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优质的服务,让用户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能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信息和服务。智慧图书馆需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跨界融合,实现图书馆发展的高级形态。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完善RFID图书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图书定位等各项细节,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云技术搭建自身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层,实现数据存储在云端,这样既能保证数据安全,又能省去购买服务器的资金和维护成本。

2.3新媒体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微博、微信、微课、微阅读等小微服务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微服务中的微是小而精的意思,即针对个体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文献资源优势,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新媒体主动推送给读者。图书馆可以建立微服务系统,不断丰富系统内的微资源,并通过电脑、移动客户端等设备主动实现个性化微服务模式,确保读者24小时均能获取相关信息,真正满足每一位读者的信息需求。

2.4新空间服务

近年来,随着信息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等各种不同形式空间的出现,许多图书馆进行空间布局改造,将实体建筑与空间服务相结合,形成结构开放、体制灵活、形式多样的服务体系,被称为图书馆“第三空间”。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利用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构建集计算机、网页和各种信息资源于一体的多元中心,并与其空间再造相结合,形成“互联网+图书馆”的新服务模式。

3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众创空间研究

3.1图书馆众创空间

创客空间作为图书馆“第三空间”在国内外发展迅速,旨在为创客们提供实现创意想法的场所。众创空间则是在创客空间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也是为创客们提供创新的场所,但众创空间更着重于为大众提供服务。科技部在《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5〕297号)[4]通知中将众创空间定义为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有效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是早期创新创业的重要服务载体,是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四位一体的空间集合。众创空间的重要功能在于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图书馆开展众创空间服务,不仅有利于图书馆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服务,体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还有利于图书馆拓展服务方式,体现图书馆不断追求创新的理念,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实现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3.2众创网络空间的运行模式

目前,很多行业在融入“互联网+”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到大众的青睐,而图书馆一直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发展目标,因此图书馆也必须融入“互联网+”浪潮中。图书馆应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众创网络空间(见图1),这也是图书馆在新环境下不断追求创新的结果。

众创网络空间可以以图书馆网站为基础,以网络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依托,构建众创网络服务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创客的社交活动和创业形式从线下向线上转移,而物联网的发展则可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云计算可以解决大量普通用户存储和处理信息的问题,大数据技术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数据的再利用。

众创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交流平台和创业平台两个部分。交流平台的主要参与者是创客、导师、志愿者、企业研发人员等,参与者可以组建交流小组,也可以在平台的讨论区内交流,进而加强创客之间的交流分享,激发他们的灵感,促使他们产生新的创新创意。同时,创客们也可以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源,以供其他创客学习。创业平台是将线下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出来,感兴趣的企业可以投资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使创意成功孵化,实现创业。

图书馆员在众创网络空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馆员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网络条件对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检索,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研究,同时搜集项目的最新研究信息,为创客后续创作活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馆员在网络空间的参与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馆员可以对某一项目进行宣传,吸引更多感兴趣的创客一起参与,也可以引导创客对已有的项目展开交流,还可以协调项目组成员、导师和创客等参与者的关系。

3.3众创网络空间的发展策略

图书馆开展众创网络空间服务,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新环境的变化,也是创新自身服务的有效途径。众创网络空间服务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还能够培养图书馆用户的创造能力。各类型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3.3.1制订运行制度。众创网络空间的运行需要多个部门、多位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制订运行制度可以保证众创网络空间的各项活动得以有序开展。同时,图书馆还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志愿者工作职责等。

3.3.2培养专业馆员[5]。与图书馆提供的其他服务相比,众创网络空间服务对馆员的素质要求更高,既需要馆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胜任信息检索、网络技术应用等工作,又需要具备其他能力,如发现新创意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图书馆应建立一套完整、专业、持续的培训体系,提高馆员对信息资源、多媒体、网络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馆员,才能推动众创空间创意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3.3.3发展创客教育。大力发展创客教育,培养更多创客,培育创客文化,是促进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具体措施有:①举办各类创客活动[6]。图书馆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交流活动,邀请专家举办相关专题讲座,加强创客之间的交流分享,激发他们的灵感。②形成创客教育体系[7]。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人员、技术等优势,形成创客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创客课程、创客大赛、创客项目、产业孵化等内容。

4结语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行业”模式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图书馆内以“互联网+”相关技术为基础开展的众创网络空间服务,是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体现[8],然而各图书馆在开展这项服务时也需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做好前期规划、合理布局、关注使用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6-1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2]科技部关于印发《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的通知[EB/OL].[2016-12-20].http://www.most.gov.cn/fggw/zfwj/zfwj2015/201509/t20150914_121588.htm.

[3]邱进友.众创空间:图书馆未来空间设置的方向[J].图书与情报,2015(5):78-80.

[4]刘芳.“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型发展[J].图书馆杂志,2016(8):42-48.

[5]陶功美.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意识探讨[J].新世纪图书馆,2015(12):30-32.

[6]何芳,臧英杰.“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与重构[J].图书情报导刊,2016(7):68-71.

[7]王方.众创空间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4):96-99.

[8]余凌.“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内容与方向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3):79-81.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图书馆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