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病的病变与防控

2018-03-19

饲料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病鹅小鹅雏鹅

徐 青

(黑龙江省北安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北安 164000)

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病是以消化道病变为共症的病毒性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对<10日龄的雏鹅致死率几乎100%。随鹅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鹅康复后带毒且生长受阻。这两种病即可单独发病,也常有混合感染,无特效药物治疗,是危害雏鹅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1 小鹅瘟

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 d的雏鹅,死亡率>95%,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鹅瘟的临床特征为严重下痢,有时有神经症状,特征性病变为肠道发生渗出性炎症,小肠黏膜因大片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本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

流行病学。小鹅瘟病毒对鹅有特异性致病作用,对其他禽类(鸭、鸡、鸽、鹌鹑等)及哺乳动物无致病性。番鸭可感染本病。雏鹅最早发病在4~5日龄。5~15日龄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20日龄以后发病率较低。一般>1月龄很少发病。但近些年来也有40日龄左右的中鹅发生小鹅瘟的病例,亦不能忽视。病鹅为主要传染源。可经消化道感染。成鹅带毒经种蛋污染孵化而传播。本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大流行后的一年或几年内可不见发病,但再有传染源传入时,又会暴发流行。

症状。潜伏期3~5 d。病程随日龄而异,临床症状也与日龄有密切关系。最急性型以7日龄以内雏鹅多发,不见任何症状而突然发病倒地死亡,几天内波及全群。急性型多见于7~15日龄左右雏鹅,精神沉郁,缩颈垂翅,行动迟缓,严重下痢,排黄白色水样和混有气泡的稀便。鼻腔分泌物增多。采食难以吞下,饮水增加,嗉囊胀大松软,鼻腔分泌增多,呼吸困难。死前可出现神经症状,经12~48 h死亡。亚急性型常发生在15~20日龄以上的雏鹅或流行后期,以食欲不振和腹泻为主,病程3~4 d死亡,也有持续1周以上,个别鹅可以自然康复,但生长受阻。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无明显的肉眼变化。急性或亚急性型可见到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在小肠中段和下段,外观可见极其膨大的肠段,比正常肠段增粗200%~300%,质地坚实,似香肠样,剪开肠腔,肠壁变薄,内里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凝固的栓塞。横切面呈同心圆状,为坏死肠黏膜组织的纤维素渗出性凝固而形成的。其他脏器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小鹅瘟典型的病理变化。目前在小鹅瘟常发地区或免疫群里发生的非典型小鹅瘟的病理变化也不可忽视:在腹腔中见不到香肠样变化,但可发现肠腔内有纤维素性凝固成白色条状或絮状凝固物,也是诊断本病的证据。

防控。病愈康复鹅具有较强的免疫力。采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或卵黄抗体,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早期应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已形成的香肠样坚实的凝固栓塞时期的病例,是不可能治愈的。

预防。免疫接种,未有母源抗体的雏鹅在生后2~3 d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7 d后产生免疫。若处于危险时期或发病初期的雏鹅应用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和治疗。种鹅在开产前3~4周接种小鹅瘟疫苗,产前15 d再加强免疫1次,使后代可获得被动免疫。育雏舍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对于孵化过程的一切设施、用具,每次用完之后要清洗消毒,防止因孵化而感染。如果雏鹅在3~5日龄发病,即表明因孵化场被污染所致,要立即采取消毒措施,防止再传播本病。

2 鹅副黏病毒病

本病是由副黏病毒引起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对雏鹅的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主要危害部位为脾、肝、肠管等。

流行病学。各年龄鹅均易感,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10日龄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10~15日龄发病率死亡率可达90%,随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下降。,病鹅和病愈康复后带毒鹅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

症状。潜伏期3~5 d。病鹅表现精神萎顿、缩头垂翅,食欲减退或拒食,饮水增加,行动缓慢,不愿下水,或下水后浮在水面随水流漂游。病初排水白色稀便,逐渐加重呈水样,有时带血呈暗红色。口腔流出水样黏液。饮水后即甩头,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后期有的病鹅出现扭颈、转圈、抑头等神经症状。病程一般1~4 d,耐过鹅于发病后6~7 d开始好转,逐渐康复,但生长受阻。成鹅感染本病后产蛋量下降。

病理变化。明显病理变化在消化道:①食道后段黏膜有散在的溃疡结痂;②腺胃和肌胃黏膜充血、出血;③空肠和回肠黏膜有黄豆粒大小的坏死性假膜,肠黏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④盲肠扁桃肿大出血。心肌变性。肝肿大淤血,有芝麻粒大至绿豆粒大小的坏死灶。胰腺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有神经症状的病鹅还可见脑有出血、淤血现象。

防控。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为控制本病不要从疫区引进种鹅或雏鹅。平时做好防疫消毒和卫生工作。制定免疫计划,用鹅副黏病毒疫苗或联苗进行预防接种。使用剂量为:10~14日龄雏鹅用0.3 mL注射,青年鹅注射0.5 mL,成鹅注射1 mL,或种鹅开产前20 d注射。

猜你喜欢

病鹅小鹅雏鹅
几种鹅寄生虫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浅析雏鹅痛风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种鹅感染鹅羽虱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二十年后,暖心归来
瘸腿小鹅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阿健的小鹅
病鹅的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