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鲜食枣二次枝结果特性

2018-03-19李凡松张自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蕾节位花后

胡 琼 ,王 森 ,李凡松 ,张自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 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b. 经济林培育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c.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湖南省 2011 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004)

枣Ziziphus zizyphus属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原产中国,迄今已有7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食用和药用价值高[2-5],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和特色果树[6-7],生态效益显著,被广泛栽培[8]。根据全国枣分布区域不同,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栽培区系[9]。与北方枣树相比,南方鲜食枣具有早于北方枣上市的优势。中秋酥脆枣易管理、耐干旱、经济价值显著,是南方鲜食枣的重要栽培品种。自认定以来,种植面积逐渐发展扩大,在中南地区发展迅速。

二次枝又称副梢,是非脱落性枝条,在二次枝每节位处都可着生1个脱落性或非脱落性的二次副梢,是南方鲜食枣的结果基枝,占结果总产量70%以上。有关二次枝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大部分报道侧重在对二次枝生长发育的影响上。近年来,对枣树二次枝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枣头摘心、不同程度修剪、喷施烯效唑和青鲜素、赤霉素、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等措施促进二次枝的生长发育[10-13]。此外,潘俨等对骏枣枣头一次枝与二次枝抗寒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14]。王江波等对南疆7个引进红枣品种的二次枝的节数、枣吊数量与各节位的花数及坐果数进行了调查分析[15]。通过分析二次枝长度等数量性状的遗传信息,作为枣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或表型多样性的一种分析依据[16-18]。以南方鲜食枣中“中秋酥脆枣”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研究二次枝的现蕾、开花和坐果特性、以及不同节位的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对比分析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率、坐果率和成果率,为指导二次枝疏花疏果提供理论基础,为实践生产提供指导。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以南方鲜食枣中的中秋酥脆枣(简称酥脆枣)为试验对象,于2015—2016年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风石堰镇紫冲村枣园进行。试验园是南北走向的块状田地。试验材料为5年生,树势中等,长势一致,无明显病虫害的中秋酥脆枣15株。株行距是2 m×3 m,试验树采用正常的抹芽、摘心、修剪、环割、和施肥等枣园管理,两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本文采用2 a的平均数据。

1.2 试验方法

1.2.1 现蕾规律

随机选取试验园中生长发育一致的15棵枣树作为试验树。在每株树上,选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长势一致的二次枝各2个,每棵树共选取8个二次枝作为标准枝,挂牌标号。待二次枝进入现蕾期后,每7天,对不同二次副梢上显蕾期至蕾黄期的现蕾数量进行统计。从二次枝第1个节位开始,从下往上的二次副梢依次记为Ⅰ、Ⅱ、Ⅲ、Ⅳ、Ⅴ、Ⅵ、Ⅶ、和Ⅷ。

1.2.2 不同节位的现蕾数

以选定的标准枝为调查对象,每7 d统计不同二次副梢不同节位的新现蕾数,最后再计算每个节位总的现蕾数。

1.2.3 开花规律

待二次枝进入开花期后,每7 d,对不同二次副梢上蕾裂期至瓣立期的枣花数量进行统计。

1.2.4 不同节位的开花数

从二次副梢基部第1节开始,每7 d统计不同节位的新开花数,再计算每节位的总开花数。

1.2.5 坐果规律

待二次枝上的果实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每7 d统计不同二次副梢的坐果数。

1.2.6 不同节位的坐果数

从二次副梢基部第1节开始,每7 d统计不同节新长的坐果数,再计算每节位的坐果总数。

1.2.7 开花率、坐果率和成果率

统计二次枝上所有二次副梢的总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计算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率、坐果率和成果率。计算公式如下:

开花率= 总开花数/总花蕾数、坐果率 = 总坐果数/总开花数、成果率=进入稳产期后的坐果数/坐果总数。

1.3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 fi ce Word 2007(美国,微软公司)对数据进行整理画图。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蕾规律

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规律见图1。由图1可知,所有二次副梢的现蕾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现蕾后天数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规律。Ⅱ的现蕾时间最早,在蕾后1 d,每枝条均萌发了1个花蕾。在蕾后7 d,Ⅰ至Ⅳ均出现现蕾,但Ⅱ的现蕾数最多,为8个,比Ⅰ、Ⅲ和Ⅳ二次副梢分别多60.00%、100.00%和166.67%。在蕾后14 d,Ⅴ的现蕾数达到了3个。在蕾后21 d,所有二次副梢均已现蕾,Ⅵ、Ⅶ和Ⅷ的现蕾数分别是2、1和1个。在蕾后28 d,Ⅰ~Ⅳ的现蕾数达到最大值,分别是66、88、56和43个,分别占二次枝总现蕾数的21.50%、28.66%、18.24%和14.01%。此后,Ⅰ~Ⅳ的现蕾速率减小,但Ⅴ~Ⅷ的现蕾速率仍在增大。在蕾后35 d,Ⅰ~Ⅳ现蕾数急剧减少,分别减少了34.85%、47.73%、37.50%和37.21%。但Ⅴ和Ⅵ的现蕾数达到了最大值。在蕾后42 d,Ⅶ、Ⅷ的现蕾数达到了最大值,不同二次副梢间现蕾数差异减小。随着花蕾逐渐开花和凋落,从蕾后49 d开始,所有二次副梢的现蕾数均减少。在蕾后70 d,Ⅰ、Ⅲ、Ⅳ、Ⅴ、Ⅵ和Ⅶ的现蕾数达到最小值,为0个。综合比较Ⅰ~Ⅷ的现蕾规律,Ⅰ~Ⅳ的主要现蕾时间段集中在蕾后21至49 d,Ⅴ、Ⅵ的主要现蕾时间段集中在蕾后28至42 d,Ⅶ、Ⅷ的主要现蕾时间段集中在蕾后35至49 d。

图1 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规律Fig.1 The budding trend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hoot

2.2 不同节位的现蕾数

不同二次副梢不同节位的现蕾数见图2。由图2可知。Ⅰ~Ⅲ的现蕾数随着节位的升高而减少,且在1~11节上,Ⅱ的现蕾数量最大,然后依次是Ⅰ、Ⅲ至Ⅷ。第1节的现蕾数最多,约11~42个,从Ⅴ开始,第1节的现蕾数急剧减少,与Ⅱ相比,Ⅵ~Ⅷ分别少54.76%、66.67%和73.81%。第2节的花蕾数约比第1节少4个。从第3节至第7节,二次副梢的现蕾数呈小幅度减少。从第8节至第11节,花蕾主要集中在Ⅰ~Ⅳ,分别占总现蕾数的82.46%、84.21%、88.89%和85.71%。综合比较图2,Ⅰ~Ⅵ的长度比Ⅶ、Ⅷ分别长2、4个节位。所有二次副梢的现蕾节位均主要集中在1至8节,占现蕾总数的92.55%。

图2 不同二次副梢不同节位的现蕾数Fig.2 The number of jujube buds at different nodes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hoot

2.3 开花规律

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规律见图3。由图3可知,所有二次副梢的开花变化趋势一致,随着花后天数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规律。Ⅰ~Ⅲ的开花时间最早。在花后7天,3者的平均开花数为3个,此后,开花速率逐渐增大。在花后14天,Ⅳ~Ⅶ分别开花7、2、1和1朵。在花后21天,Ⅷ开始开花,Ⅰ~Ⅳ的开花数达到最大值,分别是25、30、21和18朵,Ⅱ的开花数最多,比Ⅰ、Ⅱ~Ⅷ分别多5、9、12、23、26、27和29朵。在花后28 d,Ⅰ~Ⅳ的开花数分别减少44.00%、40.00%、47.62%和47.06%,Ⅴ~Ⅶ的开花数达到最大值,分别是15、13和9朵。花后35 d开始,二次副梢的开花数急剧减少。在花后42 d,Ⅰ~Ⅲ的开花数只有1或3朵。花后49 d后,二次副梢的枣花均已完全开放。综合比较Ⅰ~Ⅷ的开花规律,Ⅰ~Ⅳ的主要开花时间段集中在花后14至28 d,Ⅵ、Ⅶ的主要开花时间段集中在花后21至35 d,Ⅷ的主要开花时间段集中在花后28至35 d。

图3 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规律Fig.3 The fl owering trend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hoot

2.4 不同节位的开花数

不同二次副梢不同节位的开花数见图4。由图4可知。Ⅰ~Ⅲ的开花随着节位的升高而减少,且在1~11节上,Ⅱ的开花数量最大,然后依次是Ⅰ、Ⅲ至Ⅷ。第1节的开花数量最多,达189朵,占总开花数的22.39%,其中,Ⅰ~Ⅴ的开花数均超过20朵,Ⅷ的开花数仅6朵。第2节的总开花数为147朵,比第1节少42朵,占总开花数的17.42%。第3节的开花数为122朵,占总开花数14.45%。从第4节到第7节,二次副梢的开花数分别是99、82、65和51朵,分别占总开花数的11.73%、9.72%、7.70%和6.04%。在第8节,Ⅶ、Ⅷ都已无枣花开放,Ⅰ~Ⅵ的开花数在1~11朵之间。从第9节开始,二次副梢的开花数急剧变少,3个节位的开花数为49朵,仅占总开花数的5.81%。综合比较图4,Ⅰ~Ⅲ的开花节位主要集中在1~7节,开花数为153、180、140朵,分别占二次枝总开花数的18.13%、21.33%和16.59%。Ⅳ、Ⅴ的开花节位集中在1~5节,开花数为74、60朵,分别占总开花数8.77%和7.11%。Ⅵ~Ⅷ的开花节位集中在1~2节,分别占总开花数的3.32%、2.25%和1.18%。

图4 不同二次副梢不同节位的开花数Fig.4 The number of fl owers at different nodes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hoot

2.5 坐果规律

不同二次副梢的坐果规律见图5。由图5可知,Ⅰ~Ⅶ的坐果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果后天数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再增多再减少,最后再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Ⅰ~Ⅲ的坐果时间最早,在果后7 d,分别坐果6、8和5个。在果后14 d,Ⅳ~Ⅶ开始坐果,但Ⅰ~Ⅲ的坐果数反而减少,分别减少了33.33%、25.00%和20.00%。在果后21 d,Ⅰ~Ⅲ的坐果数都有所增加。在果后28 d,Ⅰ、Ⅱ、Ⅲ、Ⅳ和Ⅷ的坐果数达到最大值,分别是14、18、13、11和2个。但Ⅴ~Ⅶ的坐果数却反而减少了16.67%、25.00%和50.00%。在果后35 d,部分果实脱落,Ⅰ~Ⅳ的坐果数迅速急剧减少,但Ⅴ~Ⅶ的坐果数再次增多,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7、5和3个。与果后28 d时相比,分别增多了40.00%、66.67%和200.00%。在果后42 d后,Ⅰ~Ⅲ的坐果数逐渐趋向稳定,分别是7、8、7、5、3、2、1和0个。综合比较Ⅰ~Ⅷ的坐果规律,二次枝的坐果部位主要集中在Ⅰ~Ⅳ上,其坐果数达285个,占二次枝果实总数的76.82%。Ⅰ~Ⅳ的主要坐果时间段集中在果后14至35 d,Ⅵ~Ⅷ的主要坐果时间段集中在果后21至35 d。

图5 不同二次副梢的坐果规律Fig.5 The fruiting trend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hoot

2.6 不同节位的坐果数

不同二次副梢不同节位的坐果数见图6。由图6可知。Ⅰ~Ⅲ的坐果数随着节位的升高而减少,在1~11节上,Ⅱ二次副梢的坐果数都最多,达92个,占二次枝总坐果数的27.63%。然后依次是Ⅰ、Ⅲ至Ⅷ。第1节的坐果数最多,达72个,占二次枝总坐果数的21.62%。其中,Ⅰ~Ⅲ的坐果数均超过10个,而Ⅳ~Ⅶ的平均坐果数只有5个。第2和第3节的坐果数比第1节分别少了9和18个,分别占总坐果数的18.92%和16.22%。从第4节开始,Ⅷ的坐果数均为0个。从第5节开始,所有二次副梢的坐果数都少于10个。在第4和第5节,二次枝的坐果数分别是43和33个,分别占总坐果数的12.91%和9.91%。在第6和第7节,二次枝的坐果数差异较小。在第8节,Ⅵ~Ⅷ的坐果数为0个,Ⅰ~Ⅴ的平均坐果数为2个。从第9至11节,二次枝的坐果数急剧减少,分别只有7、4和1个。综合比较图6,Ⅰ、Ⅱ的坐果部位主要集中在第1至5节,分别为52和67个,占总结果数的15.62%和20.12%。Ⅲ~Ⅳ的坐果部位集中在1~3节,分别占总结果数的9.91%和7.21%。Ⅴ~Ⅷ的坐果部位集中在1~2节,分别占总结果数的3.90%、3.30%、2.10%和0.90%。

2.7 开花率、坐果率及成果率的比较

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率、坐果率和成果率见表1。由表1可知,Ⅰ~Ⅲ的总现蕾数、开花数、坐果数、成果数、开花率、坐果率和成果率存在差异。Ⅱ二次副梢的现蕾数最大,总共达235个,然后分别是Ⅰ、Ⅲ至Ⅷ,现蕾数分别是Ⅰ的89.79%、83.40%、58.72%、45.53%、32.77%、24.68%和16.17%。Ⅱ的开花数量最多,达210朵,其他二次副梢的开花数均在177~16朵之间,其中,Ⅰ的开花数比Ⅱ少15.71%,Ⅲ至Ⅷ的开花数比Ⅱ分别少23.33%、47.14%、62.38%、73.33%、83.33%和92.38%。Ⅱ的坐果数最多,比Ⅰ、Ⅲ至Ⅷ分别多23、、33、52、60、69、81和88个。Ⅱ的成果数最多,Ⅰ、Ⅲ的成果数相同,比Ⅰ仅少了12.50%。Ⅳ~Ⅶ的坐果数比Ⅱ分别少3、4、6和7个。二次副梢开花率的变化趋势与现蕾数、开花数、坐果数及成果数的变化趋势相同,从大到小分别是Ⅱ、Ⅰ、Ⅲ至Ⅷ。其中,Ⅰ~Ⅳ的开花率差异较小,均超过80.00%。从Ⅴ开始,二次副梢的开花率急剧减小,分别是Ⅱ的82.62%、81.39%、67.52%和47.12%。二次副梢坐果率的变化趋势与开花率不一致,Ⅱ的坐果率最大,然后是Ⅵ、Ⅴ、Ⅰ、Ⅲ、Ⅳ、Ⅶ和Ⅷ。其中,Ⅰ~Ⅵ的坐果率差异较小,Ⅶ、Ⅷ的坐果率显著小于前者。Ⅳ、Ⅴ的成果率最大,达12.50%,比Ⅰ、Ⅱ、Ⅲ、Ⅵ和Ⅶ分别高23.27%、43.68%、5.40%、43.84%和37.51%,Ⅷ的成果率最小,只有0.00%。

图6 不同二次副梢不同节位的坐果数Fig.6 The number of fruits at different nodes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hoot

表 1 不同二次副梢开花率、坐果率和成果率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n flowering rate and bearing rate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hoot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环割和摘心,南方鲜食枣的二次枝大约可抽生8根二次副梢。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规律和不同节位现蕾数的变化规律相同,但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时间和现蕾数存在差异。Ⅰ的现蕾时间最早、Ⅵ~Ⅷ的现蕾时间最晚。 Ⅱ的现蕾期最长,约63 d。其次是Ⅱ、Ⅲ和Ⅳ,约55 d。Ⅴ~Ⅷ的现蕾期最短,约49 d。不同二次副梢的长度存在差异。Ⅰ~Ⅵ约有11节,Ⅶ约9节,Ⅷ最短,只有7节。从第1节至11节。二次副梢的现蕾数呈递减趋势。整体而言,Ⅰ~Ⅲ的现蕾部位集中在1~8节,Ⅳ~Ⅵ的现蕾部位集中在1~5节,Ⅶ、Ⅷ的现蕾部位集中在前2节。

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规律和不同节位开花数的变化规律相同,但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数存在差异。Ⅰ~Ⅲ的开花时间最早,其次是Ⅳ~Ⅶ,Ⅷ的开花时间最晚,约晚15 d。Ⅰ~Ⅴ的花期较长,约35 d。Ⅵ~Ⅷ的花期要短7 d,约28 d。不同二次副梢不同节位的现蕾数不同,从第1节至11节,二次副梢的现蕾数量都最大。

不同二次副梢的坐果规律存在差异。Ⅰ~Ⅲ的坐果时间最早,然后是Ⅳ~Ⅶ,Ⅷ的坐果时间最晚。Ⅰ~Ⅶ二次副梢有两个落果期。其中,Ⅰ~Ⅳ的的第1次落果高峰是在果后14 d,第2次落果高峰期在果后35 d。Ⅴ~Ⅶ的落果高峰期比Ⅰ~Ⅳ晚,第1次落果高峰在果后28 d,第2次落果高峰是在果后42 d。而Ⅷ的坐果数反而在果后28 d时达到最大值,此后果实全部脱落。二次副梢的坐果变化规律与现蕾、开花规律相同,随着节位的升高,二次副梢的现蕾、开花和坐果数反而减少。

二次副梢的平均现蕾数是133个,平均开花数是106朵,平均坐果数是41个,平均成果数是4个,平均开花率是73.10%、平均坐果率和成果率分别是36.69%和9.19%。其中,Ⅱ二次副梢的总现蕾数、开花数、坐果数、开花率和坐果率最大,但成果率较小,现蕾和开花数过多,营养竞争增大,可导致成果率降低。Ⅳ、Ⅴ的成果率最大,Ⅷ的开花率、坐果率和成果率都最小,可能与其发育时间有关,Ⅷ二次副梢现蕾和开花时间最晚,营养和激素优先供给节位低的二次副梢,导致花蕾和花粉等发育不良。

二次枝具有现蕾数大、开花数多、坐果数和成果数少的显著特点。Ⅵ~Ⅷ的成果数显著小于Ⅰ~Ⅲ,在实际管理中,为避免营养浪费,针对现蕾数太多、花蕾发育不正常的二次副梢,可进行适当稀疏。异花授粉能显著提高枣树坐果率[19],在花后14至35 d,是二次副梢的集中开花期,可适当放峰。如遇阴雨天气,通过避雨栽培措施预防大量落果,提高坐果率[20]。此外,有研究表明,在盛花期,通过对枣树主枝环割,能提高坐果率[21],或许可作为提高二次枝产量的方法之一。二次枝有2次落果高峰期,Ⅰ~Ⅳ二次副梢的落果高峰期在果后第2和5周,Ⅴ~Ⅶ在果后第4和6周。对枣吊进行不同程度的疏果,能减少落果[22]。在二次枝的落果高峰期前,尤其是6至8节,可对二次副梢进行适当疏果。

对二次枝的现蕾、开花和坐果规律及不同节位的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率、坐果率和成果率,对二次枝的结果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营养和激素分配对枣树现蕾、开花和坐果有重要影响[23-24],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通过对二次枝不同二次副梢的营养元素和内源激素进行对比分析,为揭示二次枝结果特性提供理论基础。

[1]魏琦琦, 林 青, 贾宝光,等. 枣转录组序列的微卫星特征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6):93-97.

[2]Zhang H, Jiang L, Ye S, et al.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capacities of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different tissues of jujube (Ziziphus jujuba Mill.) from China[J]. Food Chem Toxicol, 2010; 48: 1461-1465.

[3]Fang S, Wang Z, Hu X. Hot air drying of whole fruit Chinese jujube (Zizyphus jujuba Miller): thin-layer mathematical modeling[J]. Int J Food Sci Technol, 2009,44: 1818-1824.

[4]Kubota H, Morii R, Kojima-Yuasa A, et al. Effect of zizyphus jujuba extract on the inhibition of adipogenesis in 3T3-L1 preadipocytes[J]. Am J Chin Med, 2009,37:597–608.

[5]Plastina P, Bonofiglio D, Vizza D,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Ziziphus jujube fruit extracts exerting antiproliferative and apoptotic effects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J]. J Ethnopharmacol, 2012, 40:325–332.

[6]曲泽洲, 王永惠.中国果树志:枣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1-36.

[7]刘孟军.中国枣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114-115.

[8]宋丽华,万仲武,曹 兵.不同药剂处理对灵武长枣坐果与光合指标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16, 34(1): 40-44.

[9]文亚峰, 何 钢. 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枣优良品种亲缘关系研究[J]. 果树学报, 2007, 24(5):640-643.

[10]刘廷俊,丁 婕,杨 玲,等. 短截二次枝培养骨干枝效果试验[J]. 山西果树, 2013(2):8-9.

[11]张献辉, 陈奇凌, 王东健,等.烯效唑和青鲜素对北疆红枣“垦鲜枣1号”生长发育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23(1):161-165.

[12]李俊英,黄素芳,孙文元,等.氮磷钾平衡施肥对金丝小枣生长发育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4(7):167-169.

[13]张鹏飞.提高枣产量和品质的技术措施[J]. 落叶果树, 2015,47(4): 45-47.

[14]潘 俨, 车凤斌, 张 婷,等.骏枣枣头一次枝与二次枝抗寒力测定与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48(3):463-470.

[15]王江波, 吴翠云, 王合理,等. 7个引进红枣品种在南疆的生长结果表现[J]. 落叶果树, 2014(4):31-33.

[16]刘志国. 南疆砾质戈壁条件下枣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D].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11.

[17]郭 明. 新疆引进枣种质资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D].阿拉尔: 塔里木大学, 2013.

[18]王永康, 吴国良, 赵爱玲,等. 枣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4, 50(10):33-41.

[19]闫 超 , 刘 平 , 刘孟军 , 等 .枣 (Ziziphus jujuba Mill.)品种结实特性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10(1):121-125.

[20]韩志强. 避雨栽培对南方鲜食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D].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21]纪 晴, 石倩倩, 周 军,等. 环剥与环割处理对冬枣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16, 34(4): 80-85.

[22]胡芳名, 何业华. 枣树落花落果机理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J].林业工程学报, 2000, 20(5):13-17.

[23]Muhammad Saleem, Shaheen Ijaz, Muhammad Arif, et al.Production and growthof jujube as affected by NK nutrients[J].Life Sci,2015, 9(1-4):3137-3141.

[24]Differentiation F, Hormone E. Flower Formation and Endogenous Hormones Dynamic in Chinese Jujube[J].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15, 42(4): 655-664.

猜你喜欢

现蕾节位花后
花前渍水锻炼调控花后小麦耐渍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增施磷肥对冀东平原强筋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基于花后累积地上生物量比例的冬小麦动态收获指数估算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陆地棉各节位种子油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去除不同节位花序对蚕豆花荚转化率及产量的影响初报
主要气象因子对火龙果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影响
脱落酸对烟草腋芽生长及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留果节位对哈密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苹果品质要提高 花后追肥很重要